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
-
先秦儒家性情思想发微欧阳祯人 著本书立足于先秦传世文献,并以此为研究的主体对象,打通出土简帛文献与中国历代相关古籍,特别是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的相关材料与观点,适度关注西方哲学的相关论述,筚路蓝缕。作者特别重视文字的甄别、概念的辨析,以及思想和学派的比较、贯通,把哲学与文字学、训诂学、校雠学、历史学结合起来,步步为营,推进和展开本书的结构,使先秦儒家性情思想较为完备而逻辑性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
鬼谷子全集鬼谷子暂缺简介...
-
素书黄石公《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但仍以道家的“本德宗道”为主,辅以儒家的仁、义、礼,是一部审视历史、增广智慧的道家著作。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予《太公兵法》,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 《素书》是黄石公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全书六章共讲了五个问题。—、阐明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即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密不可分。二、阐明了用人原则。黄石公依据才学之不同,将人才分为俊、豪、杰三类。三、为别人做事时加强个人修养的意见。四、总结安邦治国的经验。五、阐述了自己的处世之道。 《素书》是以道家思想为宗旨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和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
-
周易口义 洪范口义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周易口义》十二卷,北宋胡瑗撰。胡瑗讲授易学之余,欲作《传》而未及。其弟子倪天隐据胡瑗所述整理为书,因非其师手著,故名曰《周易口义》,是以此书序首称“先生曰”。《周易口义》是宋初重要的易学著作,朱熹说胡瑗之《易》分晓正当,《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为宋时以义理说《易》之宗,都对该书价值及其在易学研究史上的地位给予以了充分肯定。胡瑗讲解经义,主张义理,“不论互体”,“于象数扫除略尽”,着重解说卦爻辞的文意,注重性命道理的研究,这一方法对程颐《易传》产生了较大影响。程颐认为读《易》应先看王弼、胡瑗、王安石的著作 ,并在《易传》中多次引用胡瑗学说。总而言之,《周易口义》是易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宋代易学发展演变必不可少的重要典籍。这次整理,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白石山房本及《四库全书荟要》本。《洪范口义》一卷,北宋胡瑗讲述,由其学生整理,故称“口义”。胡瑗是宋代理学先驱,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以影响最大,世称安定先生,程颐曾从其游。受范仲淹举荐入太学,官至太学博士,范仲淹对当时教学方法改革,多取自胡瑗。据《宋史·艺文志》,胡瑗著述有十三种之多,惜乎流传至今仅《洪范口义》等三种。《洪范口义》以阐述孔孟中庸、君主之道为要旨,体现了胡瑗的政治理念。是书久佚,今传本为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本辑出,收入四库全书,清嘉庆《墨海金壶》据四库全书刊印,多有校改。此次整理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墨海金壶》本为校本。
-
道南源委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道南源委》六卷,是清代张伯行根据明代朱衡所撰《道南源委录》十二卷重订而成。重订之《道南源委》,“名虽因旧,实出新裁”,全书改变了旧本史料丛脞之形式,每人各编为一传,又增加元明之后百余人。全书以程朱理学传承为主线,通过闽中学人之传记,厘清宋至明末闽中伊洛传人学派,着力突出朱熹理学传承线索,为清初程朱理学振兴之重要史料。《道南源委》六卷本,有张伯行校刊的康熙四十八年正谊堂初刻本,此本传世不多,至同治年间已难寻觅。后左宗棠开设正谊书局,访辑张伯行原本,重加校刊,定名为《正谊堂全书》,《道南源委》即其中之一,于同治五年刊刻,即同治《正谊堂全书》本。此次校点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康熙四十八年郑谊堂初刻本为底本,以清华大学藏同治五年刻《郑谊堂全书》本(简称“同治本”)为校本。
-
黄帝阴符经集注华胥子暂缺简介...
-
中华家训代代传·立志篇吴荣山,祝贵耀主编;江惠红,沈凌霞本册主编本书系“中华家训代代传”系列丛书之一,所选家训上起先秦,下迄现当代,均为传世家训名篇,并通过精选分类,分为与小学生紧密相关的“爱国篇”“孝悌篇”“明礼篇”“立志篇”“勉学篇”五个主题,每个主题对应一册。每篇以“故事会”为引领,结合故事遴选历代家训良言,再配以注释、译文、小叮咛,帮助初涉人世的青少年了解古人的治家典范,学习优秀的家风家训,达到“立德树人”之愿景。“立志篇”以培植正心笃志的人格为重点,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明白立志、立长志的重要性,懂得志向不在大小,而在奋发向上、矢志不渝、初心不改。
-
老子学集刊 第七辑王中江主编《老子学集刊》由老子学研究会、郑州大学老子学院、鹿邑老子学院(研究院)共同主办,面向海内外道家、道教研究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老子学、道家、道教展开多方位、多视角的探讨,明道立德,法真贵朴。每年出版两辑,每辑设一主题。本书为第七辑,本期主题:道家的生命智慧:身体、精神和养生(下)。分为道家的生命智慧、《老子》文本与义解、黄老道家养生观的多重维度、诠释视域下的唐宋道学、老子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应用五个特色栏目。
-
书传大全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书传大全》十卷,明官修《五经大全》之一,胡广等奉敕撰。《书传大全》系明成祖敕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之一种。与它经均以程、朱一系之经学著作为宗主相同,《书传大全》亦以蔡沈《书集传》为主。宋蔡沈《书集传》自元延祐定为科举模板,但仍兼用古注疏,故王充耘《书义程序》犹本《孔传》立义。至明太祖亲验天象,知《蔡传》不尽可信,因命刘三吾等作《书传会选》,参考古义,纠其失六十六条,颁行天下。专主《蔡传》,定为科举取士模板,实自《书传大全》始。据陈恒嵩先生《五经大全纂修研究》,此书主要是以董鼎《书蔡氏传辑录纂注》为基础,兼采陈栎《尚书集传纂疏》、吴澄《书纂言》、陈雅言《书义卓跃》等书而成。全书首《书传大全凡例》、《书传大全图》、《书集传序》、《书说纲领》、《书序》,其中《书经大全图说》载《唐虞夏商周谱系图》、《历象授时图》等数十幅,各有图说。为明代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之一。此书目前尚无单行整理本,本次整理,以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为工作本,过录南京图书馆藏明永乐内府刻本为底本,以南京图书馆藏嘉靖十一年书林刘氏明德堂刻本、美国哈佛大学藏建邑余氏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校点者孙希国。
-
孟子注疏(东汉)赵岐 注,(北宋)孙奭 疏,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孟子注疏》题名孙奭疏,相传是孙奭为赵岐《孟子章句》所作的疏。其体例大致符合通行之经疏样式,对经文及注文进行疏证,以通俗串讲为主。说解虽有疏误,但大致通达,亦不乏精善之见。后收入《十三经注疏》,在孟学史上有相当的影响。关于此书之作者,南宋朱熹最早提出质疑,认为是邵武士人假作,清代学者赵佑、周广业以及四库馆臣等皆有进一步的考辨。现通常认为该书为伪托孙奭之作。该书现存最早版本是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元明递修本,半页八行,即世称八行本或越州本者。八行本具有重要的版本学价值,本次校点,即以影印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元明递修本为底本,校以嘉庆二十一年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并参校了《续古逸丛书》影印宋椠大字本《孟子》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此为首次使用八行本作为底本整理出版《孟子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