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郭嵩焘评传(上、下)

郭嵩焘评传(上、下)

作者:王兴国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4-01

ISBN:9787305060359

定价:¥84.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在介绍郭嵩焘生平事迹时,着力揭示其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并纠正了前人关于其生平事件的某些误记;首次系统考订了其著作写作、出版和存世流传情况。对学术界过去研究较多的郭氏政治、自强、外交等思想,本书作者有新的开拓;对前人研究较少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如郭氏的军事、经济、哲学、经学、考据、伦理、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则设立专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除了分析其独到的思想学说和文化学术贡献外,还特别注意探讨传主在这些领域,如何首开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之风气。本书初版荣获第5届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作者简介
  王兴国研究员。1937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樟桥(今属株洲市郊区云田乡)。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3年起,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至今。现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周易》研究会理事、中国实学史学会理事、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研究会理事、船山学社社长、湖湘文化交流学会副会长以及湖南省哲学学会、湖南省孔子研究会、湖南省书院研究会、湖南省谭嗣同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专著存《杨昌济的生平及思想》、《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研究》(合著)、《毛泽东与佛教》、《王船山认识论范畴研究》(合著)、《贾谊评传》等10余种,发表论文100余篇。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出版社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绪论时代、思潮与郭嵩焘
一、两对根本的社会矛盾
二、两股鲜明的时代思潮
三、两重不同的历史地位
第一章 家庭、师友及青少年时代(1818-1851年)
一、先世源流,家族概况
(一)源远流长的家世
(二)各具个性的祖、父辈人物
(三)才华出众的兄弟子侄
二、师友交游,学术承受
(一)主要师承关系
(二)在本县的交游
(三)读书岳麓时的交游
(四)在京师的交游
三、科举仕途,馆幕生涯
(一)艰难的会试征途
(二)忧国忧民思想的形成
第二章 与太平军相终始的国内官场生涯(1852-1866年)
一、筹建湘军,充当高参
(一)说曾、左出山
(二)为湘军筹饷
(三)建议创办水师
(四)为曾国藩奔走
二、天子近臣,僧王幕僚
(一)入值南书房
(二)办理天津海防
(三)清查山东沿海税务
三、苏松粮道,署理粤抚
(一)任职江苏的政绩
(二)任职广东的政绩
(三)矛盾重重的巡抚生涯
第三章 从通知洋务第一人到出使西方第一人(1867-1879年)
一、虚实结合,精研洋务
(一)从“旅獒不入王都贡”到赞美西方器物之精
(二)从赞赏西方器物到深入研究中西关系
(三)从研究洋务到办理洋务
二、八载闲居,著书执教
(一)严定课程,潜心读书著述
(二)掌教城南书院
(三)继续关心洋务
三、重新出山,首任公使
(一)任职福建和总理衙门
(二)首次出使英法的意义
(三)使英过程中的矛盾
第四章 晚年生活、后人评论及平生著作(1879-1891年)
一、赋闲家居,忧国忧民
(一)建中俄条约补救之策
(二)中法战争中的态度
(三)铁路之争的态度
(四)在湘倡办洋务而未成
(五)倡立禁烟公社
(六)热心湖南教育事业
二、死而不朽,积久弥辉
(一)逝世时各方的评论
(二)民主革命时期的评论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评论
三、著作繁富,有存有亡
(一)已刊著作情况
(二)未刊著作情况
第五章 “君与民交相维系”的政治思想
一、振厉朝纲,和辑人民
(一)对朝纲之失的剖析
(二)从维护民本到倡导民主
(三)主张“君与民交相维系”的原因
二、严以驭吏,宽以抚民
(一)对晚清吏治腐败之抨击
(二)主张治吏以严为尚
(三)反对治民以严为尚
三、鼓舞人才,全赖赏罚
(一)人才胜则国家富强
(二)以识、德、才品评和衡量人才
(三)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之道
第六章 穷究本末、全面学习西方的自强思想
一、知己知彼,评断中西
(一)痛斥朝臣和士大夫虚骄自大
(二)西洋入中国为天地一大变
二、学习西方,须辨本末
(一)以通商为本
(二)以政教为本
(三)以人心风俗为本
(四)郭嵩焘本末论的历史地位
三、学习西方,要有分析
(一)东西文化各有所长
(二)既要知彼,更要知己
第七章 以理制胜、以礼相待的和平外交思想
一、驭夷之道,存乎运量
(一)立足国家长远利益确定对外方针
(二)为国家稳定创造外部环境
二、知时审几,以理制胜
(一)知时审几
(二)以理制胜
(三)以礼相待
三、外交战略,联英拒俄
(一)对世界两极分化形势的认识
(二)主张利用英、俄间矛盾
(三)关注日本的侵略动向
四、出使事宜,亦多考究
(一)论使臣的条件
(二)论使臣的职责
……
第八章 兵政“同源而异用”的军事思想
第九章 “以通商贾、阜财用为本图”的经济思想
第十章 “求实效不为虚语”和“得几则势如破竹”的哲学思想
第十一章 调和汉宋、坚持致用的经学考据思想
第十二章 “人心风俗为立国之本”的伦理思想
第十三章 政教、制造无不出于学的教育科技思想
第十四章 “有我性情学问”的文学艺术思想
索引
重要参考书目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