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樊伟 著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教育“九个坚持”之一。本书以此为主题展开研究,认为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必须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必须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必须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书以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统领,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关于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以求为推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报告艾四林,吴潜涛 著在教育部社科司指导下连续第7年编写,在业界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教育部社科司重要的工作安排部署;本选题以大量数据调研的方式连续提供全面的、权威的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情况;本选题针对数据显示的结果进行分析,提供学科发展的对策、建议。在教育部社科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对全国高校进行大规模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报告。报告主要围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年度发展概况、教师队伍、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对外学术交流、社会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7个方面,从数据展示与解读、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四个维度进行全面解读。
-
近代中国《资本论》文献集成洪永淼,张兴祥,张远航 著《近代文献文献集成》(一),是围绕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翻译出版的马克思《资本论》这一经典著作的6个权威译本,经过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相关专家的严格的版本校勘后,重新整理影印出版,是一套经典著作的重要历史文献,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些文献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著、郭大力译的《通信集》,恩格斯著、郭沫若翻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恩格斯著、刘曼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恩格斯著、何锡麟翻译的《提纲》,L·E·闵斯编的《恩格斯论》,马克思著、李季译的《通俗》,总计6册书。
-
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研究徐强 等 著该书根据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进程,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路把握人格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脉络,分别选取了不同历史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论著作为研究蓝本,阐明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的成因及其发展变化,并进行细致分析;在流派众多,思想杂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的主线,进而总结提炼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格理论。在此基础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进行总结和概括,从中找出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的发展线索和基本特点。
-
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刘建军 著马克思主义是不是一种信仰?它如何区别于宗教信仰、世俗崇拜以及其他政治信仰?要真正解答诸如此类的问题,就必须从理论上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信仰。本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信仰这一根本立场和方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展开系统研究,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革命”这一重要命题,正确回答了共产党人是不是一种信仰身份,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社会发展和人生指引中起着何种作用,在新时代条件下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怎样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
近代中国《资本论》文献集成洪永淼,张兴祥,张远航 著《近代文献文献集成》(二),是围绕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翻译出版的马克思《资本论》这一经典著作的6个权威译本,经过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相关专家的严格的版本校勘后,重新整理影印出版,是一套经典著作的重要历史文献,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些文献包括:河上肇著李达翻译的《马剋注意经济学基础理论》上下篇,河上肇著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河上肇著的《社会主义经济学》,Ernest Untermann著刘曼翻译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德国柯祖基著的《马克思经济学说》,德国科因著陈宝骅等翻译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日本的住谷悦治著《社会主义经济学史》,苏联萨可夫斯基编的《马克思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著王学文、何锡麟、王石巍译的《政治经济学论丛》,总计12册书。
-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吴付来 著《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社会学等相关研究领域,既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也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范式建构;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伦理思想进行研究,也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化的发展创新予以探索;既反映当代中国学人的理论思考,也观照当代国外学界的前沿动向,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学术交流平台。本书是第3辑.
-
阅读卢卡奇张秀琴 著卢卡奇是学界公认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其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被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之作。他提出的对象性“辩证法”、社会-历史“总体”、“理性”与“物化”等核心概念,都对同时代及其后出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其他诸派别产生了持久影响,可以说,理解了卢卡奇一生的著述,也就理解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史。本书以社会发展、时代变迁和文化差异为背景,以卢卡奇在各个时期的主要著作为研究抓手,纵观其对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影响,深入系统地梳理呈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史,以期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当中的哲学内涵、社会学张力,以及其批判性话语所凸显出来的深刻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进而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及其走向。
-
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谢从高 著本书从五个方面广泛挖掘了相关资料,包括俄罗斯、日本、英国等国家的档案资料,对这一领域原有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深化作用。作者从五个方面考察了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间的关系,包括机构设置、人员往来、报刊发行、经典学习、成果提炼等。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有较高学术价值:共产国际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而搭建的体制性支撑,敦促中共中央创办党校以培养人才,共产国际与中共互派人员所起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共产国际指导、帮助中共中央发行报刊的,共产国际要求、指导中共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作者还考察了共产国际解散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系,这在研究并不多见。
-
变革之为责任-恩格斯的生命哲学刘道一 著生命至上、劳动人民的价值创造至上、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至上,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未来社会”科学学说的立论之基,是共产主义革命所要实现的美好生活图景。恩格斯发表并出版于1845年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正是体现了这一理论意旨的“初心之作”,马克思多次表示,恩格斯正是通过其对于工人阶级生命发展困境的深刻研究而“从另一条道路达到了与我相同的结论”。在马克思创作《资本论》及其手稿的过程中,也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鲜活而细致地生命经验分析当做重要的经验材料加以引用,更有学者认为,马克思所不断趋近的“经验转向”,正是由于与这本浸透着生命关切的哲思之作的伟大“相遇”有关。 本研究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为核心文本,析解恩格斯以生命哲学的整体视角探究“理性的生命”,他所认定的“唯一真正可以被称为是人”的那个群体——“无产阶级”的生命存在。全书以“激进启蒙”“生命直观”“规训权力”“革命立场”四章分别展开论述,诠释与对比并进,将思想史的视域融合与革命论的现实关照相结合,既将恩格斯放入与黑格尔、谢林、休谟、斯密、洛克、卢梭等思想史大端的境遇性对话之中,又把列斐伏尔、马尔库塞、福柯、斯蒂格勒等日常生活批判、权力批判、技术批判的当代视角与恩格斯的无产者生命反抗论述相结合,由此而呈现“批判的生命哲学”的谱系性发展。 在通过诸种思潮与对话来开启历史文本的解释空间的思路下,本研究同时结合恩格斯与马克思各个时期重要的理论著作、政论文章与往来书信,在一个丰厚的文本群落中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命视角与人格感召,探究作为“青年变革者”的恩格斯的人生命题,以重现共产主义革命理想的“如初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