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马克思主义史庄福龄主编全书共分四卷。19世纪马克思主义奠基时期单列一卷,20世纪则根据我们对历史分期的理解分列三卷,尽可能详细地反映本世纪复杂曲折的历史。从主观上讲,我们力求从马克思主义同实践的结合上、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发展上,从当前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上写出一部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感,既有理论性又有史料性的专著。全书的写作提纲、框架结构是经过校内外许多专家多次讨论后拟定的;部分衩稿也是请有关专家审阅后修改定稿的;这些都凝聚了学术界同行的思考和智慧。
-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李淮春主编本套书有三个特点以小读者为中心,来观察、探索、讲解周围的知识,书名采取了《多彩的生活》、《有趣的活动》、《奥妙的自然》、《百态的生物》、《传世的发明》,使读者觉得很亲切讲解的知识以中国为主,或者说有中国特色。用字用句活泼生动,适合小朋友阅读,全书充满了故事性和趣味性。
-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陈晋主编本书的目的是为一般读者认识毛泽东、了解毛泽东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扩展和深化毛泽东研究领域。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的形成及其发展基础,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也包括对古今中外各种书刊典籍内容的吸收、扬弃和发挥,后一个方面始终是毛泽东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书将尽量全面地使读者体会到毛泽东的理论渊源。使人们从毛泽东读书的角度了解他的个性情趣,特别是他联系实际而不为书所拘的读书方法。
-
马克思主义哲学孙景泰,李学丽主编本书是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精神以及“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而编写的。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在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同时,着重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联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注意把握科学技术以及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文明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确立辩证唯物的物质观和意识观、唯物辩证的发展观、科学的认识和真理观、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毛泽东著暂缺简介...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毛泽东著暂缺简介...
-
毛泽东致韶山亲友书信集毛泽东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编这部集子收入了毛泽东在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五八年期间写给韶山亲友的书信九十五封。他关于韶山的人和事给有关负责人和有关地方政府的书信八封作为附录收入。这些书信中有四十七封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由于过去长期处于革命斗争的艰苦环境,再加上时隔较久,毛泽东建国前写给韶山亲友的不少书信都已经散失,现在收集到的很少。建国后的,也有一些还未收集到。收入集子中的书信,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排,个别原未署时间的,经考证确定了写信的时间。每封信后面都注明了刊印所根据的原件,绝大多数是根据中央档案保存的毛泽东的手稿刊印的。每封信后面都附有注释。
-
毛泽东传金冲及主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自从毛泽东以他巨大的身影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的时候起,人们便越来越关切地注视着他,渴望了解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早在30年代中期,当中国工农红军因国民党的“围剿”而几乎与世隔绝的时候,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就凭着他有限的但却是直接的了解,力图写出毛泽东这个中国南方农民的儿子是怎样成为“红色中国领袖”的。他所作的也许可以说是相当粗略的介绍,无论在中国或是在世界上,都引起广泛的注意和巨大的反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毛泽东逝世后这20年间,人们从来没有减少过对这个问题的关心程度。谁也无法否认毛泽东在20世纪中国所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作用和影响,是很少有人能同他相比拟的。但是,要评说他,首先得要了解他。在并不了解的情况下作出的种种论断,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因此,人们一直期望有一部翔实可靠而有一定深度的毛泽东的信史问世。经过中共中央批准,中央文献研究室以金冲及为主编,经过几年的努力,以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大量档案、手稿和会议记录为主要依据,参考同毛泽东有过直接接触的人士的回忆资料,终于写出了长达75万字的《毛泽东传(1893―1949)》,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毛泽东传(1893―1949)》,写的是毛泽东从出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段的人生历程。写人物传记要写史,更要写人,要写出活生生的“这一个”人。这部传记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它写出了毛泽东在这个时期的独特人生经历和思想性格;写出了毛泽东在中国的黄土地上一步一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写出了毛泽东是怎样思考和处理中国革命过程中面对的一个又一个新问题,怎样解决一个又一个常人深感棘手的难题,从而引导革命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这部传记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17岁才“出乡关”,与早期其他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路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毛泽东刚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前后,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实际中来还处在混沌不清的阶段。毛泽东是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的过程中走向成熟的。这部传记以不少新挖掘的材料,细腻地阐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也就是中国革命处于最危急的阶段,毛泽东为确立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所作的艰苦卓绝的探索和斗争,表现了他非凡的意志、胆略和智慧。大革命失败后,一些人纷纷去中心城市寻找出路,有的则躲进了“亭子间”;而毛泽东却明确表示他“不愿去上海住高楼大厦”。他要回到他熟悉的农村去,探寻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他毅然抛弃了南昌起义时仍打过的“国民党左派”的旗帜,“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组织发动了湘赣边农民秋收暴动,随后率部队上井冈山,与朱德等一起创建了这块中国最重要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一而再的斗争实践中,他终于看清并把握住中国革命所处的客观社会历史条件,逐渐形成并提出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开辟这条道路不容易,坚持这条道路更艰难。革命在农村发展本来就面对重重困难,而更大的困难却是党内“左”倾错误的干扰与破坏。在反对国民党重兵“围剿”的险恶环境中,毛泽东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胜利;但在同党内“左”倾错误领导的斗争中,他却遭受一再的打击,被排挤出领导层。书中描述了过去人们很少知道的他当时的那种艰难处境。但是,毛泽东在逆境中从来没有消极,更没有沉沦,而是利用不在实际领导岗位上的条件,去做他认为同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社会调查。他抓紧时间攻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书籍。他还利用这个机会耐心说服教育党和红军的一些重要领导人,团结和争取他们支持自己的正确意见,为遵义会议结束“左”倾错误领导,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创造了条件。从上井冈山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中国革命风高浪急。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这部传记真实地将这一段历史,写得既沉郁跌宕,又熠熠生辉。不少人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为什么能够总是站在正确路线上,在中国革命的重要关头和关键问题上,较早地提出自己独立的又是正确的见解?这部传记提到这样一个细节: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驻足岳麓书院讲堂横匾前,对上面题写的“实事求是”留下了深刻印象;20多年后,毛泽东把这四个字写下来,作为校训嵌在延安中央党校的大门口,这时这四个字已经具有了一种全新的含义。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作出新的概括。书中对理论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由于紧扣住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显得既深刻又生动,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由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先导,当一个新的局面特别是新的历史转折时刻正在到来或将要到来,而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时,毛泽东就能敏锐地看到,而且迅速地作出应该打出什么旗帜提出什么应对措施的抉择,推动历史向前发展,而避免在转折关头发生历史倒退的危险。统一战线问题是关系到中国革命的成败和中国历史进退的重要问题。这部传记将毛泽东如何认识和处理统一战线问题作为贯穿于全书的主要内容之一来写。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作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作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因此可以说,这部传记是一部毛泽东的启示录。
-
天鹅之歌郑异凡著列宁的后期思想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重大课题。经过几十年的革命斗争,又有了几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列宁在病中终于有可能“从旁观察”,对走过的路程作一番冷静的考察和思考。建国后的五年的时间非常短暂,何况其中还有三年是在战火中度过的。然而,就是依据这短短几年的经验和教训,列宁却给我们留下了内容丰富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遗产。不是偶然的,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以后,各国的学者和政治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眼光转向列宁著作。列宁没有来得及,也没有可能设计出一个完整的改革蓝图,然而其中的许多思想的闪光,却给后人以启迪。列宁的晚期著作是一曲“天鹅之歌”!
-
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本书对研究毛泽东诗词,理解和领会毛泽东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