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马克思[英] 特瑞尔·卡弗(Terrell Carver) 著,刘建江,王晶 译《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典藏版)》是特瑞尔·卡弗教授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而著的、于2018年出版的具有“论文集”性质的专著。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基础,通过对作为全球资本主义尖锐的批评家——卡尔·马克思的重要思想的深刻阐释,作者把马克思的生活经历和我们当代的政治活动生动地结合起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政治马克思的完整形象,让我们对马克思的主要政治思想有了一个系统而清晰的把握。《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典藏版)》作者认为,马克思作为我们“同时代”的政治活动家,仍在处理一些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的政治问题。《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典藏版)》也是围绕着我们今天在思考全球政治问题时所使用的和马克思所使用的一些相同概念组织起来的。《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典藏版)》主要包括六个章节的内容:在首章,作者向我们阐释了我们是如何得出“马克思永远存在”这一结论的,并向我们阐述了马克思是如何成为“马克思”的;在第二章至第六章,作者以“阶级斗争与阶级妥协”“历史与进步”“民主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与革命”“剥削与异化”等概念为关键词,系统地向我们梳理和诠释了马克思的主要政治思想。《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典藏版)》凸显了我们在正确理解和阅读马克思时所遭遇的历史上、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困难,同时表明马克思极具挑战性的写作和针对资本主义所提出的尖锐批判也直接面向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
-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唐昆雄,欧阳恩良 编《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2019年第2期 总第2期)》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学术性、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着眼于研究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等栏目。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王杰 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心,兼及东西方美学和美学史研究的集刊,每年出版两期,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每一期根据本年度的学术热点和动态开设相应主题栏目,通过组稿来讨论相关议题。基本内容含括: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美学基本问题、审美人类学等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学界至少包含着三层含义:一、它是一种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哲学和美学理论范式;二、它被当作苏联社会主义美学的代名词;三、它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美学理论。正是基于这种概念内涵相互重叠、交叉与碰撞的现状,《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致力于发现这种多义性在中国语境中所共同显示的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并延伸其周边问题,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美学更加充满活力,真正在中国当代的思想文化领域发挥核心作用。
-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王浩斌 著市民社会是一个关涉多学科的问题,其理论思潮之庞杂、历史内涵之丰富使得如何总体性地把握这一分析路径成为一个难题。本书稿以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垄断资产阶级社会(帝国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作为核心的关节点,试图贯穿起马克思主义分析路径的中心逻辑。
-
重读实践论矛盾论张乾元,钟佩君 编《重读新时代下“两论”解读》是一部生动的党建读本,也是一部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精品力作。作者以多年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丰厚积淀,全面介绍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诠释了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为代表的矛盾论著作,并进一步阐释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推动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一伟大飞跃的重要意义,提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方法,提高“五种思维”能力,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关系。视角新颖,资料丰富,逻辑严谨,为理解《矛盾论》与新时代问题拓展了思路。
-
马克思哲学孙成竹《马克思哲学: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基于精神现象学作为马克思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深度挖掘,试图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阐释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建构。“实践本体论”与历史辩证法,只有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才是可能的,从而得出马克思“人的存在的现象学”是现象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当代性和重要研究价值。
-
学生辅学读本赵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第二版)》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修订版)的基本结构,每章都设置了五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1)知识点解析:主要是帮助学生把握本章知识的重点和难点。(2)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选择题练习:通过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的自测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观点的理解。(3)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辨析题练习:学生通过这一部分的自学练习,可以提高分析能力和准确把握基本观点的能力。(4)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简答题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章节的重点和基本原理。(5)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案例分析:选取与基本原理相关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点评帮助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
新媒体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研究李勃本书以当代很蓬勃发展的信息传播平台新媒体为视域切入角度,借鉴美国学者拉斯维尔的传播学理论,系统地分析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五维度要素,即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构筑对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结构的概览和清晰认识,进而剖析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机遇与挑战、问题及原因,以期谋求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新媒体路径策略。明确在靠前话语权争夺的激烈现状和意识形态角逐的状态下,不能忘了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树立阵地意识和竞争意识,既要合理吸收西方意识形态的长处,又要坚持原则,以我为主,以姿态推动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
-
马克思的劳动思想研究吴学东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创立,取决于客观上西欧深厚的理论渊源和主观上马克思自己的不懈努力。马克思以劳动解说唯物史观、以劳动构建剩余价值论、以劳动奠基人的解放学说,从而形成了其内涵丰富的劳动思想。马克思的劳动思想作为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同于其他理论的重要理论特色:劳动本体论、劳动辩证法、劳动价值观。马克思劳动思想问世以后,遭遇了各种批判和挑战,但它的基本思想和观点始终得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思想在同当代西方的理论批判者的交锋中扩大了理论影响、彰显了理论魅力,在恩格斯、列宁和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继承和发展中凸显了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爱的超越聂锦芳马克思酷爱文学,终其一生,他几乎没有间断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重要作家和文坛动态的关注,即使在漫长的四十余年“《资本论》及其手稿”写作时期也是如此。更需提及的是,青少年时代特别是在柏林大学读书期间他还曾经沉迷于文学写作,共创作了100余首诗歌,亲自编订了四本诗集,还撰写了他一生卷帙浩繁的著述中唯1的剧本《乌兰内姆》 和小说《斯考尔皮昂和费利克斯》。这些文学作品因其文体形式、探究议题和思想内容与后来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巴黎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有比较大的差别,因而很少被研究者所关注。作者从思想形成史的视角通过对其内容的一一检视和详尽解读,讨论马克思这些作品的艺术和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