世界哲学
-
胡塞尔现象学Dan Zahavi 著《胡塞尔现象学》是目前国际现象学领域最为活跃、最为前沿的现象学家丹??扎哈维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作为导论不失其深刻,同时又很适合研究者和高阶爱好者,是一本既专业又易读的胡塞尔思想概述和导论。扎哈维以清晰的框架,阐述了胡赛尔的早期意向性、中期先验现象学与后期时间性和生活世界等思想,从胡塞尔哲学的整体出发,抓住胡塞尔在各个阶段的哲学中心,并阐述其中的连续性,分析胡塞尔与德国古典哲学和后期现象学家的思想关系。阅读此书,可以看出胡塞尔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历史承接、也可以看到与弗雷格等早期分析哲学家的关联之处,及其对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哲学家思想的启发。
-
西方哲学原著导读新编舒红跃,宋伟 著产生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被称为智慧之学。它博大精深,每个时代都留下了值得后人品鉴的经典著作。本书精选了包括从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直到现代的萨特、德里达等在内的20多位西方哲学大家的若干名著或名篇进行导读,涵盖了西方哲学史各主要阶段。导读材料均属各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哲学家的代表作,如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笛卡儿的《哲学原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每一篇导读包括作者及作品简介、名著名篇的背景、内容、翻译和阅读方法,以及对作者及原著思想的简要评述等。
-
海德格尔如是说郜元宝 译本书从海德格尔的基本著作中精选出近200条语段,以“存在的真理”“思想的任务”“语言是存在的家”“人诗意地安居”“技术和人类的命运”等几大部分,为读者呈现海德格尔思想的轮廓和中心话题。以这种较为浅近的形式,介绍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接近原著,进入海德格尔极富魅力的精神王国。
-
意义与意向性黄敏 著本书正面阐述了一种意义理论,以回应蒯因关于意义以及分析性的怀疑论,希望借此改变自蒯因与克里普克以来对意义理论及其知识论关切所形成的压制局面。这种压制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自然主义的勃兴以及分析传统在某种意义上的衰落。本书构想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意义理论,它揭示了使用者的意向行为能力在确定语义内容时所扮演的不可消去的角色,从而说明了使用行为如何成为意义的基础。该理论涵盖真理、命题、分析性以及意向性、指称、认知意义等语言哲学议题,由此揭示出,围绕意义概念所建立的是心灵借以与世界形成认知性关联的动态系统,同时也是从规范性的方面显示理性认知能力的行为模式。这一理论的基本理念是在吸纳并改造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可以被看作一种语言哲学版本的意向性理论。本书是让分析哲学与欧陆现象学进行深度沟通的一次尝试。
-
海德格尔形式显示的实存哲学马小虎 著自2010年以来,本书作者开始探索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问题:海德格尔到底有没有伦理学或实践哲学(以及政治哲学)?海德格尔与伦理学或实践哲学(以及政治哲学)到底有何种关系?通过谨慎辨析,本书的最终结论是,不可简单地断言海德格尔有或者没有伦理学或实践哲学(以及政治哲学),而应当说,海德格尔有何种意义上的伦理学或实践哲学(以及政治哲学)?这种具有海德格尔特色的伦理学或实践哲学(以及政治哲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或标准意义上的伦理学或实践哲学(以及政治哲学),于是,不方便再称之为伦理学或实践哲学(以及政治哲学),不妨称之为“实存哲学”,而且可以说这是某种“形式显示的实存哲学”。
-
纯粹·面具与真相斯拉沃热·齐泽克 著,唐健 译《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系法国作家、哲学家拉康的得意门生——斯洛文尼亚作家、哲学家齐泽克的拉康研究专著,共分为八部分,含导论和七个章节,主要包括《空洞姿态和述行:拉康遇上中情局阴谋》《真实界带来的麻烦:拉康作为〈异形〉的观众》《自我理想与超我:拉康作为〈卡萨布兰卡〉的观众》等篇目。作者以“小对形”及真实理论作为全书中轴,以电影、故事或政治事件等作为案例,有条不紊地向读者展示了拉康理论的基本构图。《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是一本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能够深入大众文化的介绍拉康理论的“教科书”。
-
古希腊罗马哲学研究詹文杰 著《古希腊罗马哲学研究》是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古希腊罗马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专业学术论文集,收集的是古希腊罗马哲学的研究论文。该书的学术指导和编辑职责由编辑委员会承担。本刊秉持专业性、前沿性和开放性的原则,旨在为国内外研究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专业平台,以促进学科发展和学术繁荣。《古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三辑)》主要发表古希腊罗马哲学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译文、书评、书讯、访谈和会议简讯等。论文、译文和书评等学术稿件需接受同行专家匿名评审。
-
瑜伽经[印] 帕坦伽利 著,王志成,杨柳 译,[印] 帕拉伯瓦南达,[英]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注此版《瑜伽经》堪称“不二”。它以国际瑜伽界广泛认可的注释本为蓝本,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王志成教授倾力译介。本书告诉我们,瑜伽就是控制心的意识波动。我们之所以需要瑜伽,是因为有现实的痛苦存在。在帕坦伽利看来,痛苦的根源在于原人错误地认同了原质,而消除痛苦的根本之法就在于分辨以至分离原人和原质。这需要瑜伽的努力,其基本进路便是瑜伽八支:禁制、劝制、坐法(体式)、调息、制感、专注、冥想和三摩地。 可以说,《瑜伽经》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修习体系。不过,其原典只有196则经文,内容凝缩,表述隐晦,不易理解。本书的注释不止于解经,而是将古老经文带入当下语境,追求与现代人和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联通。它是瑜伽爱好者的修行指南,亦将成为关于生命问题的又一部答案之书。
-
伯林文集[英国] 以赛亚·伯林,[波兰] 贝阿塔·波兰诺夫斯卡-塞古尔斯卡 著,杨德友 译本书汇集了以赛亚??伯林和波兰女学者贝阿塔??波兰诺夫斯卡-塞古尔斯卡长达十五年的讨论,包括两人的通信、谈话录音,内容涉及伯林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如自由观和文化多元论,兼及他对童年和青年的回忆。为了回应波兰女学者持续的、尖锐的以及极为深刻的提问,伯林对他自己的思想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索。他们探索的方式将激励其他人继续展开这未完的对话。另外,本书也收录了波兰诺夫斯卡-塞古尔斯卡研究伯林思想的几篇文章。
-
我们从未现代过[法] 布鲁诺·拉图尔 著本书颇具原创性地介入了当前关于现代性、反现代性、后现代性的争论之中,作者认为,这些争论都深陷于现代性所奠基的二元对立(主体与客体、自然与文化、人类与非人类……)的错误之中,并割裂了时间。我们的“现代”社会从来没有按照支撑其世界表征系统的宏大分界来运作:一方面是自然,另一方面是文化,两者根本对立。事实上,现代人在实践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制造杂合体,那些既属于自然又属于文化之物。在此意义上,拉图尔的这本科学人类学著作告诉我们,我们真的从未现代过,现代性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一种信仰。 基于此,拉图尔独具匠心地以“科学论”的工作为基础建构出一种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的“非现代”立场,并发展出一种对称的人类学。他力图在实践中将人类与非人类这对范畴联结起来,打破自然与历史之间的割裂和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分裂,并试图通过组建拟客体,重构作者所谓的“现代制度”。本书模糊了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界,推进了人们对三者的理解,这无异于重塑我们的精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