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非理性方杲 著本书主要是以非理性及其在人类认识中的作用为主题,围绕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即西方哲学中表现出来的非理性和对非理性的认识,非理性的本质、特征和产生机制以及非理性在人类认识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人类精神就其完整的意义来说,是由理性和非理性两部分构成的,现实和完整的人都是理性和非理性、灵魂和肉体、理智和情感的统一。正是这两部分的相互依赖、相互补充,才使得人类精神得到全面发展。从人类精神的发展历程来看,既可以说它是一部理性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非理性的发展史。但是,人类精神的理性和非理性相统一的思想是一回事,人们对这种统一思想的认识又是一回事。
-
祛魅张洪彬 著本书以宇宙观念的转变作为问题基点,从对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的界定入手,系统探讨了西方思想进入中国后带来的新宇宙观所导致的中国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如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之“祛魅”等。
-
知觉认识论刘科语 著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知识的分类和逆推理,证明认识和知识的来源是知觉;围绕着逻辑论证,提出了逻辑作为认识的形式也来源于知觉,指出了逻辑基础规律的来源,剖析了产生新知识的完全归纳(演绎)概括与归纳跳跃的区别,指出了演绎逻辑只是知识转移的工具,不产生新的知识。本书还通过运用所提出的认识原理对两个知名的“悖论”进行解“悖”,探究了逻辑“悖论”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消除逻辑“悖论”产生的可能性。 本书提出了“知觉认识论”,建立了以知觉认识世界的理论,剖析了认识、知识和逻辑的来源,厘清了认识、知识和逻辑的关系。“知觉认识论”认识原理的普遍运用,将会使得我们有机会解决认识中留下的原本能够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知识问题。
-
自然辩证法童世骏,成素梅 编为纪念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六十周年,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编纂了纪念文集。本文集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上海市自然辩证研究会自创立以来的发展历程的回顾;第二部分是对已退休老专家的访谈,通过这些专家的回忆,以见人见事的方式更具体地呈现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概况;第三部分是研究会各成员单位自然辩证学科与研究的历史发展概况与未来展望,展现各成员单位自然辩证学科发展的历史沉浮;第四部分是老专家的代表作,反映了老一代自然辩证法研究者所关心的论题与学术见解。
-
文明的引领者杨中有 著本书是一部关于哲学名作的读书笔记。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有较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又精读了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汤因比和池田大作的对话录《展望二十一世纪》以及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对于几部作品中的观点和内容进行了批判性的阐释。作者认为,哲学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站在今天的视角上,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哲学具有更先进、更卓越的引领作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大道直行”等观点,既有利于培养个人的良好的品德修养。
-
理性的新神话田艳 著长期以来,德国早期浪漫派只被看作一场文学运动,其哲学思想要么被忽视,要么遭到误解。但随着一系列早期浪漫派哲学文献的重新发现与出版,“浪漫主义哲学”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哲学形态得到承认。作为一种“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哲学话语,浪漫派力图解决康德遗留的难题,即自由与必然之间的二律悖反。“新神话”(neue Mythologie)的构想,就是早期浪漫派所提供的一种解决方案。本书试图以“新神话”为切入点,深入解读浪漫主义哲学思想,依据其哲学精神来进一步阐发其诗学与政治主张。
-
印度心灵哲学论稿高新民,江雨,徐弢 著《印度心灵哲学论稿》针对国际学界古印度心灵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用标准的心灵哲学解读框架予以解读,并构建其学科体系。《印度心灵哲学论稿》由三篇十八章构成。前面两篇在考察古印度心灵哲学的一般进程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古印度心灵哲学特别是佛教心灵哲学的心理类型学,对其在心理大发现、心理地理学、心理标准论、心理结构论等方面的建树作了有充分文本依据的考释和思考;对其在人和世界的结构图景、是否能作二元划分、如何认识自心、他心的问题、具身性问题、心理现象学问题、有我—无我问题、人格同一性问题、意识问题、意向性、心理内容等领域的探讨作了考察和反思。*后一篇对佛教之外的其他八个派别的心灵哲学思想作了梳理和反思。《印度心灵哲学论稿》在探讨和重估古印度心灵哲学理论贡献的基础上提出:古印度心灵哲学中包含着许多具有现代或后现代意义的思想,值得我们在建构新的心灵哲学理论体系时思考和批判借鉴。
-
朱子新探索陈荣捷 著《朱子新探索》是陈荣捷晚年朱子学研究的较高成就,既有对朱子 “命与体用”“尊德性与道问学”“知行合一”等思想义理的分析,也有对朱子的亲属、行居等私人化话题的叙述,还有对朱子的记忆力、幽默感等趣味话题的探讨,皆为陈荣捷从中、日、韩三国的史料中爬梳钩沉得来。陈荣捷发掘了大量以往不被注意的新材料,“言学者所未言”,大大细化和深化了朱子学研究,无论是对于解析朱子悬案,还是对于消除观念分歧,都予以新的启发和思路。
-
中西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李墨 著本书认为,从中西比较哲学的视野研究辩证法问题,是从思维这个哲学的基本范畴把握中西方文化异同的根本路径,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必然要求。挖掘并阐释《周易》辩证逻辑的时代内涵,与以黑格尔辩证逻辑为代表的西方辩证逻辑进行比较研究,是推动中华民族特有思维方式创新性发展的一次逻辑范式转换研究,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
莱茵哲影张汝伦 著康德的问题还是我们今天的问题吗?黑格尔是专制主义的辩护士吗?海德格尔和纳粹究竟是什么关系?阿伦特为何难以被理解?海德格尔和阿伦特的爱情意味着什么?哈贝马斯对霸权主义到底持什么态度?要回答这些问题,需深入哲学家的历史世界和生命经历,从他们与时代和世界的互动关系中来观察他们的思想。 张汝伦教授这部经典文集,标识出莱茵河畔的哲学之旅。通过打破德国哲学艰深晦涩、玄妙高深的刻板印象,还原了哲学家的最初关怀,从人和历史的视角打开哲学之门,以丰满的、极有人格魅力的德国哲学家形象,串起一部知人论世的德国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