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马克思权力批判思想研究张杰 著在传统的对马克思权力批判思想或权力思想的研究中,多认为马克思的权力思想仅限于国家权力或阶级斗争权力之类的政治权力,即他在批判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剥削与压迫的时候才会谈到权力问题。因此,对马克思权力批判思想的讨论或研究就被限制在有限的范围之内,无法真正把握马克思权力批判思想的理论原象与现实动态。而马克思哲学的发展是与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水平不断提高相联系的,这里面不仅包含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展线索,实际上还包含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权力批判线索,这一线索的发展是与马克思哲学历史观的发展同步进行的,但长期被遮蔽在马克思的文本中。这条线索经历了从早期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一般唯物主义视域下对资本主义法权的批判,经过中期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对资本主义政治权力的批判,再到成熟时期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对资本主义经济权力批判的发展过程,当然,不同时期和不同历史观视域下马克思权力批判思想的差异并非在绝对割裂的意义上进行的,只是由于不同阶段下主导性的权力批判逻辑和批判目标不同而已,并且后一阶段的权力批判思想总是在继承与发展前一阶段权力批判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 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32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解读,深入研究了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路径选择、世界观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价值论进行了发展与创新。本书对于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化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杨瑞森 著《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是杨瑞森教授近年来发表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学术论文,共26篇文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中的几个哲学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定位问题的科学界定和阐发》《制定“历史决议”,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两大理论成果关系的哲学揭示和阐发——兼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深入研究和把握邓小平两大历史性贡献的关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和认识问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题——学习习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几点体会》《毛泽东对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贡献》。
-
新时代保持中国高校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研究韩卉 等 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如何保持我国大学马克思主义*鲜亮的底色,这是关系到我国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提和基础。该书从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努力提升高校师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着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对高校多样化思潮的带领、高度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释,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探讨和实践创新作了有益尝试,对保持新时代大学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具有比较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研究秦宣 著本书分两部分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列重大问题,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点难点问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理论体系主题,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当代中国伟大社会变革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引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等;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大问题,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逻辑结构、历史地位、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如何坚定“四个自信”和如何加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等问题,最后对新时代如何丰富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作者的思考。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 著《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精选和汇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述,采用经过校订的*译文,并附有各种必要的参考资料,以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多层次需要。《文库》力求在时代特色、学术质量和编排设计方案等方面体现新的水准。《文库》包括三个系列:一是著作单行本系列,收录经典作家独立成书的重要著作;二是专题选编本,收录经典作家集中论述有关问题的短篇著作和论著节选;三是要论摘编本,辑录经典作家对有关专题的论述,按逻辑结构进行编排。本选题是《文库》著作单行本系列之一。
-
马克思历史方法理论庾虎 著在对马克思文本的传统理解中,尤其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又称“历史理论”的文本中,历史规律理论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核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大矛盾的运动成为社会发展、推进历史的“核”动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人的个性等是其外现。然而,马克思指出的两大矛盾是如何被推动运转的,鲜有人系统地研究。本书就此问题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回答。回答的结果是:在两大矛盾运动的后面有着一个推手,这个推手本文将其视为“方法”(非具体方法)。如果说,两大矛盾运动是历史运动的规律,本书所研究的则是历史运动的方法,简称之“历史方法”,马克思研究“历史方法”的理论则是“历史方法理论”。马克思通过一般历史、资产阶级社会历史,尤其是古代社会历史得出“历史方法理论”的核心范畴是“生产、交往、分工、联合”等,马克思通过对生产、交往、分工、联合等范畴的研究,形成了“生产与交往、分工与联合的两对功能关系”,并通过生产、交往、分工、联合与两对功能关系剖解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结构,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对历史趋势作了判断。
-
全球化、资本与中国道路薛俊强 著本书结合“全球化”、“资本”与“中国道路”内在关联的时代性课题,深入阐释马克思社会理想的价值关切与当代中国及其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现实的历史契合和价值意蕴,凸显马克思社会理想观的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意蕴,彰显马克思社会理想观引领当今时代发展的历史现实感和时代价值感,切实加强大众对马克思社会理想观的真切认同感,尝试为马克思社会理想观在当今时代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澄清理论前提和奠定学理基础。
-
社会有机体张琳 著本书坚持唯物史观,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出发,对人类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学理探讨,阐明了人类社会与市民社会的内在差别,认为市民社会本质上是经济社会,而人类社会是人与人的共同体。在对个人与社会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基础上,对国家和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根据马克思人类社会理论,结合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和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实现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政策方向。
-
文化的实践与实践的文化李厚羿 著何谓文化,文化何为?不同的思想家都对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并且成为他们学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实践与实践的文化:马克思文化理论的现代阐释》对马克思的文化思想进行了较为完整的阐释,梳理了马克思隐藏在经济、政治话语背后未曾言明的诸多文化思考,并以实践范畴来说明文化的生成和发展规律,以意识形态批判和精神内容生产为侧重来展示文化的内涵与特质,从而归纳了马克思关于文化理论的框架体系。与此同时,《文化的实践与实践的文化:马克思文化理论的现代阐释》还评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理论构建的得失,并且强调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需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为支撑。《文化的实践与实践的文化:马克思文化理论的现代阐释》内容建立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之上,该论文曾获得2013-2014年度“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