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道德判断与道德教育

道德判断与道德教育

作者:辛治洋 著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3-01

ISBN:9787212038342

定价:¥2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道德判断与道德教育:基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民范式的研究》认为道德理性有三个层次:自然层次、原则层次和实践层次,道德判断可以区分为四种范式。道德教育需要正视道德理性和道德判断的上述特征,在道德判断的过程申促进主体的道德理性发展。三层次的道德教育虽然在现实中存在,但却忽视了主体的道德理性的运用和发展,并出现了严重的错位现象。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公共理性作为道德理性的主要内涵,并由此产生分层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教育。不失为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解决道德教育实效性低的各种策略都忽视了主体道德理性的发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主体的道德理性实际上存在三个层次:自然层次、原则层次和实践层次。主体的道德理性是在道德判断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至少可以区分出四种不同的道德判断范式。道德教育需要正视道德理性和道德判断的上述特征,在道德判断的过程中促进主体的道德理性发展。自然概念本身的丰富内涵为从哲学自然到道德自然的转化提供了可能与途径。从“天命”、“天道”、“天理”到“天演”的转换进程,改变了道德的自然展现方式,但却一直在论证着道德的自然正确性。在道德的自然判断过程中,道德理性一直面临着信仰对自身的挑战。道德教育只有处理好信仰与理性之间的难舍关系,道德理性才能自然而然地在主体身上形成。如果说自然为道德的存在价值与运用提供了终极依据,那么美好生活则为道德提供了次极的理由和范本。而道德的原则性存在又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在中国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道德先后出现了君子、系统、天理、契约等四种判断范式。在不同的道德判断范式中,道德理性努力实现和谐的人际秩序和主体德性之间的沟通与统一。道德教育惟有从这两者之间的和谐一致着眼,道德理性才具有外合于理、内合于性的生长空间。
作者简介
  辛治洋,1978年生,安徽太湖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学系主任。近年来,在《比较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合著多部。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论
第一节 实效性问题:排斥主体理性的道德教育
第二节 关键词分析:道德理性与道德判断
一、道德理性
二、道德判断
三、道德判断:形成道德理性的功能意义
第三节 研究假设:道德理性的三层次与道德判断的四范式
一、道德理性的三层次
二、道德判断的四范式
三、研究假设与方法论说明
第四节 研究现状:作为道德教育的道德判断
一、道德判断的伦理学研究
二、道德判断的教育学研究
第一章 道德的自然判断与教育
第一节 道德自然:道德的终极存在
一、“道德自然”的“自然”概念
二、自然何以成为道德自然
三、自然如何成为道德自然
第二节 “知天命”“为君子”:孔子的道德自然判断与教育
一、西周的道德自然判断与教育
二、孔子“知天命”的道德自然判断
三、孔子道德自然的教育特点
第三节 “三纲可求于天”:董仲舒的道德自然判断与教育
一、“天”:道德自然的存在判断
二、“天道”:道德自然的途径判断
三、董仲舒道德自然的教育特点
第四节 “穷天理,明人伦”:朱熹的道德自然判断与教育
一、从“天”到“理”的自然转换
二、“天理”的自然存在判断
三、“人伦”的自然可能判断
四、格物穷理与道德理性的养成
第五节 “宗天演”“阐人伦”:严复的道德自然判断与教育
一、“人伦”之“天理”判断的坍塌
二、“宗天演阐人伦”的道德自然判断
三、归纳求知法与道德理性的形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道德的原则判断与教育
第一节 道德:配享美好生活的原则要求
一、个体与群体的美好生活
二、道德:配享美好生活的原则要求
第二节 “仁”德“君子”:孔子的道德原则判断与教育
一、“安”:孔子“求仁”的缘由判断
二、“仁”:“君子”的道德原则判断
三、君子德性与道德理性的教育
第三节 “循三纲”“可谓善”:董仲舒的道德原则判断与教育
一、历史对接:用“纲”(系统)解读道德
二、问题梳解:“纲”表述道德的系统特征
三、“三纲”教化:性情紧张与仁义理性
第四节 “性即天理”:朱熹的道德原则判断与教育
一、“天理”:原则判断的抽象与实现
二、“天理”:原则判断的人伦与人性
三、“理”性养成与醇儒人格
第五节 “必以约为之基”:严复的道德原则判断与教育
一、灾国难民与“特操”德性
二、“特操”德性与“契约”原则判断
三、“新民德”的德性解释与道德教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道德的实践判断与教育
第一节 群际生活:道德实践判断的基点
一、道德实践的复杂性
二、道德实践的群际特征
三、道德实践判断的群际选择
第二节 “君子义以为质”:孔子的道德实践判断与教育
一、“义”:道德的实践判断
二、“义”:以“利”为内容的实践判断
三、“义”的道德理性与教育
第三节 “有经有权”:董仲舒的道德实践判断与教育
一、从“权”:生命共同体的道德诉求
二、“三纲”之“道”:从“权”判断的道德依据
三、从“权”的道德理性与教育
第四节 “天理之所宜”:朱熹的道德实践判断与教育
一、情是性之用:“义”判断的心理机制
二、理欲还是公私:“义”的实践判断对象
三、“理”性发展与道德教育
第五节 “善恶之辨”:严复的道德实践判断与教育
一、国群内契约伦理的辨明
二、国群间契约伦理的辨明
三、有机共同体与契约伦理的辨明
四、国民自治与公共理性的习得
本章小结
结论
一、道德理性要求道德正位的道德教育
二、道德判断坚持道德相对的道德教育
三、道德教育应成为公共理性的教育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