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哲学观比较研究黄漫 著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均为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大深远影响的思想家。本书从个人的价值追求所形成的哲学立场来理解和解释有关哲学的理念问题,从而敞开哲学观,以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哲学观及其二者的差异性比较为研究对象,以思想史视域为出发点,立足文本学的研究,将两种哲学分别定性为平民哲学与贵族哲学,揭示马克思平民式的人类解放哲学观较之于海德格尔贵族式的诗意栖居哲学观彰显出现实性、可行性与超越性。
-
读马克思就对了闫远凤 著朴实亲切的语言,陪你走近生动鲜活的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用一本书让你了解:学术大咖马克思的一生马克思的思想精髓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时代青年应该具有怎样的马克思主义观本书是青少年思想修养读物,并不是高深的专业研究书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我们策划这本书的目的是:让那些没有时间和机会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重要著作的年轻人,能够通过这本通俗读物,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亲近感,对经典著作产生阅读兴趣,能够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方法论武器认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阶级斗争、国家、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剩余价值等重要概念,也能从更深刻、更理性的来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从而得出:读马克思可以让自己更聪明、更睿智、更理性的结论。
-
从历史深处走来陈先达臧峰宇 著该书是我国有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陈先达先生与青年学者臧峰宇教授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问题所作6篇学术对话的结集。两代学人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与历史深处的哲学心语、以问题为导向的哲学探索与新时代哲学的现实关注、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哲学沉思、文化的实践转化与制度文明的时代建构、历史科学的前提与历史思维的时代性、学术自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百年探索等话题展开深入的对话。这些学术对话紧扣时代问题,在新时代的语境中关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从中可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魅力与创新探索。
-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刘仁胜生态危机始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及西方左翼学者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批判,并初步形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和生态帝国主义三种主要理论体系,继而对中国所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本书的研究绝大多数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奥地利等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有来自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其思想基本能够反应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如何应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乃至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要术语中国化渊流考释靳书君等 著本选题充分占有中共党史、汉语外来词和早期中外辞书等领域的 新史料,锁定了许多重要术语的首见文献,并综合运用知识考古学方法、历史语义学方法、结构语言学方法和话语分析技术,成功地将概念史学术范式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思想材料和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的创新性,兼有考据学特色、文献学特色和语言学特色。本选题援用100多件经典著作译文译本,考证译词译语近200个,注疏马克思主义重要术语概念30个,贯穿德语、英语、俄语、日语、汉语五种文本,涵盖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哲学五大基本学科,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要术语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廓清了马克思主义原著术语中国化的实现机理,构建了一个相对系统化的汉语马克思主义术语群。选题从术语意义生产机理到译本文本线索,再分基本学科展开术语考证注疏,后运用定译术语构建话语体系,形成了编、章、节、目层次明晰、逻辑严谨、循序递进的体系。该选题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式深化细化;有助于为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奠定术语基础;有助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辞典和马克思主义大典的编纂工作;有助于通过概念定义权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
东方的崛起杨耕 著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从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的实践”到第三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及其特征”为上篇,主要从理论上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客观根据,以及经济较为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的形成及其特征;从第四章“世界历史中的东方社会及其命运”到第十二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双重动力”为中篇,主要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阐述中国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必然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其历程,改革开放的内在矛盾、根本动力、历史作用和伟大意义;从第十三章“邓小平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到第十八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中国走向21世纪”为下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哲学基础,说明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
大学生网络思想意识的悖论性样态研究王琰 著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就如同一把双刃剑,既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有利于高扬人性之光,同时也无法避免造**的伦理道德困境。本书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立足于网络文化这一话语体系,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认真探寻网络文化作用于大学生生存本质的深层特质;以多角度剖析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为研究向度,阐释大学生在网络中的思想、行为特征和发展趋势,较为全面深入地审视与探求了大学生在网络境遇中的思想意识样态存在;以网络文化作用于大学生生存本质的深层特质和大学生在网络境遇中的思想意识样态存在为基础,进一步全面借鉴和整合多学科创新理论,从教育体系内容构建、机制体制完善和管理手段创新等多角度对网络境遇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及实现途径等作出系统回答。
-
后马克思超级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卓承芳,胡大平 著在全部现代性批判中,鲍德里亚、鲍曼和维希留等的思想乃是当今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其深刻之处在于他们从技术批判角度阐明了现代性面临的重大危机:实在观念的瓦解、流动性带来的生存恐惧以及加速度革命造成的“地球风暴”威胁等。《后马克思超级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从他们对现代性极端现象的批判入手,以“超级现代性批判”作为视角阐明了他们的理论逻辑及其核心观点。同时,在国外马克思主义这个视域中,他们对今日的左翼激进批判思潮进行了批判性探讨,并提供了一些建设性思路。无论是《后马克思超级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提出的“超级现代性批判”这一视角还是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对资本主义批判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研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当代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文库汪信砚 著本书立足于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特殊性质和基本特征,着力探索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域不仅指向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而且也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一方面,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来考察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并力求通过对当代实践、科学、哲学的理解和把握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另一方面,作者又立足于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来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并试图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反思来规范和促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主要研究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所含蕴的时代精神,同时以这种时代精神来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下篇“全球化、全球问题及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当代全球化和全球问题的特殊性质及其对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对全球化的价值意蕴及其带来的价值冲突、全球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克服途径、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陈玉君 著本书稿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根本基础是历史实践,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主体是无产阶级,实现路径是发展生产力、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规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指向和人民主体地位,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当代发展,从价值目标上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从价值取向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从价值准则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时代回应、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时代传承、对西方主流价值观的批判与借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