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
-
朱熹美学研究陈永宝著本书以21世纪海外汉学的风景理论、图像理论和草稿思维为研究工具,以朱子的山水美学为研究内容,探讨朱子理学美学的历史来源、研究方法、伦理内核和现代转化。本书认为,长期以来对于朱子理学的义理化、哲学化的研究路径,遮蔽了朱子思想的本来面目,有把朱子伦理思想法家化的嫌疑;而美学与理学视域的融合,不仅揭示了朱子的整体思想,而且还原了真实的朱熹及其生活世界,对于朱子思想研究以及中国古代思想智慧特质的揭示均有重要的意义。
-
二十世纪前期关学研究文献辑要·明清关学研究与关学综论刘学智,魏冬 辑校本书比较全面地考察了清末民初关学学人关于明清关学研究与关学综论的研究成果,选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汇集成书,以饗读者。书稿内容丰富,涵括钱穆、范寿康、宋伯胤、曹冷泉等多位著名学者对于明清关学的研究论著,全面展现了清末民初关学的发展状况与传衍流变,为此后的关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学文丛”是一套全方位、多角度介绍关学的学术著作,系统介绍了关学的本源根基、学脉传承、学术宗旨,全面展现了关学的核心思想、谱系发展及研究状况。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传播关学传统文化、展现关学学人的人格节操和精神风貌有着重要的作用。
-
二十世纪前期关学研究文献辑要·关学与陕西历史文化刘学智,魏冬 辑校清末民初关学学人适应时代趋势,从地方文化角度阐发关学精神,将关学视为陕西文化精神的一部分。本书选取其中多篇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将其汇集成书,以饗读者。书稿内容丰富,涵括党晴梵、曹冷泉等多位著名学者的研究论著,全面展现了清末民初关学的发展状况与传衍流变,为此后的关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学文丛”是一套全方位、多角度介绍关学的学术著作,系统介绍了关学的本源根基、学脉传承、学术宗旨,全面展现了关学的核心思想、谱系发展及研究状况。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传播关学传统文化、展现关学学人的人格节操和精神风貌有着重要的作用。
-
二十世纪前期关学研究文献辑要·张载研究刘学智,魏冬 辑校本书比较全面地考察了清末民初关学学人关于张载研究的成果,从中选录了60多篇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将其汇集成书,以饗读者。书稿内容丰富,涵括钱穆、钱基博、陈垣、陈三立、党晴梵、曹冷泉等多位著名学者对于张载相关学说的研究论著,全面展现了清末民初关学的发展状况与传衍流变,为此后的关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学文丛”是一套全方位、多角度介绍关学的学术著作,系统介绍了关学的本源根基、学脉传承、学术宗旨,全面展现了关学的核心思想、谱系发展及研究状况。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传播关学传统文化、展现关学学人的人格节操和精神风貌有着重要的作用。
-
章太炎研究的新展开章太炎研究中心 编近十年来,随着章太炎相关资料的不断披露、《章太炎全集》的出版以及新一代学人的成长,章太炎研究渐成学界热门,海内外也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会,极大地推动了章太炎研究向纵深发展。本书由余杭章太炎研究中心主编,列入本中心主编的“菿汉丛书”,收录近十年来国内有关章太炎研究的优秀论文31篇。作者以中心学术顾问和学术委员会成员为主,总字数约70万字,内容涉及章太炎的佚文、著作、经学、哲学、文学思想等各方面,全面呈现了章太炎研究的最新成果与突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道家生命哲学李大华本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论述了道家思想的生命本体论、修炼论和境界论。作者首先以本体论为纲,认为从道家到道教的理论发展实质是由自然本体逐渐转化为生命本体,并通过推演和对比,厘清了道教生命哲学本体论中的一系列矛盾,总结出了其基本特征。之后,又聚焦生命的运动和变化,以生命结构阐述修炼知识、解释修炼目的,从宗教实践问题中提炼哲学意义、表达超越精神。下篇则讲的是生命境界的自我超越,作者明确了境界的概念,提出了立于世俗而奔向超越的三个境界,即生存境界、道德境界和自由境界,并分别阐释了老子、庄子及道教思想中的境界论。三部分内容层层递进,按照其本来的思想脉络联结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作者通过研究与追问,将道教生命哲学的各种观念和思想表达出来,在述古之外,着力于文化心灵结构、生命价值与情怀,探究它作为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
早期道家的精神之道李晓英 著本书以“精神内守而不外越于形骸”为早期道家学术的核心,以形神相依和身心一体为指向,以内在精神修为统摄外在世界,体现人的内在统一和“损之又损”的修为过程,揭示道家精神修养的专一性、反复性和体证性特点,展示出道家精神修葺和修炼的深湛功夫和幽邃途径,揭示早期道家“赤子”“婴儿”的本真生活。以否定思维为途径,围绕世界是否完全可以认知、强势强制行为是否可行、如何避免民众受搅扰三个层面,老子赋予自我以关系性和对象性的思考,对“我”“吾”进行了礼仪、偏见和利益层面的否定。庄子则亲证自身的思想观点和主张,以自身逍遥飘逸的形象阐释其精神独立的践履,阐论庄子哲学的形成具有深彻的境遇性和在场性特征。道家完成了世俗超越和价值重诂,老子以利物不争的界定“善”的意涵,进而对玄德和道予以颂赞。庄子则通过至人边缘化的社会地位、安宁和悦的心境、严肃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为求超脱对天下理想秩序的设想,解析至人超然、超脱的特征。杨朱一派常列举表示对比、对抗、相反观点的词汇,突出其“为我”或“贵己”的立论宗旨和目的所在,对功名天下的疏离批判,对个体生命的顺任维护,凸显了人的生存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民”和“天下”为指向,道家论证了精神修为的过程和治理层级的的评判标准。
-
中国老学通史·先秦两汉卷刘固盛 主编,徐华 著《中国老学通史》是第一部对整个中国老学进行贯通性的全面系统研究的多卷本著作。全书以不同历史阶段为单元,全面总结老学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深入分析并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老学的理论创建和思想特点,揭示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刻联系,阐明中国老学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先秦两汉卷》将道家学派的形成置于思想史的视野,溯源老子哲学的思想渊源,结合出土文献对老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作了新的论证。
-
中国老学通史·近现代卷刘固盛 主编,刘韶军 著《中国老学通史》是第一部对整个中国老学进行贯通性的全面系统研究的多卷本著作。全书以不同历史阶段为单元,全面总结老学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深入分析并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老学的理论创建和思想特点,揭示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刻联系,阐明中国老学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近现代卷》注重研究在社会转型、思潮不断、文化急剧变革的背景下,老学与时代思潮的激荡、与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等不同于古代的新内容,并对老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进行了论述。
-
中国老学通史·明清卷刘固盛 主编,刘固盛 王闯 涂立贤 著《中国老学通史》是第一部对整个中国老学进行贯通性的全面系统研究的多卷本著作。全书以不同历史阶段为单元,全面总结老学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深入分析并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老学的理论创建和思想特点,揭示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刻联系,阐明中国老学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明清卷》注重对老子思想的政治发挥、儒释道思想在老学中进一步融合、道教老学民间化等突出特点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