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希腊怀疑论列奥.格罗尔特根据一般的哲学史书写,我们会认为希腊怀疑论尤指希腊化时期以皮浪主义为代表的怀疑论学派,且根据“标准的批评”观点,希腊怀疑论基本上可以说是逻辑上自我反驳的、伦理上完全消极的一种学说。但是列奥的该部著作在结论上意在表明两个关键立场:首先,希腊怀疑论并不仅仅局限在皮浪主义范围之内,它除了皮浪主义这一形式外,还在中后期学园派传统中广为流传,更甚者,列奥论证了希腊怀疑论“前史”的可能性,即考察了怀疑论正式诞生之前的孕育阶段,诸如色诺芬、智者学派、德谟克利特甚至苏格拉底学派学说中均含有一定的怀疑论要素或倾向;第二个结论就是为怀疑论的积极意义辩护,这也是该书的重点部分,在列奥看来,希腊怀疑论不仅有消极意义,也有积极意义,积极意义的开显端赖于在希腊怀疑论传统中区分开激进的怀疑论和温和的怀疑论,温和怀疑论的怀疑对象主要针对的是理论教条主义,但在现实生活和具体实践活动中主张遵守现行传统或实践原则。除此之外该部著作还有一个特点,即作者一直强调的,其对希腊怀疑论的研究不会固执在文献学的具体细节辨析之中,而是着眼于其哲学意义,尤其是其具有的现当代哲学关联性,根据这种关联性来审视希腊怀疑论能够为我们今天的哲学探讨和困局带来很多积极的意义。现当代哲学认识论研究中反实在论问题是当代论争中的前沿问题,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哲学立场起源于近代笛卡尔主义。然而列奥的著作表明,反实在论倾向并非起源于近代,早在希腊怀疑论时代就为其准备好了诞生条件。希腊怀疑论中的温和怀疑论因其具有积极的伦理-实践意义,因而能够为我们今天思考一种反实在论基础之上的伦理学、不带形而上学的伦理学提供特定灵感。
-
他心问题的直接感知研究崔中良著作为他心问题研究的新路径,基于具身模拟论和交互理论的他心直接感知理论认为,通过直接的、非推理的和感知的方式可以通达他心,强调身体在理解他心过程中的基础作用。他心直接感知理论挑战了心智理论的主导地位,成为他心问题研究不可绕开的理论。但是,由于当前这一理论还不完善,因此,受到心智理论的强烈回击。本书旨在辩护和完善他心直接感知理论。在身体现象学视域下,结合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阐述他心直接感知的产生基础、理论内涵、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与回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他心直接感知仍需解决的问题。运用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完善他心直接感知理论,并将完善后的理论应用于自闭症、人工智能和交互性机器伦理的研究中。
-
林语堂儒家文化思想研究李瑾林语堂是一位学贯中西、充满人生智慧的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和中国儒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的儒家文化思想更是有着独特的价值。本书将林语堂对儒家文化的接受、阐释和传播作为考查内容,立足于作家的文本和相关史料,力图宏观、全面地分析林语堂对儒家文化接受、阐释和传播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具体内容,进而试图揭示出林语堂儒家文化思想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同时,本书还结合中国当下的时代背景,重新审视和解读林语堂先生的儒家文化思想,这对于寻找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既保持自身优势又能更顺畅地与世界文化进行对话的方法,提供有益的帮助。
-
实践行动的理由规范性研究文贤庆 著本书在分析规范性、行动理由、合理性、规范性判断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日常生活的规范性现象做了本质性探讨,从元伦理学层面表明了道德规范性的本质在于人性心理机制的展现。在厘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本书进一步系统分析了康德主义、休谟主义和后果主义等道德理论在规范性问题上的争论,清晰展示了这些争论的实质在于对人类不同心理图式的展示。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对规范性现象采取一种整体性的人类社会学视角,就可以有效避免有关规范性现象的各种表面互竞,从而在客观辩护性层面和实践性动机层面把规范性规约到有关人性的自然主义立场。
-
现代外国哲学张庆熊 孙向晨 主编本书是“现代外国哲学”集刊系列第22辑。本辑共收录17篇文章。其中,现象学栏目6篇,分析哲学栏目4篇,伦理学栏目1篇,政治哲学栏目2篇,书评栏目4篇。
-
《日知录》版本研究张京华顾炎武《日知录》一书被誉为清代考据学的开山之作,自问世以来至今已有350多年,但对《日知录》版本的研究仍有较多空白。本书重点对《日知录》的八卷刻本和八卷稿本,三部三十二卷清抄本及黄侃《校记》,遂初堂和经义斋两种三十二卷刻本及其翻刻本,清代陈訏、孙泷、李富孙、丁晏、何焯、谭献诸家批校本,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四库全书》本及文渊阁抽毁本,以及黄汝成《日知录集释》的编纂体例,做出系统的梳理,认为《日知录》一书有顾炎武稿本、符山堂八卷刻本、清初三十二卷旧抄本、遂初堂三十二卷刻本、《四库全书》抄本、西草庐《日知录集释》本,共六个系统,亦即六种形态。本书是*部全面调查和考究《日知录》版本的专著。
-
精神分析的生态之维杨文臣 著本书为学术著作,共六章,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揭示了生态问题形成的心理动因,论证了生态危机与精神危机乃一体同源、互为表里的关系,对我们人类的精神危机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西方经典人物的相关理论,试图将生态问题与人类精神心理因素建立联系,并通过对精神分析的深入解读,揭示了生态问题形成的心理动因,进而结合精神分析的诊疗方法和社会历史批判为生态问题寻找解决之道。此外,本书还初步开展了精神分析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对话,以推动传统文化更好地复兴,也更好地助力生态问题的解决。
-
中西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对话赵敦华本书记录著名学者赵敦华教授最近十几年的研究心得,是一部关于中西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对话的原创论文集。作者创造性地试图用达尔文的发生学观点,重新解释中国文明的起源;用中西比较哲学的方法,重新理解先秦经典;并且对马克思主义,做了正本清源的工作。全书分三篇,上篇:马克思哲学:正本清源;中篇:西方哲学:推本溯源;下篇:中国哲学:返本开新。
-
基于中国实践的人权理论研究常健等著本书在总结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对人权的关系结构进行理论探讨。作者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人权结构理论。该理论突破了自由主义人权理论的视域局限,将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协调发展作为目的性权利,将生存权作为实现人的发展的基础性权利,将参与权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性权利,将自主原则和自由权作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主体性条件,将平等原则和平等权作为实现所有人自由全面协调发展的约束性条件。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人权结构理论可以更充分地解释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而中国人权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五类权利的有序、协调和全面保障对促进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
无可定义金凡平 著本书主要从“生命的力量”“拆解与虚构”“游戏叙事的世界”等几个方面,阐释了《庄子》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作者在建构和解构之间寻找契合点,力求专题探索和整体解读《庄子》的自然融合,体悟其内在思想逻辑及其诗性的独特文化意蕴。本书偏重于文化思想的审美观照,以随笔方式阐释了《庄子》行文的流动之美和思想的超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