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共产党宣言》莫斯科译本考田英 著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的其中一部。《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第二部分是摘录,即散见于其他著作和书信中有关中国的论述。第一部分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中国的文章共18篇,这些文章是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写的。第二部分是摘录,收录了散见于马克思和恩格斯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各种著作和书信中有关中国的论述。本书是对方乃宜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背景和地位进行介绍,考证其历史价值与学术贡献,并做考释与译文解析。
-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严安仁译本考周文华 著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的其中一部。《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第二部分是摘录,即散见于其他著作和书信中有关中国的论述。第一部分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中国的文章共18篇,这些文章是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写的。第二部分是摘录,收录了散见于马克思和恩格斯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各种著作和书信中有关中国的论述。本书是对方乃宜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背景和地位进行介绍,考证其历史价值与学术贡献,并做考释与译文解析。
-
《剩余价值理论》郭大力译本考姜海波 著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的其中一部。《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第二部分是摘录,即散见于其他著作和书信中有关中国的论述。第一部分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中国的文章共18篇,这些文章是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写的。第二部分是摘录,收录了散见于马克思和恩格斯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各种著作和书信中有关中国的论述。本书是对方乃宜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背景和地位进行介绍,考证其历史价值与学术贡献,并做考释与译文解析。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郑次川译本考张鹤竞,康文龙 著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的其中一部。《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第二部分是摘录,即散见于其他著作和书信中有关中国的论述。第一部分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中国的文章共18篇,这些文章是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写的。第二部分是摘录,收录了散见于马克思和恩格斯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各种著作和书信中有关中国的论述。本书是对方乃宜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背景和地位进行介绍,考证其历史价值与学术贡献,并做考释与译文解析。
-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经典著作译丛·德国古典哲学[德] 费尔巴哈 等 著,荣震华 等译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理论,它由康德奠基、经费希特和谢林发展,在黑格尔那里达到高峰,至费尔巴哈终结。德国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 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他推翻了17世纪末欧洲各大学所采用的陈旧的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体系,他的“三大批判”奠定了德古典哲学的基础。费希特发展了康德哲学中的唯心主义,他把康德的各种先验的形式、范畴都统率于一个“绝对自我”之下,形成了一个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同时也在论述“自我”“非我”的矛盾斗争中发展了唯心主义辩证法。谢林批判地继承了康德和费希特的哲学,站在客观唯心主义立场来阐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把主观辩证法推广到外部世界,为后来黑格尔建立哲学体系创造了条件。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第一次得到系统的表述,成为自觉的思维方法。黑格尔反对把思维和存在割裂开来,强调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但是他把存在统一于 思维,坚持精神第一性的原则却是错误的。费尔巴哈从他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出发,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基督教的创世说,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 马克思、恩格尔充分肯定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功绩,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抛弃了他的唯心主义的体系,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抛弃了他的唯心史观,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发展的*高形式,是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认识史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中的崭新阶段,它的产生标志着旧哲学的没落和无产阶级哲学新纪元的开始。
-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经典著作译丛·空想社会主义[法] 路易·勃朗(英)托马斯·莫尔 等 著,何钦 等 译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之一, 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主要理论基础。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30-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诞生了诸多代表人物,其中托马斯??莫尔被视作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则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集大成者。 空想社会主义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与憧憬。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对于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空想社会主义也是一种缺乏现实力量和正确方法的理论设想,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只是“皮毛”,流于表面的不公平、不平等现象,没有深入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未能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因而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给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由此从空想走向科学。
-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经典著作译丛·古典政治经济学[英] 亚当·斯密 等著,郭大力 王亚南 译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始于威廉??配第,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至大卫??李嘉图结束。同时,弗朗斯瓦??魁奈是重农学派的代表。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成长阶段的经济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探讨和分析经济现象时,提出的科学见解,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威廉??配第被誉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他最早在《赋税论》中提出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从而将对经济规律的分析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马克思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称他是“最有天才的和最有创见的经济研究家”,但他错误地把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及价值和交换价值、价值和价格混同起来。 亚当??斯密进一步论证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他撇开劳动的特殊形式,认为一切生产部门的劳动都创造价值,都是国民财富的源头,他还富有创见地从生产分工中引出了交换和交换价值,并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是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摇摆的、不彻底的,他认为劳动价值论只适用于资本主义以前的生产。 李嘉图被称为“用劳动时间确定价值的学派领袖”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他把交换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规定作了最透彻的表述和发挥。李嘉图认为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否认工资会引起商品价值的变动。马克思指出,李嘉图的伟大功绩就在于“把那种认为‘价格由工资来决定’的流行已久的、陈旧不堪的虚伪学说完全粉碎了”。但是他没有科学区分劳动和劳动能力、利润和剩余价值。 弗朗斯瓦??魁奈是第一个从社会总资本流通的角度分析生产的经济学家。马克思指出,魁奈的《经济表》是探讨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第一次天才尝试。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手稿就有对《经济表》的图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察社会生产、再生产和流通的两大部类理论,也是以社会总资本的流通为分析对象的。魁奈的局限性在于他把农业劳动看作唯一创造“纯产品”的劳动,将劳动的一种特殊形态看作一般劳动。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商品同商品的交换、价值的交换中看到了物的交换,而马克思则在这种交换中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和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他们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理论为分析方法,阐述了剩余价值生产、分配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劳资关系,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危机的产生以及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和完善的。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 本套书收入配第、魁奈、休谟、斯密、李嘉图、琼斯、拉姆赛等一批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时期产生了重要作用的13本经典著作,重在反映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思想源头。
-
《自然辩证法》成嵩节译本考李百玲 著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的其中一部。《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第二部分是摘录,即散见于其他著作和书信中有关中国的论述。第一部分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中国的文章共18篇,这些文章是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写的。第二部分是摘录,收录了散见于马克思和恩格斯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各种著作和书信中有关中国的论述。本书是对方乃宜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背景和地位进行介绍,考证其历史价值与学术贡献,并做考释与译文解析。
-
《工资、价格和利润》朱应祺、朱应会译本考许静波 著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的其中一部。《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第二部分是摘录,即散见于其他著作和书信中有关中国的论述。第一部分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中国的文章共18篇,这些文章是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写的。第二部分是摘录,收录了散见于马克思和恩格斯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各种著作和书信中有关中国的论述。本书是对方乃宜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背景和地位进行介绍,考证其历史价值与学术贡献,并做考释与译文解析。
-
马克思的价值阿尔弗雷多·萨德-费洛(Alfredo Saad-Filho)本书作者对马克思价值分析的方法论原则,以及学界对马克思价值论的较为著名的阐释,给出了批判性评论。他对马克思思想的解读,主要聚焦于资本主义制度下调节社会再生产的经济过程以及各种关系。从这个角度分析,价值论是关于阶级和剥削的理论。除了其他方面的理由,价值概念无疑是有用的,因为它解释了自愿市场交换原则主导下的资本主义剥削。本书澄清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较重要的争论,并创新性地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新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