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现代性论域及其中国话语张曙光 著来自西方的“现代性(Modernity)”概念是当今世界的主导性、统摄性概念,在实践上表现为持续了近两个世纪的全球性的现代化运动。然而,由于现代性在起源、性质、表现形式等各方面的多重性及问题性,使现代性成了一个富有矛盾性和争议性的概念,在西方学者那里就莫衷一是,并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首先形成于西方的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等三大社会思潮和价值倾向,也可以说是对现代性的不同回应。这些思想理论和社会思潮,伴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世界性开拓,也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非西方世界。显然,现代性固然发生于西方,但它的取向却是普世的,当现代性凭借理性的力量“横决天下”时,全人类都不能不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并根据自己的传统、需要与能力给予回应。这在客观上也赋予了那些非西方国家的民众及其学者对现代性的发言权,而他们要真正超越自己当下的感受与意见,表达出符合自身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又合乎人类世界发展大势的真知灼见,就必须首先汲取、接受而又最后扬弃来自西方的思想和话语,体现出自身的主体性和普遍性。中国作为拥有自己数千年文明传统的东方大国,在遭遇西方文化冲击后所展开的现代化历程,更是充满艰难曲折。
-
师说哲语师帅朋 著《师说“哲”语——与青年学生谈哲学》是一部研讨青年学生应树立崇高人生信仰的通俗读物。本书以倡导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信仰为绪,分八章由浅入深地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内涵及其葆有生命力的内在价值,青年学生应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人生信仰,追求高远的人生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时间范畴[塞浦路斯] 斯塔维洛斯·汤巴佐斯,郑吉伟、 孙炳炎 译一些国外学者近年来对于《资本论》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进行了解读,前者以哈维为代表,后者以汤巴佐斯、马提诺、哈鲁图尼安等为代表。本书于1994年以法文版《经济分析中的时间性》出版,经过20年的时间考验,于2014年以英文版《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时间范畴》出版,集中反映了汤巴佐斯从时间角度解读《资本论》的理论思考。本书论证了《资本论》三卷的基本概念来自于不同的时间范畴:第一卷中的“生产的时间”是线形的,第二卷中的“流通的时间”是圆形的,第三卷中的“有机时间”则是两者的统一。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就是这些社会时间的组织者。作者认为,这样恢复《资本论》的辩证的(黑格尔主义的)逻辑,有助于理解资本主义现实、资本主义拜物教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
-
评价论冯平 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第2辑)”围绕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选取当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的代表作,代表了目前国内哲学研究的主干力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评价论》主要介绍了人类对生活中的哲学的评价以及评价理论知识系统。哲学再也不能不关心人生的痛痒,作为无色透明的王国而存在了,它应当关心人和人的内心世界,有丰富的个性色彩,与现实的人一起走上凶吉未卜的探索之路。它不能为人生之谜提供万应不变的现成答案,但是它应当具有探索的真诚与勇气,反映出探索途中的曲折与悲欢。
-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陆鹏, 吕勇著本书系统分析广西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理论指引、思想内涵、实践基础、发展态势、现实路径、基础保障等,呈现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广西各民族共同现代化的壮美图景、壮阔道路、壮丽画卷。
-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新论吕梁山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西方社会中普通民众的阶级意识日渐觉醒,并且阶级问题也日渐成为公共讨论中的一项重要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的分析,特别是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特征对我们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由“阶级分析的一般理论”、“阶级与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和“阶级、种族与性别”四部分构成。
-
伦理学批判李志 著本书的任务在于,通过一种恰切而有说服力的论证,肯定马克思有自己的伦理学理论,从而呈现马克思理论当中“是”与“应当”之间的张力,呈现马克思理论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科学的并且批判的理论。根据这一任务,本书试图回答一系列关切到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问题:马克思激烈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根据是什么?马克思为什么认定资本主义是一个非善的社会?马克思自身持有什么样的善的标准和看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通过呈现马克思关于“善”的生活的理解,一方面可以弥补现有的马克思规范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瓦解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经济决定论的误解,引导民众去追求真正的至善生活,塑造民众对未来生活的伦理信念。在章节结构设置上,首先,本书通过实践领域的重新划界,打破了传统关于实践哲学及其伦理学的理解。其次,本书重点阐述马克思关于伦理领域的界定,这其中既包含黑格尔法哲学的影响,也包含马克思从不同角度来理解的伦理生活。再次,本书重点从资本主义批判的角度,展现了马克思眼中的非善的生活,从而为理解“善”本身提供最为重要的文本根据。最后,本书反驳了国外几种关于马克思伦理理论的典型解释。
-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黎贵才,王碧英 著本书试图对这些理论分宏观和微观进行系统梳理,探讨这些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的渊源关系,考察这些理论的基本内核,挖掘这些理论的现实意义,以凸显这些理论的洞见与局限。书中首先沿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对这些理论的源起和流变进行梳理,分析它们与马克思经济学的渊源关系;其次在此基础上,对它们的理论观点进行分类、提炼和综合,并构建统一分析框架对这些理论进行模型重构,以便对它们进行比较;再次在此框架下将这些理论与西方主要经济学派的失业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根据前面的讨论,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变革中的就业问题。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王杰 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心,兼及东西方美学和美学史研究的集刊,每年出版两期,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每一期根据本年度的学术热点和动态开设相应主题栏目,通过组稿来讨论相关议题。基本内容含括: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美学基本问题、审美人类学等研究领域。 本书选刊了“第九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的相关论文,包括国际著名的神经美学之父萨米尔·泽基等国内外学者共10篇会议论文。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核心栏目,刊发了著名美学家周来祥教授的遗稿《在矛盾、冲突、激荡中追求着和谐》,以及年轻学者周纪文、朱玉杰的纪念文章。本书还探讨了新技术和新媒体全面影响当代艺术生产和审美活动条件下的新的审美现象。
-
马克思主义学刊周洪宇 著本书由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研究生的论文组成,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教育方面的内容。包括: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探析、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方针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展望、“增长与发展”理念下的经济生态协同发展研究、中国人民从精神被动转入精神主动的历史嬗变、善用“大思政”理念 讲好“冬奥思政大课”、从马克思“美的规律”看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新时代城市社区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断裂还是续延: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转向中的历史方法萌芽、人工智能时代人的解放何以可能、论马克思人学思想中“现实的个人”概念、国内外关于《克罗茨纳赫笔记》的研究进展评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