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学哲学 用方法阮青 著本书涵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观、人学理论,从学哲学、用方法的角度探讨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大问题”“真问题”“实问题”,分别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及其方法。每一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观点及其为我们提供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二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第三部分用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对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角度总结工作成功的经验或遭受挫折的教训。本书叙议结合、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说理透彻,对于读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启迪意义和参考价值。
-
现代化视阈下新中国农村分配制度研究尤国珍 著收入分配是关乎社会公平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性分配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本书稿立足于现代化视角,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经济分配理论和新中国分配政策确立背景出发,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现代化战略模式的转变和农村分配制度的多次变动为主线,通过查阅华北区、华东区和中南区几个省市典型地方的档案资料并作比较统计分析,充分展现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中央农村分配政策制定、各地政策执行过程和效果情况,分析其中理论逻辑和实践结果的错位,揭示当时历史条件下按劳分配制度趋向平均主义的实际情况,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分配制度变动的特点、原因、基本经验。最后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制度面临的挑战,探寻实现居民收入分配公平公正的路径选择,揭示蕴含的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规律。
-
《资本论》中的认识论问题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吴猛《中的认识论问题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是吴猛近年来在来在《资本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领域所做工作的一个汇集,包括发表在不同刊物上的16篇文章。在本书中,这些文章在同一个逻辑线索下被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线索就是:在《资本论》认识论研究中关注其意义论维度,并在对这一维度的深层内涵的探问中追溯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问题。作者试图以此方式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个在当代语境中彰显其独特思想意蕴和理论价值的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整体。本书所收入的文章有多篇在国内学界产生过较大影响,围绕这些文章所提出的主要观点出现了比较集中的学术讨论(比如关于“价值形式”和“形式分析”问题的讨论,以及关于《资本论》中的认识论问题的讨论,等等),将这些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术界,将有助于相关讨论的进一步展开和走向深入。本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探讨的主题是“《资本论》中的认识论问题”,主要从“对《资本论》意义论维度的初步探索”、“从意义认识论角度重新理解《资本论》”、“《资本论》意义认识论视野下的形式分析方法及其运用”等方面呈现对于《资本论》的意义论解读的基本理论成果。下编讨论的主题是“在意义认识论视野下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包括“重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前史’”、“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转向与认识论问题”、“在意义论视野下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诸理论支点”等内容,试图在意义论视野下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牛先锋 等 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解释力、实践力。本书围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理论的科学性、实践的正确性、发展的开放性、视野的世界性等维度展开论证,系统化、全景式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与理论成果,及其在国际上重要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为未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本书尤为指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最现实的答案。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研究雷骥 著本书在对全国3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详细阐释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哲学意蕴和理论渊源,深刻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生成机理和现实状况,深入探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基本规律,认真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实践途径,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美育维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段虹徐苗苗 著本书以美育的全新视角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突出了美育维度思想政治教育“以情动人”的特征,分析了美育维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价值功能、实现路径,以此为基础,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从研究方法上看,本书所采取的文献分析、个案访谈等理论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同类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层面的参考。本书通过文献分析法对中西思想史上的美育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了对美育维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认识,同时也采取了个案访谈的方法,对十几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分析美育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提升了研究整体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研究黄辉 等 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有利于从历史和现实双重的角度理解中央将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作为根本制度的意义与价值。本书是系统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学术著作,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何以成为根本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与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究与考察,涵盖理论与实施、本体与方法、实然与价值等不同层次,突出了研究重点和现实价值,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央关于意识形态的政策,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设计刘托托,杨关玲子,李淑梅,方凤玲 编《专题教学设计》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具体教学运用编写的教案。在满足国家方略和学生需求的前提下,本教案具有下述三个特点:一是用学理讲政治,在经典著作及党的创新理论中梳理逻辑框架和政治脉络,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能力;二是优化课程结构,提炼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揭开物质世界之谜、破解人类认识之谜、解答社会历史之谜、剖析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趋势、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七个专题,力图将教材体系转为教学体系;三是形成学习链,以“案例导入-凝练问题-理论阐释-拓展阅读-练习反馈”各环节细化价值观塑造路径。
-
列宁社会批判思想研究暂缺作者《列宁社会批判思想研究》一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结项成果(19FKSB007)。该书由三个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体系构成:其一是理论构建,包含哲学批判、政治批判、经济批判、文化批判组成的社会批判体系;其二是思想图谱,借助思想理论延伸的人物关系,阐释列宁与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的分歧与比较,列宁与普列汉诺夫的论战与分歧。其三是时代衍射,通过列宁世界历史理论阐释、现代化理论究讨、列宁全球化理论论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诘难、西方“列宁学”理论批判,论述出列宁社会批判思想的时代蕴含,由此实现列宁社会批判思想的整体性阐释。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辑与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研究鲁路 著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史研究丛书》之一种。该丛书的主要内容系衣俊卿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0ZD&056,该项目已于2018年在国家社科规划办顺利通过结项)的结题成果。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辑的观念与文献收藏的历史,第二篇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辑史,第三篇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编辑准则及其版本编辑特点,第四篇为中国的经典著作典藏成果(以中央编译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