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海德格尔传张祥龙这本《海德格尔传》首版(1998年初)出版以来,“海德格尔在中国”的势态不断加强,不少新的译作和研究论文、著作出版。我欣慰地看到,由这本传记及其作者的另一《海德格尔传(张祥龙文集第2卷)》《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1996年)创立的或推动的一些研究方向,在中文学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严肃关注。比如,对于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特别是自1919年他的哲理独特性形成时开始的、孕育《存在与时间》阶段的学说的重视,已经表现在了一些博士论文和学术刊物的论文中。海德格尔与道家之间严格意义上的思想联系,也在逐渐得到它应有的重视。正是在这个方面,《海德格尔传(张祥龙文集第2卷)》的这一版有了新的进展。它介绍并研究了《海德格尔全集》第75卷所提供的重要材料,体现在新增加的第十七章里边。此外,关于第十二章末提到的海德格尔引用《老子》的事实,这一版又提供了《海德格尔全集》编撰者之一比梅尔(W.Biemel)教授当年给我寄来的一个重要材料的影印本,即海德格尔《论真理的本性》(1930年)初稿的一页彩色复印件以及相关的信件。
-
卡尔·拉纳宗教思想研究王新生卡尔·拉纳是20世纪重要的西方天主教思想家,被称为当代的托马斯·阿奎那,其宗教和哲学思想曾在西方产生重要的影响。本书把卡尔·拉纳的思想放在近现代欧洲社会和思想演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研究,并对其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影响及其意义做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美】艾伦·W. 伍德本书重点探索如下三个重要论题:1.所有人都应自由地从外部支配自己的生活。个人应该不受他人选择的约束,不受外部强迫、家长式的干涉、压力和操纵。2.只有彻底剥夺剥削者的剥削自由,才能保护被剥削者的自由。国家应调整经济条件,防止剥削,既通过干预那些有剥削能力的人来保护弱势群体,又通过使那些被剥削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及通过重新分配权力(包括财富)来保护弱势群体,以防止人们处于被他人剥削的脆弱境地。3.德国古典哲学传统带给未来的希望。如果要有一个真正的人类未来,历史必须恢复本书中所论述的思想家们共同为之设想的道路,趋向康德和费希特的更完善的权利和道德进步的条件,趋向赫尔德的人性,趋向黑格尔所试图用来描述为他所处时代的现实现代性的自由社会,这种自由社会马克思认为只有在革命性的社会变革之后才会出现。如果我们要找到一种方法期待一个更自由的人类的未来,我们不能忽视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思想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背景的思想:“将有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将有一个社会,在那里,“每个人为自己工作的就是为别人工作,同时为别人工作就是为自己工作”。
-
面向未来之思秦博尧著本书是对费尔巴哈未来哲学的研究,它在总体上是一种哲学史的批判性考察。这一研究以宗教、自然和人之间关系的演变为轴线,钩沉未来哲学改造近代哲学的蓝图。宗教批判是未来哲学的逻辑起点,费尔巴哈基于思辨神学批判对思辨哲学的颠覆,揭示了唯心主义与基督教的共同本质。改造旧哲学是未来哲学的现实任务,这要求它在开端上放弃对无限性的追求,转而从现实的、具体的对象出发,确立感性-对象性的新起点。现实的人是未来哲学的落脚点,它颠覆了旧哲学的否定性方法,以感性直观肯定人的感性存在。新哲学许人以血肉之躯,使人兼具个别性、具体性、一般性和普遍性,因此现实的人是思维与存在相统一的人。然而,未来哲学从具体存在和类存在两个维度论述现实的人,它们彼此相异而非现实地统一,这正是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二重性直观”的由来。本书基于马克思再论费尔巴哈的限度,立足现代重新审视未来哲学的价值,在人类学、存在主义和当代神学等领域辨明未来哲学的启示,这对人们在新时代思考人的本质及其关联问题或有借鉴意义。
-
德意志思想评论孙周兴《德意志思想评论》与《文艺复兴思想评论》《法国理论》同属“欧洲文化丛书”系列,该丛书代表了国内欧洲文化思想研究的最前沿成果。 在德国兴起的“新现象学”和“新美学”如何理解“气氛”概念?实用主义美学怎样阐发经验的可言说性和难以言说的特性?什么是德国“新美学”对于审美现象的模糊性诠释?东方的“幽玄”审美品性是否超出西方的审美界域?照片与舞台剧如何体现“模糊性”这一美学特征?本卷所选文章不仅对抽象美学理论进行了阐发,更结合了具体画作、照片甚至茶室的空间布置来向读者解说“氛围”与“模糊”这些美学概念。本卷对于美学或是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都将是引人入胜的。
-
摸索仁道张祥龙本书是张祥龙先生新近编著的一部随笔集,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期待儒家再临”“贺麟恩师思想阐发及受教追记”“品味人与思”“中华之大美”和“中西比较视域中的哲学与儒家”。该书较全面地记录了作者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一些生活经历和思想上的追求历程,是其与师友一起在大时代中颠簸后的思考,去摸索人生的真理——仁道。阅读这部随笔集,读者能够了解张祥龙先生这一辈人所共同经历的一些事情,对仁道的摸索。或许这些记录和思考也将启发和影响下一代人对“仁道的摸索”。
-
莱布尼茨著作书信集 论预定与恩典【德】莱布尼茨 著或许我们应该预料到,我们在《论预定与恩典》中看到的那种和平主义的教义充其量只能忍受某些令人不安的紧张,这是试图使几十年间都没有办法达成和解的派别达成和解所付出的代价。尽管如此,莱布尼茨在这里所做出的承诺似乎是合理的,与他整个生涯所确立的立场是一致的。但是,这种观点的哲学含义既重大,又令人烦恼。在眼下的作品中,莱布尼茨并没有在解决那些哲学上的紧张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而鉴于这个文献的性质,我们也不应该期望他会那样做。这个文献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对莱布尼茨的神学内核的某些洞察,这些洞察创造同时也阐明了那些我们有时视为莱布尼茨世俗哲学的承诺的东西中的一些更令人费解的特征。除此之外,这些紧张在这里应该还会促使对莱布尼茨感兴趣的学者更仔细地研究这种神学观点,以此来完善我们对他的认识。以上,我试图阐明神学观点与哲学观点之间的联系是深刻的,而且是双向的。但是,在这些讨论神学观点的文本被更仔细地研究之前,我们不太可能完全理解莱布尼茨所提出的哲学立场。我希望,给出这一译本将成为朝这个方向迈出的一步。
-
思想与实在达米特《思想与实在》是当代英国著名哲学家达米特的一本小书,该书虽然短小,却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地讨论了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包括真与意义、事实与命题,以及语义学和意义理论。而且该书还谈到了二值观点和三值乃至多值的观点,即通常的经典逻辑的观点和作者主张的直觉主义观点,并基于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论述的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作者一生一直思考的问题,而且也是当代哲学中经常在讨论的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
-
快乐的科学[德]尼采 著,孙周兴 译尼采的《快乐的科学》采用了箴言形式。全书的主体部分是由五部箴言/格言组成的,共有383节,长短不一。《快乐的科学》在尼采的一生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它也是尼采在哲学表达方面最成功的尝试。身为哲学家,尼采反对科学,同时也抗拒艺术,但是他又拒绝哲学的过去以及过去的语言。在《快乐的科学》中,尼采否定科学的统治权威,尤其反对笛卡尔主义的机械宇宙观,但他并非反对所有科学,而是要以语文学(解释的艺术,强调可能性而非确定性)和心理学(对意识要素的批判,旨在理解内在世界,从而理解整个世界)来取代作为科学典范的物理学。
-
从希罗多德到人文网络杰瑞米·D.波普金(Jeremy D. Popkin) 著历史学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以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面貌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它有其自身的历史。本书以人文思想领域的一些重要变革为节点,勾勒出一个西方历史学发展的故事:从尝试对历史学作出界定并用文字记叙过去之事的古希腊罗马时代开始,直至当下拥有多元媒介、对历史学存在不同理解的21世纪网络时代。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杰瑞米·D. 波普金主要探讨了历史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制度体系的变革。作者没有将19世纪在西方形成的专业历史研究视为唯一“正统”的历史学,相反,它只是众多史学传统中发展起来的一支。作者也没有放任学术性历史占据他的全部视野,大众历史、博物馆、历史遗产甚至历史类网络游戏等不同类型的历史形式亦在他的考察范围内,这些形式同样塑造着人们的历史观。此外,作者尤其关注到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对历史研究产生的深刻影响。 这部精要但又全面的导论性史学著作能够帮助历史初学者更为自觉地反思“什么是历史”这一基本的史学问题,进而更为成熟地评判历史作品、参与史学论辩,更为明晰地认识自身的工作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