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旷为荣 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丛书》是作者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积累所得。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研究四个部分。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互联网+微课同步导学方燕,张建德 编《“互联网+微课”同步导学》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胆探索将微课教学形式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融合,一方面在内容体系的构建中着力突出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制作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生动、紧贴现实的微课教学资源,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发挥互联网时代微课的传播优势,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借助融合出版,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更好地占领大学生网络舆论主阵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这样,既保持了理论的完整性,又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实现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向话语体系、话语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换。
-
20世纪上半期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研究聂志红 著20世纪上半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中国生根、发芽和开花、结果的关键时期,是中国经济思想变革的重大转折期。本书的研究对象为20世纪上半期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探索争鸣过程、所产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成果体系。研究资料对象为这一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具有较高学术理论价值的专著、论文、专辑、传记等;作为辅助,还有同时期的经济史资料、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专题形成对比的同时代的其他有价值的思想史资料。本研究在研究内容和方式上着力体现三个特色,*是“专史”研究,即主要研究20世纪上半期,做深做精;第二是“专题”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与近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主题,以探寻中国经济出路为中心,理清不同思想间的勾稽关联关系;第三是“比较”研究,重视学界的思想观点,重视非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对立性,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交锋中,论述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的关键历程与发展脉络,总结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的基本逻辑。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点亮中国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编卡尔·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有价值、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一一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迄今,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已有近120年历史。1899年,马克思的名字首次被引入中国。其后,清末民初的留日学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过零星的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在中国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在中华大地上书写崭新的篇章。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为纪念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特举办《点亮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文物史料展》,让更多观众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传入中国并走向革命实践的历程,指引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力量,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
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研究孙余余暂缺简介...
-
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谭苑苑 著本书以马克思多部经典著作为文本参照依据,系统梳理并探讨了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的形成与确立。书中有关马克思在动态形成过程中本体论思想轨迹的论证,特别是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终在《资本论》中正式确立的观点乃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推进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本书通过相关的文本分析工作,对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发展的轨迹作了梳理。首先,对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理论来源进行了相关考察。先从“本体论”的词源学考察开始,再分三个部分分别对古希腊哲学、17-18世纪西欧近代哲学以及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本体论发展史进行梳理,从中获得了相对丰富的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理论来源,这也为之后马克思不同阶段本体论立场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本书从两个部分并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对19世纪40-50年代以及《资本论》创作时期的马克思本体论思想进行了探讨。通过文本分析,发现19世纪40-50年代的马克思分别在其五部著作中确立了五个不同的本体论立场,即博士论文的自我意识本体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感性存在本体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社会实践本体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社会生产本体论以及《序言》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之后的《资本论》创作,马克思确立了劳动本体论思想。再次,本书对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思想进行考察。其中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思想、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思想以及萨特的人学本体论思想,均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对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解读,尽管当中存在一定误读或歪曲,但是这些思想为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研究也提供了崭新的视野。复次,本书对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的*终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分别论述了劳动本体论思想何以成为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终归宿、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与众不同的本质特征及其与其他流行本体论思想的联系与区别。*后,本书探讨了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的当代价值。通过对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给予中国的现实启示及其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实现“中国梦”关系的论述,希望*终实现“以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为指导,重塑社会主义劳动信仰”。
-
MEGA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研究赵玉兰 著书稿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研究为视角,分“MEGA研究”“马恩重要文本研究”上下两篇集中推出作者就MEGA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研究所取得相关学术成果。书稿研究完全立足于MEGA,特别是以MEGA2为文本研究基础,保证了文本的扎实可靠。书稿中对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秘书长格哈尔特·胡布曼等作的关于MEGA2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专访,对英国著名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学者特雷尔·卡弗就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新成果作的专访,以及《资本论》手稿的研究是以2012年才刚刚完成的MEGA2第II部分即《资本论》及其准备材料为基础的,而《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则是以2017年底才出版的MEGA2版《德意志意识形态》为基础的,这使得本书的研究都极为即时前沿。书稿附录部分收录了作者译介的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前秘书长尤根·罗扬关于《巴黎手稿》的经典长文《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历史学》等文章。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展现了MEGA视野下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及当下成果,对推动近年来在我国方兴未艾的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研究和MEGA研究、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 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本辑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组编,分“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专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实问题研究”“文本学问题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四个栏目,收录了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生代学者的*新成果。本辑既有对基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检视和思考,也有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的专题研究,对经典文本与文献细节及其内容的考证和解读,还涉及国际学术前沿问题与*新动态的关注和分析,以及对当代社会发展重大现实的深入讨论,展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面貌、新态势。
-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生成论李建国 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生成论》从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上研究和阐述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生成机理,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理论内涵的学理探源、中国化语境生成的分析有深度,有高度。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意识形态语境生成、民族精神语境生成、中华文化语境生成的结构安排和学理阐释,具有较大特色。论著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方法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现状作实证调查,整体设计合理,得出的结论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论著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有理有据,理据充分是其与同类著作大的不同,对同类著作具有补缺之益,并对相同研究主题具有深化和推进的作用。
-
时间、劳动与社会统治[加] 莫伊舍·普殊同 著,康凌 译在《时间、劳动与社会统治》一书中,普殊同对马克思的成熟期批判理论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重新阐释。他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分析提出了许多质疑,并给出了对马克思的核心论述的全新阐释。为此,他发展出了一系列概念,旨在把握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发展,并克服结构与行动、意义与物质生活等熟悉的二分法。 这些概念引向了他对资本主义的性质和问题的原创性分析。根据这一全新阐释,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体系的核心不仅在于市场机制和私有财产,而在于一种由劳动本身所产生的非个人的社会统治形式。无产阶级劳动和工业生产过程被描述为这种统治的表现方式,而非人类解放的手段。这一再阐释带来了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历史运动特质的批判性分析。它将现代社会中的经济发展形式和社会劳动结构与居于资本主义心脏处的异化和统治联系了起来。普殊同指出,这样一种重构将为一种更加适用于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的批判性社会理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