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从启蒙到解放包大为 著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政治哲学是对人类政治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为人类建构理想社会的实践提供理念和方法。启蒙运动以降,政治哲学更是展现出(qian suo wei you)的现实力量。如果说古典政治哲人,尤其是柏拉图,始终需要面临理论与现实的巨大鸿沟,那么启蒙以来的政治哲人则一次又一次地将理论意图转化为现代性的革命和治理实践。但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政治哲学不可避免地忠实于阶级性的元结构。不论自由和正义等概念呈现出何种实体性的符号特征,都无法克服阶级政治的实在属性。因此,基于“消灭哲学”这一前提,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其所指向的政治哲学不仅体现历史科学的理论特征,更提示了直接“介入/改变”阶级性元结构的实践意图。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生成和实践经验为研究对象,依照从理论到实践、从文本到概念、从历史到现实之线索,分析与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提、方法论界定、实践样态和现实论题等。
-
马克思权利理论及其当代价值郑小伟 著本书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通过整体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深度耕犁马克思经典文本而研读马克思权利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马克思经典文本学术研究价值和时代意义。马克思权利理论在解答时代问题中生成,随实践而发展,对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国家治理能力体系现代化和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都具有重要学理价值。作者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权利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特别是专题总结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权利理论的继承创新逻辑联系,彰显了马克思权利理论的时代价值。
-
比较视域下马克思人道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价值审视李璀 著马克思人道主义相对于抽象的人道主义而言,是一种历史的人道主义、实践的人道主义。正是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马克思人道主义阐述了人的现实生存之路、人实现解放之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路。本书从马克思人道主义产生的思想前提、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基本理论表述与特征表现、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发展路径反思及意蕴探究、马克思人道主义的认识论变革与超越、马克思人道主义对虚无主义的抗击、马克思人道主义与马克思实践观同构性探讨、马克思人道主义的理论自觉等几大部分章节进行全面论述。面对当代社会思潮的挑战,应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指导地位,深入发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意蕴,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艾四林 著,艾四林 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社会主义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政治工作平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凝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队伍、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推进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任务,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工程。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本文献研究郝立新 著,郝立新 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社会主义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政治工作平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凝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队伍、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推进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任务,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工程。
-
嬗变与超越傅红冬 著《嬗变与超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理念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演进》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学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研究的总体背景,开展跨学科方法研究,初步完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理念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演进研究。本研究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不同时期存在的突出与亟待解决的矛盾入手,搭建相对完整的社会发展理念生成与转换链,阐释中国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梳理中国发展理念的生成与转换的逻辑脉络,印证中国发展理念的实践呈现,探寻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理念的创新性转换与生动实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重维度陈少雷 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题,重点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理论演进、实践路径等相关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历史维度,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起点、逻辑起点、理论起点和实践起点等方面切入,围绕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几个阶段勾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图景。在理论维度,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题、理论品格等方面,梳理其不断创新发展的哲学基础、时代条件、演进过程等核心要素。在实践维度,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及其价值意蕴,并从主体、对象、方式、成果等方面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机理和实践路径。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唐立军 著本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由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组织筹划编著,自2012年创刊迄今,已出版发行了八辑,每辑都有鲜明的时代主题和深厚的理论承载。按照CSSCI收纳指南,2019年《论丛》改版为集刊,每年出版发行两辑,栏目重新进行精心设计,本辑的主题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栏目如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道路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
-
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王金玉 著本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理解与阐释”(09BZX011,已结项,良好),主要讨论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内涵及其演变,在此基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当代意义。第一章主要依托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经典文本,在尽可能准确地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揭示马克思(恩格斯)阶级概念的本质内涵及理论地位。第二章主要是对罗莎·卢森堡的阶级和革命观的阐释。第三章主要阐释列宁关于阶级、政党、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等观点。第四章主要阐释了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第五章主要是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解读。第六章主要是对汤普森文化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解读。第七章主要是对普兰查斯结构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解读。第八章主要对赖特后工业社会阶级理论的分析。第九章主要是对拉克劳墨菲后马克思主义去阶级的激进政治观的解读。第十章主要阐释毛泽东的阶级观。一方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在西方演变的理论和现实逻辑以及深层哲学意蕴,另一方面,从全球化视角阐明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当代价值,并从改革开放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状况出发,阐明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的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王宜秋 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一部学术研究著作,主要收录了作者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研究的文章。书稿内容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和典范的研究、对党史党建文献资料的研究、对解放思想对外开放理论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国外传播的研究、对妇女解放思想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多在报刊上进行了发表,收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有研究性论文,也有调研报告,收录时作者对个别的文字内容进行了修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出版是作者学术成果的总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研究也具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