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宋涛 编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充分利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对外宣介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中联部邀请了50个国家和地区75个共产党、工人党的100余位领导人和代表于2018年5月25日至6月3日访华,出席在深圳举办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题研讨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框架下),参加在“中国农村改革**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举办的以“改革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万寿论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美西方对我疑虑加深的大背景下,此举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守和自信、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事业的责任和担当。 上述两个会议的发言实录集中体现了当前世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对我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成就、对世界的贡献、责任担当等的看法和评价,实录的公开对外出版,对于我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不断开辟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进一步引领国内外舆论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
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张江《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2019年第1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丁国旗主编的一本论文集,连续出版物,每年2期。本期内容分为五个板块:西文论基础理论专题、艺术理论专题、当代文论研究、西马文论专题、名作评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智慧陈先达 著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领域和实际工作中*为关注的9个重大理论问题作了回答,如:为何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智慧?为何说马克思主义占据了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关注现实?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素养和品格?如何向辩证法要智慧?怎样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文化自信与中国文化发展有何深层次关联?如何筑牢文化自信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人、自然和社会有何内在关系?全书重在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并*终落实到怎么用上来,说理透彻,行文流畅,既具有学术厚度又具有可读性。
-
中国方案张新平 著本书着眼于中国的国际担当和外交战略,审视西方发展道路的弊端,提供中国解决世界政治经济问题的方案,展示大国责任、贡献中国智慧,突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日] 广松涉 著日本著名哲学家广松涉的力作《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地平》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从什么时候开始”及“具有怎样的构图”两大问题展开,被学界称作“马克思主义三部曲”。本书内容为三部曲的后两部,旨在勾勒马克思主义如何全面chao越“人文主义VS 科学主义”的近代哲学的地平,构筑“能知—能动”与“所知—所动”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地平,立足“历史—之中—存在”的人的视域,透析由原始物神崇拜所衍生的将“关系”看作“物”的“物象化”;从辩证法、异化论、国家论和历史论的维度,梳理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的继承关系,批判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既有理论,立体地呈现马克思主义具有的构图。
-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彭晓伟 著《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视角,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中国化的必然性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城乡关系背景,研究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由城乡兼顾、城乡互动、城乡协调、统筹城乡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发展脉络及政策实践历程,提炼了中国共产党城乡关系理论发展和政策实践中的基本经验,对继续坚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简明读本吴家庆 编《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简明读本/新时代湖南政工师学习丛书》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以简明扼要的文字、翔实的史实,勾勒出一条清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流变的雄关漫道。是集理论性、史料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简明读本。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陈先达,杨耕 著党的十九大指出,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应以哲学的方式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理应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丰富而深邃的哲学思想,从而与时俱进。“第5版”对“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七章价值的本质和特征”“第八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第九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第十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补充和修改:对第一章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做了较大修改,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对第五章中的“发展是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做了较大修改,既强调了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又充实了和谐是矛盾的一种存在形式的内容;对第七章中的“价值观: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与期盼”做了较大修改,充实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第八章中的“社会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做了较大修改,充实了优秀传统文化对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以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内容;对第九章中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做了较大修改,充实了改革的历史作用方面的内容,增加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以及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的内容;对第十章中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做了较大修改,强调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实了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方面的内容。 “第5版”还对第4版做了全面修订,以使概念更加准确,观点更加明确,逻辑更加清晰,分析更加深入,表述更加精练。除了上述的较大修改外,“第5版”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通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旗下的人大芸窗(www.rdyc.cn)为广大读者提供本书的数字教材及相关配套资源,包括教学大纲及补充案例、教材配套PPT课件、教材配套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等。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范畴研究管新华 著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发展史”,在“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发展史”具有重大意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具有重大意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看,十八大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节点。因此,选题以十八大为标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为十八大以前和十八大以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范畴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对象,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重要内容。作为体系的主体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的范畴既是深化认识的抓手,更是构建理论体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选题一方面科学界定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术语,比如概念、范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范畴等;一方面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畴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在全面收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范畴的基础上,把范畴作为整体来研究,把各个范畴放到合乎逻辑和实践的特定框架中进行。
-
马克思对现代平等观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李逢铃 著本书论述了现代平等观的产生、特征及其对青年马克思产生的影响和困惑。这是理解马克思对现代平等观批判的前提。由此,依据马克思文本考察了其对现代平等观不断认识与批判的过程。在唯物史观的总体性批判下,马克思认为平等作为一种价值观是由相应的社会存在或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现代平等观体现的是一种不彻底的,充满利己性、虚假性和形式性的平等观,其实质反映的是资本家要求对劳动力的平等剥削,体现的是商品、货币和资本面前人人平等。而在这种总体性批判下至少蕴含了马克思对现代平等观批判的三个具体维度,即从“现实的人”、实践的角度批判了现代平等观抽象主体假设;从阶级、革命的角度批判了实现现代平等观的法律形式的虚假性;从共同体、分工的角度批判了现代自由平等的狭隘性。并在此基础上,理清了平等与法治的辩证关系,认为平等是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在全面推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应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