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
-
中国哲学辞典韦政通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已向台湾水牛出版社购得重印权 限国内发行。以资料为主,同时列有432个条文,其内容包括了中国哲学大部分的重要观念。
-
习学记言序目(宋)叶适 著《习学记言序目(上下册)》对先秦以来的各种学派和学说,进行了广泛的评论。阐述了“道”不离物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老子、庄子的错误在于“尽遗万物而特言道”。批判思孟学派“以心为官”的先验论,认为“耳目之官”与“心之官”是“内外交相成”的关系,不可分割。揭露理学家“长以心性为主”,实际上是源于思孟学派的一种“新说奇论”。书中也反映出强调经验轻视理论的倾向。中国南宋思想家叶的学术著作。是对经史子书评论和研究心得的记述。经14卷,诸子7卷,史25卷,宋文鉴4卷,共50卷。为叶被夺官免职,返回原籍永嘉城外水心村后的晚年之作。据其弟子孙之宏说:“初,先生辑录经史百氏条目,名《习学记言》,未有论述,自金陵归,间研玩群书,更十六寒暑,乃成序目五十卷”(《习学记言嘉定十六年序》)。也有人认为叶归里后10年内已基本成书。
-
张载集(宋)张载本书以明万历四十八年沈自彰编刻《张子全书》的清初翻刻本为底本,对其卷次、编目作了调整,并增补了若干材料。理学也称道学、性理之学或义理之学,兴起于北宋。主要代表人物: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周敦颐(合称“北宋五子”),南宋朱熹是集大成者,建立了理学中居主流地位的学派。与朱熹对立的学派有陆九渊。涉及领域:继承儒学,融会佛老,探讨了宇宙本原、认识真理的方法途径、世界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本性等哲学问题。提出完整哲学体系,并涉及道德、教育、宗教、政治诸多领域。流布:南宋末年,朱学确立了主导地位。元代理学北传。明代程朱理学仍为正统官学。但陈献章由朱转而宗陆,王阳明鼓吹心学,另成一派。清初理学盛极而衰,乾嘉朴学兴起。
-
《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牟钟鉴著暂缺简介...
-
陈确集理学丛书(清)陈確 撰陈确(1604—1677)字乾初,浙江海宁人,曾受业于江南名儒刘宗周。他是明末清初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公开站出来否定《大学》,怀疑《中庸》,同官方所倡导的宋明理学唱反调,还从实际出发,反对鬼神迷信和节烈,厚葬,宣传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这些举动招来的是非难与攻击,但他没有折服,晚年得“风疾”,病困十余年而卒。陈确的主要著作有《大学辨》、《瞽言》、《葬书》等,过去在社会中流传很少。性理哲学思想是陈确思想中较有特色的一部分,故专门予以论述。
-
陆九渊集(宋)陆九渊陆九渊是我国南宋时期最富有个性的哲学思想家和文化教育家。《陆九渊集》为“理学丛书”系列之一,收录了他传世的全部著作,包括书信、诗文、讲义、杂著、章奏、程文、还有门第子编的语录,书后附有相关的序跋资料,是研究宋明理学的必读书。
-
中国哲学史稿孙叔平著在论述每一个人的哲学思想的时候,我遵守这样的原则:第一,论点一定要是他本人的,而不是我认为的。这并不困难,在论述他的重要观点的时候,我引用他的原文,让他自己来说明自己。假如文字难懂,我就加点注释和解释。第二,逻辑也要是他本人的,而不是我妄加的。这有点困难。因为古人所写的并不是有逻辑体系的哲学著作。《论语》、《孟子如此,《荀子》、《韩非子》也是如此;《朱子语录》如此,王夫之的《张子正蒙注》等等也是如此。一直到近代的康有为、谭嗣同、严复、孙中山、李大钊等人的著作也仍然如此。我从他们的不同的著作、不同的篇章中摘出他们的论点。论点之间,不管他们是否自觉,该有内在的逻辑,可是却没有现成的逻辑。我的任务是从似乎杂乱的论点中找出他们的内在的逻辑,写出作者自己的哲学体系。我并不一定能够做到,但我作了这样的努力。第三,对一个作家的分析、评价是我的,但我力求主观与客观统一,合乎作者本人及其所处的时代的实际。对于我相当赞佩的某些素朴唯物论者和辩证论者,我也并不隐讳他们的糊涂观念和反动观点。对于我并无好感的唯心论者和形而上学论者,我也不抹煞他们的个别合理的见解和出色的命题。也有少数我认为一无可取的人物和著作,我觉得把他们作为反面教员来论述,也很有意义。有正有反,两条哲学路线的对立才显得更为清晰。
-
论语译注(春秋)孔丘著;杨伯峻译注在中华名族历史文化的长卷上,记录着一位饮誉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就是被李苦禅大师赞为“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的先哲——孔子。《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论语译注》汇编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论语》二十篇,并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解注。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和智者正面晤对,聆听他“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任人唯贤”的人才观念、“各因其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学方法……而在我脑海中最难以忘却的是他“为政以德”的教育思想,耳畔时时想彻的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等表露其“治理国政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这一教育思想的经典论述。
-
王弼集校释(魏)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由于我忙于其它工作,这次重印未能抽出时间作全面的修订,仅改正了排印之误。此外,原《前言》中,括注王弼籍贯“山阳”为“今河南焦作市”,是乃误以“山阳郡”为“山阳县”所致,此蒙锺肇鹏同志来函指正,现特予改正,并向读者致歉。又,王葆珐同志发现唐杨士勋《春秋谷梁传注疏》中引有王弼侠文一则,并判定其为王弼《周易大演论》之侠文《详见王文:《所引王弼侠文考释》,载《中国哲学史研究》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对于王葆珐同志的结论似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这则佚文的发现,为研究王弼思想提供了新的材料。所以趁这次重印之机补绿于后,以便读者参考。
-
周易尚氏学尚秉和著《周易尚氏学》是对《周易》包括《易纪》全文的注释。作者继承象数学的传统,认为《易》辞皆观象而累,故重在以象释《易》。除了依据《易傅》所取象外,又从《左传》、《国语》、《逸周书》特别是《易林》研究中许多人们久已不谈的佚象,并提出覆象、半象等说话,用以解释《周易》。对郑玄的爻辰说和虞翻的爻变法,则不予采取。又认为与《易经》,表示赞同。二千年来解释《周易》的书,可以说汗牛充株,各成一家。《周易尚氏学》作者在旧《易》学的轨道上继续研究,在旧《易》学范围内也称得上“卓然成一家之言”。《周易尚氏学》是其主要著作之一,我们在文化大革命前已排版付型。学术界有些同志对它评价很高,但大多数人没有读过,甚至不知道其人其书,现特印出,供研究者参考。作者和于省吾先生有过交往,我们曾请于先生为《周易尚氏学》作序,序中对《周易尚氏学》作了评价,现按原刊出。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生平和著述,又将作者自传加印在书后。付印前还发现断句有个别不妥处,因书已成型,未予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