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学研究叶泽雄,毛华兵 编本书是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主义学院学术成果的集中体现,汇集了学科一线教师的优秀学术成果。全书内容上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作为学科研究的优势和特色方向,具有鲜明的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集中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重要科研成果,如深入揭示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有机联系、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与唯物史观的创新研究方面的学术成就。二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断深化,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成果,其内容上不仅在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实践诸领域继续汇集了国内领先的成果,而且这些成果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央机关的高度重视和采纳。四是,汇集了重点研究领域的取得明显进展的学术成果。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重要成果。
-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概论陈学明,王传发 编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就是坚持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关于理解和论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论。经典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系统的生态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场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继承、挖掘、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应用并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这个题目下,本书符合逻辑地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探索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理论,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本书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核心关切的人与自然关系这个重大问题,以自然究竟是什么、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矛盾的和解这三个关键问题为问题链,既贯穿在每一部分的论述当中,又贯穿整本教材,最后尝试提出一套明确的解答,企图为学术研究以及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资源。
-
返回的步伐祁涛 著自唯物史观创立以来,马克思的政治思想极大地启发了后世的政治学说,也遭遇过不计其数的错误解读。本书重新聚焦马克思政治思想的主题与方法,意在澄清马克思政治思想中若干基本问题的历史缘起,建立新的诠释方法,澈活马克思政治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本书从马克思政治思想与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传统的关系出发,建立了以霍布斯、洛克、卢梭为起点的近代政治哲学坐标;通过返回近代政治哲学,发掘出青年马克思对于政治国家、异化劳动、宗教批判等主题的思想史渊源:探索出从德国古典哲学到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主线之外,另一条丰富多彩又荆棘丛生的思想道路。本书的标题“返回的步伐”源自海德格尔《同一与差异》中有关思想史研究方法的表述。“返回的步伐” 意在表明,思想一定要以某种方式离开哲学中迄今被思的东西,才能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此,本书通过马克思与近代政治哲学的思想对话,返回到马克思政治思想中有待被进一步思考的领域,它迫使人们不断地返本开新,保持马克思政治思想的活力。
-
纽结与基石黎康 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着自身极为丰富而独特的范畴体系,这些范畴既是认识之网的网上纽结,也是构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逻辑体系及“话语谱系”的重要基石。《纽结与基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辨析》主要选取了十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极具代表性、原创性和主体性的基本范畴,对其生成过程、内在蕴含、逻辑结构及演进发展等进行了全面解析和系统阐释,以期对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打造思接古今、融通中外、紧贴实际、着眼未来的新概念、新范畴提供有益启示。
-
《资本论》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郗戈 编《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一书收录了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作者的研究成果,并按照“《资本论》的文本解读与思想阐释”“《资本论》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创新”和“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编为4个章节,从文本研究、社会发展现实问题、哲学创新、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跨学科对话的不同研究视角全面展现了《资本论》这一重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科学内涵、理论价值和当代意义,推动了《资本论》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水平,同时也彰显了进一步拓展、挖掘《资本论》的学术资源及研究空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阚道远 著《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外部环境社会影响思政工作》的上篇题为“外部环境”,是为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国际层面和世界视野,涵盖美国“网络自由”战略,社会主义国家网络国际传播,中国的网络外交实践等内容;中篇题为“社会影向”,是为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国内视角和中国动向,包括微型博客的兴起与政治影响、“人肉搜索”的效能分析、都市草根舆论传播的新动向、中国“新社会运动”及其影响等;下篇题为“思政工作”,是为网络舆论发展的政治应对和工作之道,涉及认识西方政治思潮的视角与方法、提高网络时代的鉴别力、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外部环境社会影响思政工作》的内容在近十年间陆续发表,而近些年互联网又经历着突飞猛进的发展进程,其中有些描述和数据难免滞后于实践,在这些地方,笔者根据实践发展进行了适当修正,以保证全书内容的“与时俱进”。同时,保留了大部分文章的内容和观点。时间证明,尽管实践在发展,技术在创新,当时笔者的一些观点仍然具有穿透力和预见性。有些文章则是当时研究背景下的产物,也成为笔者抓住热点问题开展科研工作的印证。
-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刘琼 著当前中国的崛起正处在关键时期,必须树立“文化立国”新理念,使文化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根据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和国家新近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要求,结合当前各地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要全面增强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营造文化经济的发展优势,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方式,《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即以此为研究背景,从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社会主义文化观这个视角出发,进一步挖掘与拓展文化软实力建设理论,形成新的理论突破。通过充分认识文化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地位,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形成新的增长点,进而实现文化资源的整合,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郎廷建 著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展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全书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生产关系切入,集中讨论作为生产关系正义的生态正义的基础理论问题。第二部分重点归纳提炼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的核心内容,回应与辨误当前研究中的挑战与曲解。第三部分重点整合提炼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核心论点,明辨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的异同。第四部分落脚中国实际,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研究,探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位去路。
-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基本问题陶文昭 著,刘元春 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三化”之中,相对而言时代化研究的比较晚、比较少、比较浅。比较晚指时间,比较少指数量,比较浅指层次。正是如此,一方面,凸显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必要性,亟待增加研究、深化研究;另一方面,又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复杂性。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基本问题/人大国发院智库丛书·国家发展与战略丛书》对时代化的历史发展、经典作家关于时代化的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关系、中国如何赶上时代等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
-
马克思与物联网分享时代刘方喜 著《马克思与物联网分享时代:中国文论的自主创新》是国内将物联网与中国文论相结合进行研究的首部专著,它以当今物联网革命所锻造出的新型生产方式为新的实践基础,以马克思相关思想为理论基础,将两者充分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探讨中国文论自主综合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