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精神符号与个性彰显:民国时期知名大学校训研究
作者:陈功江 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0-01
ISBN:9787560973524
定价:¥45.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大学校训,不仅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大学声誉的招牌和大学师生的座右铭,而且是大学发展的指针、大学传统的外显和校园文化的灵魂。陈功江编著的《精神符号与个性彰显——民国时期知名大学校训研究》主要从民国时期知名大学校训形成时的生态环境,各类知名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影响,以及对知名大学校训的评价等方面,对民国时期大学校训作了深入细致的挖掘与探析。特别是对北京大学隐性校训作了专门的个案研究,为校训理论研究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即在大学校训的历史考察中首次将校训分为显性校训与隐性校训。同时,《精神符号与个性彰显——民国时期知名大学校训研究》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历史与现实联系、动态与静态统一等研究原则,力求实现对民国时期大学校训的多角度、宽视野、全方位研究,既有利于开拓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又可为当今大学校训的制定提供借鉴与启示。
作者简介
周洪宇,195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教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校兼职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任全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教商史分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发展战略学科组成员、国家教育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研究教育史和教育政策问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100余篇论文。出版《文化与教育的双重历史变奏——周洪宇文化教育史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陶行知的四个世界》、《人民之子陶行知》、《陶行知画传》、《教育的信念与追求》、《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教育公平论》、《教师教育论》、《中部教育论》、《乐为教育鼓与呼》、《怎样做人大代表》、《怎样写入大议案》等专著。主编并出版《教育活动史研究与教育史学科建设》、《陶行知研究在海外》等论著。研究成果10余次获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和中职免费、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改革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制度等多项人大建议,促成了国家有关政策出台。2008年12月,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网等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2009年1月,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参考》和中国教育宣传网等评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影响力人物30人”。陈功江,1965年2月生,河南人。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先后获教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武汉市文化创意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近现代教育史研究。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教育活动史”研究,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汽车企业精神与大学精神融合性研究”等项目;参与编写《教育活动史研究与教育史学科建设》一书,并任《高等教育全球化》和《德育为先创新为魂》副主编;《试论大学精神在现代大学建设中的作用》、《简论课程与个性发展》等论文分别在《湖北社会科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大学校训形成的社会生态环境
第一节 政治生态环境的制约
第二节 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教育制度环境的规约
第二章 知名国立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影响
第一节 北洋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二节 中山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三节 清华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四节 浙江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三章 北京大学隐性校训的提出及影响
第一节 北京大学的渊源及沿革
第二节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第三节 历任主校者办学理念论析
第四节 隐性校训确立后所发挥的作用
第四章 知名私立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影响
第一节 复旦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二节 厦门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三节 南开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五章 知名教会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影响
第一节 圣约翰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二节 燕京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三节 金陵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六章 知名大学校训特点的综合分析
第一节 校训确立方式各有不同
第二节 援引点化各取所需
第三节 价值取向各有侧重
第四节 遣词造句异彩纷呈
第七章 知名大学校训的评价
第一节 校训受制于严苛的政治生态环境
第二节 校训钟情于宽松的文化生态环境
第三节 校训对教育规制在遵循中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大学校训形成的社会生态环境
第一节 政治生态环境的制约
第二节 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教育制度环境的规约
第二章 知名国立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影响
第一节 北洋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二节 中山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三节 清华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四节 浙江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三章 北京大学隐性校训的提出及影响
第一节 北京大学的渊源及沿革
第二节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第三节 历任主校者办学理念论析
第四节 隐性校训确立后所发挥的作用
第四章 知名私立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影响
第一节 复旦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二节 厦门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三节 南开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五章 知名教会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影响
第一节 圣约翰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二节 燕京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三节 金陵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六章 知名大学校训特点的综合分析
第一节 校训确立方式各有不同
第二节 援引点化各取所需
第三节 价值取向各有侧重
第四节 遣词造句异彩纷呈
第七章 知名大学校训的评价
第一节 校训受制于严苛的政治生态环境
第二节 校训钟情于宽松的文化生态环境
第三节 校训对教育规制在遵循中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