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研究王玺 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研究》阐释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本质特征及其结构功能。深入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演进历程、需求动力、基本机制和现实境遇,最终构建起六个维度的优化与拓展框架体系。对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作用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
马克思主义动力论龚培河,万丽华 著本书立足于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因——矛盾动力,引申出动力三种出场形态,提出动力“成本-收益”论和利益流动性理论,以此为分析工具实证分析苏联、西方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动力运行逻辑,通过对比分析,考察中国特点色社会主义动力形成特点和构成特点。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研究。主要通过动力“成本-收益”论分析改革的历史必然性;通过矛盾动力论分析改革的阻力动力辩证关系;通过利益流动性理论分析改革动力输出特点,最终,考察全面深化改革对历史进步的意义。本书认为,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只有依靠改革实践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动力增量,深化改革才不会半途而废。而其关键就在于政府本着惠及全民的原则,通过改革,合理规范市场导向的利益流动渠道,不断唤起民众积极参与改革。
-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鲍宗豪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发掘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思想、观点、原理和范畴,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要素,揭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在人类权利思想发展中的伟大变革,分析阐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中国化”及其当代价值。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2年第2期 总第30期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2001年创刊,自2007年以来连续三次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21年获得我社优秀集刊奖,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本刊从2015年起改版,每年出版两期,主要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论文、评论和学术信息,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等。本刊于2020年转入我社出版,每年两期。本辑为2022年第2期总第30期。本集刊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2001年创刊,自2007年以来连续三次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21年获得我社优秀集刊奖,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本刊从2015年起改版,每年出版两期,2020年转入我社出版,每年两期。主要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书评”等6个栏目。本期为2022年第2期 总第30期,共收入36篇论文,主要探讨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现代性视域下的近代中国文化转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李达与中国近代史研究;马克思有关资本拜物教批判理论、对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批判与超越等;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生成”的多维诠释;晚年阿尔都塞的理论改造及其理论效应、社会批判理论视域中的实践—辩证法等;元宇宙“热”的冷思考、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本质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与方法》的评介等较为前言的学术问题。
-
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及其当代建构赵恩国 著本书按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式,深入到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的历史性演进过程以及中国民主话语建构的历史语境与时代选择中,努力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理论的阶段性认识和整体性分析,明确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的理论本质与当代任务。这为我们走出西式自由民主话语的普世化幻象,突破资产阶级民主话语的意识形态性,从而继续探索劳动解放的政治形式提供了学理支持。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民主话语建构根本规定,明确人民主体论的立论前提,本书从精神、原则和制度三个重要维度展开,为建构独具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话语体系,拓展人民民主话语实践形态做出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
大道相通本书编写组《大道相通: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向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群体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与马克思主义的“道”是如何相通、相融、相成的,我们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国情研究与国家治理等领域知名学者,集体编写本书。《大道相通: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提出了文明型政党、新唯物史观、向内求、向下超越、中国式干部等新论述,用富有理论思维的大众化语言,深度解读“第二个结合”的理论逻辑和融通实践,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新的理论探索,对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有重要作用。
-
神会马克思张一兵、蒙木桂 著本书的主体部分是作者已经引起反响的《回到马克思》一书的精写。秉承着“面向实事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回到马克思》以MEGA 2文本为依据,以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为重要源头,对马克思一生的哲学研究及其变迁进行了抽丝剥茧、不屈不挠的哲学努力,还给了读者一个活色生香的原生形态中的马克思。同时,本书也概要介绍了作者《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一书和近期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些最重要和最新的成果。本书一改艰涩难懂、非行家无以入门的学术脸孔,以流畅漂亮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引领读书人一步步地迈入精彩的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精神世界。“神会马克思”因此得名。
-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研究陈学明 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书系)
-
马克思主义美学史(苏)M. C. 卡冈M. C. 卡冈教授是苏联著名美学家,本书是作者颇具影响力的著作《美学史讲义》之第四卷。本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苏联、东欧、欧美各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现状。本书对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在德国产生,到20世纪70年代本书问世前夕,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全部发展过程作了概括的分析与介绍,涉及法国、意大利、英国、美国、奥地利、西德、东德、苏联、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捷克、罗马尼亚等欧美十几个国家。本书内容简明扼要、线索清晰、材料丰富,对美学工作者及美学爱好者都是值得一读的参考书。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史应分为两大阶段:一、马克思恩格斯阶段(包括他们的战友及学生);二、列宁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列宁及其学生与战友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以及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对美学科学所进行的系统研究。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文献,并在每一章后面附上比较详细的参考书目,这对我国开展马克思主义美学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资本论》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鲁明川该书从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生态危机和中国现实的生态问题出发,深耕《资本论》文本,挖掘和梳理《资本论》生态哲学思想,对资本扩张的生态悖论进行了详细阐释,提出了“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历史生成并相行相生”的观点,揭示了资本全球扩张的生态殖民主义本质。并指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须辨证地看待资本,既要正视资本的积极作用,不回避、不否定资本对生态的破坏作用,实现资本逻辑与生态逻辑的统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