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传统及其当代延展李佃来 著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在中国学术界的勃兴,是以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逻辑为最深刻原因和根基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由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所带动的西方规范性政治哲学的大复兴及其在世界范围引发的巨大学术效应,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得以开展出来的一个重要背景或契机。由此一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关系,就成了一个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和思索的重大问题。总体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关系,应当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看待:一是我们要积极参照和借鉴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来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二是我们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异质性,从而在范式上将两者界划开来。
-
《哲学笔记》曹葆华节译本考李楠明 著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的其中一部。《哲学笔记》以辩证法思想为中心,同时涉及认识论、逻辑、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史和自然科学哲学等方面的问题,内容极为丰富。曹葆华作为知名文人、翻译家和出版事业领导者,在黑格尔作品与列宁思想之间进行深入探索。本书就是对曹葆华翻译的《哲学笔记》的背景和地位进行介绍,考证其历史价值与学术贡献,并做考释与译文解析。本考将列宁所著文本的版本进行了清晰地梳理,给予了读者完整的全貌。
-
《工资、价格和利润》王学文、何锡麟、王石巍译本考田英 著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的其中一部。《工资、价格和利润》是马克思的一部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论著,是马克思于1865年6月20日和27日在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总委员会会议上用英语作的报告。1898年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把两次报告的手稿以《价值、价格和利润》书名用英文首次在伦敦发表。后在出版德文本时,定名为《工资,价格和利润》。 该书扼要而通俗地阐述了《资本论》中的一些重要原理,说明了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和工资的实质,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进行剥削的秘密。本书考证了王学文等译本的翻译背景,译者的生平简介,以及该译本的编译情况,并对其中的主要术语、核心观点进行校释。
-
《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王右铭、柯柏年译本考杨须爱 著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的其中一部。《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是恩格斯于1851年8月至1852年9月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的有关德国革命的19篇文章组成的一部著作。这部文献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无产阶级的立场,深刻揭示了革命失败的原因恩格斯展现的研究一国革命的这一范例,被列宁、毛泽东等伟人继承和发展,也被20世纪以来的其他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革命家所借鉴和运用。本书考证了该译本的翻译背景,译者的生平简介,以及该译本的编译情况,并对其中的主要术语、核心观点进行校释。
-
希望的原理恩斯特•布洛赫 著,梦海 译从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史上看,恩斯特??布洛赫与z具d创性的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格奥尔格??卢卡奇、安东尼奥??葛兰西齐名,他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 在流亡美国期间(1938-1947),布洛赫十年磨一剑,撰写了《希望的原理》,表达了他对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异化的世界的希望。 《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主旨是,阐明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剥削、贫困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而作为人类学-存在论范畴的“希望”(Hoffnung)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 《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人类梦想和希望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唯物主义思想,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研究领域。
-
马克思消费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孙国志 著本书以马克思的消费思想为主线,研究了马克思消费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实践原则、现实路径和面临的挑战,结合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剖析了消费的具体性和历史性,论证了马克思消费思想的科学性,呈现了马克思消费思想在新时代的典范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的消费发展要立足于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公平消费、适度消费、可持续消费原则,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培育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不断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本书既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思想,又关注当代中国的消费实践,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
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广松涉 著本书是广松涉的哲学代表作《存在与意义》(两卷本)的入门书或精华本,也是《事的世界观的前哨》 (《事的世界観への前哨》)的雏形。全书由广松涉写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8篇论文构成,其地位相当于笛卡尔的《谈谈方法》之于《第一哲学沉思集》。本书在批判“主体-客体”的传统二元认识论的基础上,提出其自身具有原创性的关系性认识论。本书是广松涉对其哲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如“四肢结构论”和“交互主体性论”的初步构建和基本阐述,同时也包含其关系主义和物象化论的理论精髓。广松哲学体系中诸多论域和理论主题多由本书为前提而延展探讨。因此,对于想要理解广松哲学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极其重要而丰富的基础性先导读本。全书行文平实,新见迭出,细心的读者必可领会个中精义。
-
文本中的语境与文本研究的方法论魏小萍 著《文本中的语境与文本研究的方法论:(MEGA2)视野下的文本、思想与现实》是魏小萍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A类课题“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源头——《马恩全集》(MEGA)研究”系列成果中的第五本。《文本中的语境与文本研究的方法论:(MEGA2)视野下的文本、思想与现实》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等文本、文献资料为基础,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中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文本研究、理论思辨、现实关注三者相结合的原则出发,探讨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渊源、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马克思的劳动和异化劳动理论、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文本研究方法论等问题。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黄思越译本考方红 著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的其中一部。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它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和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经济根源。本书是对黄思越翻译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背景和地位进行介绍,考证其历史价值与学术贡献,并做考释与译文解析。
-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概论陈学明,王传发 编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就是坚持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关于理解和论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论。经典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系统的生态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场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继承、挖掘、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应用并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这个题目下,本书符合逻辑地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探索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理论,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本书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核心关切的人与自然关系这个重大问题,以自然究竟是什么、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矛盾的和解这三个关键问题为问题链,既贯穿在每一部分的论述当中,又贯穿整本教材,最后尝试提出一套明确的解答,企图为学术研究以及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