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马克思主义学刊刘冠军 著本书收录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生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论文,包括: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野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析、习近平对党史国史的重要论断及其重大意义、何谓美好生活?——十九大报告中的伦理思想解析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上篇)——问题与现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的方法及启示 、《思想道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思想道德与法律教学融合性探讨、事实等。
-
毛泽东的宣传思想研究张艺兵 著的宣传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是无产阶级宣传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建设过程中曾产生过巨大的物质推动力,发挥了思想解放的效用。的宣传思想又是他将马克思主义宣传理论创造性地中国化的产物,是矛盾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宣传思想与中国具体新闻实践结合的辩证统一。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的继承,同时又有创新和发展,形成马克思主义宣传理论指导中国宣传实践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在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验证,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它的理论价值是毋庸置疑、有目共睹的。
-
马克思历史方法理论庾虎 著在对马克思文本的传统理解中,尤其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又称“历史理论”的文本中,历史规律理论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核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大矛盾的运动成为社会发展、推进历史的“核”动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人的个性等是其外现。然而,马克思指出的两大矛盾是如何被推动运转的,鲜有人系统地研究。本书就此问题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回答。回答的结果是:在两大矛盾运动的后面有着一个推手,这个推手本文将其视为“方法”(非具体方法)。如果说,两大矛盾运动是历史运动的规律,本书所研究的则是历史运动的方法,简称之“历史方法”,马克思研究“历史方法”的理论则是“历史方法理论”。马克思通过一般历史、资产阶级社会历史,尤其是古代社会历史得出“历史方法理论”的核心范畴是“生产、交往、分工、联合”等,马克思通过对生产、交往、分工、联合等范畴的研究,形成了“生产与交往、分工与联合的两对功能关系”,并通过生产、交往、分工、联合与两对功能关系剖解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结构,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对历史趋势作了判断。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 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32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解读,深入研究了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路径选择、世界观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价值论进行了发展与创新。本书对于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化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李秀娟 著从哲学诠释学的视域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并通过他们的著作表达出来的对世界的客观性及人类解放事业的理解、解释和应用。《哲学诠释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通过历史和现实、文本和实践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具化理解进行多重考察,从而揭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历史生成及其现实发展境遇。
-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衣俊卿 著《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二版)》比较全面地反映了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面貌,择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流派,包括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布洛赫所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以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等人为核心的法兰克福学派,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在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个流派和代表人物的理论时,尽可能尊重研究对象的思想的完整性和本来面目,在文献资料选择以及概念和观点表述上做到了清晰、准确、完整,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列入“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并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本次修订在初版的基础上增补了近年来的新理论和研究成果,如已成为热点的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这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常读常新、生生不息的理论资源。
-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唐昆雄 欧阳恩良 著本书以新时代为坐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成果为理论指导,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关照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与现实两个维度切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的热点、难点、痛点,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对拓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大有裨益,为学界同仁对对相关问题提供参照。
-
列宁与第二国际孙玉健 著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不仅是人通过自身的活动不断实践的过程,也是各个历史时代的思想家深刻反思的主题,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就是其中极其重要的成果。马克思以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东方社会理论指出了民族国家发展的复杂性。在这一时期,列宁与第二国际主要理论家理论分歧和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其影响深远。 列宁与第二国际主要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理论问题都作出了诠释,在社会变革、社会民主观、国家以及社会未来发展等问题上作出了不同的阐释,并且升华为不同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直接影响着整个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成为20世纪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马克思主义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着。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模式永远不会有一个最终的定论,列宁与第二国际理论家所争论的问题仍然会以新的形式出现。该书稿立足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实际,按照历史主义原则,反思列宁与第二国际理论家所争论的理论问题,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信心。
-
问路罗平汉 著毛泽东一生提倡和重视调查研究,这是他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在农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毛泽东的号召和引领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周恩来、邓小平、朱德、陈云、彭真等人深入基层,问计于普通百姓,毛泽东更是率先垂范,带领各级干部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次大调查的经验和做法,对今天党政干部进行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辅导读本刘爱莲,赵煦,郑黎明 编《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辅导读本》共设置八个专题,分别为: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政治、当代世界文化、当代社会问题、当代生态环境、当代科学技术、当代资本主义、当代社会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辅导读本》每讲均包括六个方面内容,即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学术前沿、问题讨论、延伸阅读(案例分析、经典文献、有关文件、人物事迹)和复习思考。为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提供课外阅读材料和研究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