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读懂中国的理论基点王易,单文鹏 著《读懂中国的理论基点:(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新读》采用统一的编辑体例,将马克思、恩格斯就中国问题所作的系列科学判断和精辟论述,关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研判、关于对华鸦片贸易罪恶行径的披露、关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行径的论析、关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论述、关于中国革命及其前途命运的预测以及关于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本质的揭露等,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献,也对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经验和教训,从而全面理解中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所作的历史选择,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论纲倪邦文 著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时代课题。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结合《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要求,深入阐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与本质,全面界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价值维度,实证调查当前我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现状,总结成效,分析原因,探究建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效培养的理论-实践模式,着力培养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引领他们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信仰者、自觉践行者和坚定捍卫者。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7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著本卷收入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结尾部分,主要是第XIX笔记本至第XXIII笔记本的内容。1861-1863年手稿是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的过程中继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之后写成的又一部手稿,共23个笔记本,马克思亲自编了连贯的页码,共计1472页。手稿标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它的写作从1861年8月开始,到1863年7月结束。第一个写作阶段从1861年8月到1862年春天,马克思写成了第I-V笔记本的内容和原来编号为第XVI笔记本和第XVII笔记本前七页的内容。第二个写作阶段从1862年春天持续到1863年1月,马克思写成了第VI-XV笔记本和第XVII、XVIII笔记本,内容主要是《剩余价值理论》和商业资本以及货币资本等理论。从1863年1月开始进入第三个写作阶段,到7月写完了第XIX-XXIII笔记本,结束了全部手稿的写作。
-
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郭建宁 编马克思主义如何由西方形态变为东方形态,由欧洲形态变为亚洲形态,由德国形态变为中国形态,一句话,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理论前沿问题。《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文化意蕴、当代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及其成果,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等多个方面,梳理、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展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
后马克思主义的抉择[英] 尼科斯·P.穆泽利斯 著,王平 译《后马克思主义的抉择:社会秩序的建构》是尼科斯·P.穆泽利斯有关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代表作。在书中,穆泽利斯试图将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引入社会学与政治学,提出用理论化实用主义的方法来重新诠释社会的形成、构造和转变,为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学和政治学维度上的拓展开辟了新的视野,也为我们了解后马克思主义者在社会学和政治学上的思想踪迹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后马克思主义的抉择:社会秩序的建构》的核心工作是要克服政治或意识形态问题上的经济还原论,也就是说,如何摆脱用经济的观点和范畴来解读政治或文化现象。穆泽利斯认为,在对政治和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后马克思主义完全可以创造出自己的范畴和概念,这些概念既保留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维度,又可以摆脱经济还原论的路数。与传统的、在社会构成问题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分模式有别,穆泽利斯尝试从技术、占有、意识形态等维度对社会构成进行解释,这种努力就是他所谓的后马克思主义的抉择。
-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周建超 著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运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解读,系统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本质特征、理论价值,以及其内在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全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演进的历史脉络、基本规律、时代意义和发展向度,并尽可能地建构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发展史的理论框架,从而为我们更科学理性地把握人类社会有机体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前行趋势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
马克思主义与法治中国高浣月 编《马克思主义与法治中国: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围绕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等论题展开,既有马克思主义法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实践探索,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方法。《马克思主义与法治中国: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是一本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前沿性研究著作,其出版将推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
马克思社会建设逻辑曹典顺 著该书是一部深度研究马克思社会建设逻辑的哲学研究著作。所谓哲学研究,就是指从唯物辩证法视域展开的具有“学术性”、“思想性”、“合理性”和“正确性”的研究,即本书首先探讨研究问题的问题意识是如何形成的,其后从学术史的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分析“为什么”要研究该内容,准确表征所研究问题的哲学逻辑“是什么”,以及阐明该研究问题对当下学术处于“怎么样”的影响力度。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问题探幽陈冬生,王枫桥 著本书主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整合性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从文本与思想的整合切入,取道“本质—功能论”开显原创视野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从历史与现实的整合切入,取道“形态—特色论”比较历史视野中的“三大主义”意识形态;从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切入,取道“价值—工具论”发掘实践视野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技术。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导学与实践蔡玉波,罗莉,唐家州,蒋家胜 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导学与实践》是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和实践教学的辅助教材。该辅助教材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贯彻《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精神,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主线,以辅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为主旨,紧密结合新时期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求,努力提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