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青年马克思与施泰因王淑娟 著近年来对青年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以及不同思想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的研究,仍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目前,从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青年黑格尔派等角度展开的讨论比较多,而关于法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如何启发了马克思的研究尚不充分。德国学者施泰因(Lorenz von Stein)1842年出版的著作《今日法国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最早向德意志学界系统性地介绍了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及社会和无产阶级等概念,为德意志学界开出了一个以社会概念为核心的新的问题域。马克思与他同时代的许多青年学者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施泰因的启发。研究施泰因在这一著作中构建的社会概念,并与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比较,可能是进一步讨论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具体影响的一个重要线索。面对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及由此引发的结构性社会危机和阶级斗争,19世纪40年代德意志学界兴起了理解社会的诸多理论尝试。马克思和施泰因是其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思路。马克思认为,现代工业资本主义包含着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终将引发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将消灭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国家作为虚幻的共同体终将消灭,人类将进入更高的自由状态。而在施泰因看来,以私人所有为基础的社会分化无法被彻底消灭,国家作为调节社会分化加剧的机制,应当尽可能为社会阶层的流动创造条件,使每个个体的人格性得到最充分的实现。由此施泰因成为德国实证社会学和社会国(Sozialstaat)(即福利国家)思想的奠基人。探究两位思想家对于现代工业社会的不同洞察,有助于理解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状况。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辅导用书《辅导用书》编写组 编了解中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重点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认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自觉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分析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
-
当代马克思主义若干问题研究崔丽华 著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因为借助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关注焦点和研究对象的不同,这围绕总体性这个范畴,在表达上呈现出多种意蕴,而且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也呈现出不同寓意,形成了两种迥然不同的观点:人本主义的总体性,强调总体性对人的关怀,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道主义的;科学主义的总体性,强调总体性的科学性,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这篇文章主要从人本主义的总体性出发,试图呈现出其独特的理论内涵。本书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一般项目“关于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学术体系、逻辑框架问题研究——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意义”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青年教师个性化成长规划项目成果
-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新探索与马克思主义新发展郭业洲 著,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编2015年底,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按照中央领导指示,将“21世纪社会主义研究”作为马工程重大课题,委托中联部开展专题研究。该课题研究围绕21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变化,研究当今世界执政的共产党、部分非执政的共产党、主要社会党和其他左翼力量及相关思潮流派的新情况、新变化。本书为该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本书集中了国内知名学者和外交一线工作者,多渠道全方位了解和研究了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完成了大量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系列基础研究工作。其中包括:世界各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变化、不同社会主义力量的理论纲领和政策主张、一些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看法及评论、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思考等,成果代表了国内相关研究的全新水平。本书的研究成果能够解决国内读者对有关世界社会主义一些重大问题的关切,增强对世界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为中央领导人、各级党政干部和关注当今社会主义问题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全新、最全面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动态,为读者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理解等提供参考。
-
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初论魏俊雄 著《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初论》主要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英国“新左派”等四个流派的民族理论进行基础性研究,呈现其民族理论的基本轮廓,介绍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的主要问题、基本观点,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及产生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初论》在此基础上,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他西方民族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些特征。
-
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刘顺 著生态马克思主义领域最为活跃的旗舰人物之一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被视作一位重要的马克思“追随者”。他对资本逻辑秉持四重生态批判。本书以马克思资本批判的生态维度,来检视福斯特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思想,后者既有理论贡献,也含理论局限。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把握福斯特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思想,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仍蕴含着借鉴意义。
-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处理国际问题王伟光 编马克思主义是“望远镜”,助我们看得更远,使我们从长远、战略、全局的高度看问题;马克思主义又是“显微镜”,助我们看得更深,使我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善于从政治上、从战略上、从本质上观察世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说明世界,认识和处理国际问题。
-
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武晓超 著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遭遇严重挫折,历史终结论、共产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甚嚣尘上。法国解构主义者德里达慨然呼吁“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从解构主义的立场出发为马克思主义做了有力的辩护,对当代资本主义及其世界霸权做出尖锐批判。然而,解构主义何以“向马克思致敬”?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学界和国内研究中仍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重要问题。《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着意于从解构主义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和理论逻辑出发,揭示解构主义走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动因、理论路径和现实指向,在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资本主义历史和现实批判三重维度上评价解构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契合与悖谬。虽然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倡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却也消解了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的科学真理和实践效力。当今,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不仅要在思想上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更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唐立军 著本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由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组织筹划编著,自2012年创刊迄今,已出版发行了八辑,每辑都有鲜明的时代主题和深厚的理论承载。按照CSSCI收纳指南,2019年《论丛》改版为集刊,每年出版发行两辑,栏目重新进行精心设计,常设栏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道路、社会变迁与价值观建设、党史党建、首都视野、海外观察、探索与争鸣等。本辑的主题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14黄宇,唐晓燕 编为了加强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的建设,为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供交流平台,浙江省社科院特特推出此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XIII》选取了第十三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的优秀论文20余篇,文章理论结合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成果,及时反映了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可以更好凝聚全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持续开展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做出了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