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林剑文集·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卷林剑 著《林剑学术文集》是林剑教授一生史学研究成果的总结。林剑教授,法学学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1994年12月被国家*从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2007年11月聘为二级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曾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价值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哲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本文集由华中师范大学主持编定,全书预计4卷,分别为《哲学卷》《政治哲学卷》《文化与文明卷》《人学卷》。文集在原有文章、专著的基础上,由华中师范大学组织相关学者成立编写委员会,进行文稿整理、筛选、校订,并按照研究类别进行编目。本书既是林剑教授学术研究的全面总结,也展现了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的学术成果。
-
焚书选【明】李贽 著,余军 王朝晖 注译《焚书》共6卷,是哲学与文学著作。书中收录了明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生前所写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读史短文等,这些作品较为全面地阐释了李贽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因此《焚书》也是研究李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目前《焚书》在国内尚未有英译本,在国外也暂无全译本。本书译著者系统整理了《焚书》的内容,对选编作品进行了注解,并把作品翻译成英文。这本英汉对照读本的出版不仅对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有着重大贡献,也有助于在海外推广与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
莱布尼茨文集莱布尼茨《莱布尼茨文集(第3卷):自然哲学文集》共收录了20篇莱布尼茨的论文和书信:从1671年的《对物理学与物体本性的研究》到1715年的《斐拉莱特与阿里斯特的对话》。基于对莱布尼茨自然哲学学术背景的考察,本文集的主题内容涵盖了八个方面。其中,前四个方面旨在从莱布尼茨自然哲学生成的角度依序考察莱布尼茨对笛卡尔、笛卡尔派、自然主义及野蛮哲学(即泛活力论)和牛顿的批判;后四个方面则从逻辑层面考察莱布尼茨自然哲学的宏观结构、动力学思想、物质观与有形实体学说及其历史影响和理论得失等。
-
理性的面向(英)保罗·格赖斯著;(美)理查德·沃纳 (Richard Warner) 编;荣立武译《理性的面向》全面分析了推理、理性和理由这三个元哲学概念的内部关联,指出它们都有真值性和实践两重内涵。格赖斯力图说明从哲学上跨越“真值性 /实践”的鸿沟是可能的,进而得出一些重要的哲学结论。《理性的面向》是格赖斯推理思想、逻辑观、元伦理学思想和哲学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对于格赖斯哲学与语言学思想的整体把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Aspects of Reason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2001. This translation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ina Science Publishing & Media Ltd. (Science Press)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is translation from the original work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hall have no liability for any errors, omissions or inaccuracies or ambiguities in such translation or for any losses caused by reliance thereon.Aspects of Reason 于 2001 年出版。中文翻译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授权出版。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对原作品的翻译版本负全部责任,且牛津大学出版社对此类翻译产生的任何错误、遗漏、不准确之处或歧义以及任何损失概不负责。
-
追寻政治的是其所是晏辉著追寻政治的“是其所是”既是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学的理论旨趣,也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作者认为,一种好的政治通常被设计为:能够找到一种快速创造财富并合理分配财富的经济组织方式;能够创制一种令每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充分且公开表达其意志的制度安排;令每个人过一种整体性的好生活。而这一切均奠基于每一个人都拥有完整的道德人格之上。本书即是对这种政治构想的完整表述。
-
实践维度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研究陈仁锋本书主要围绕“如何做”这一实践维度进行研究,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衔接的原则,着重从宏观路径、运行机制、典型经验、国际互动等方面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国情形势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现实转化问题。分析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系统化路径;分别从顶层决策机制、政策执行机制、产权运营机制、环境监管机制等架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具体运行机制;以浙江为例,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现实可行性以及创新导向;打造中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国际影响力。
-
什么是洞见朱锐 主编《什么是洞见》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明德讲坛对话实录系列辑。本书辑选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主题,汇聚国内外一流学者,以对话争鸣的方式生动呈现哲学与认知科学这一交叉领域的前沿动态,旨在探幽人类认知和心智的本质,并在人文层面对认知科学的前沿发展加以反思。全书以六场圆桌对话为主体,主题分别为“哥德尔定理与认知科学的局限”“理解”“什么是洞见”“无知与偏见”“主体性建构”“记忆”。此外还附有三个主题报告,分别为“不可预测的心灵”“视觉和艺术中光的哲学原理”“艺术为什么看起来像艺术”。
-
万斯同哲学思想研究伍强胜万斯同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和经学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揭示了明清交替之际,浙东学派内部从王阳明经黄宗羲、潘平格等走向实学的新动向,是浙东学派从王学到黄宗羲走向实学的重要一环。万斯同关于天道论、格物论、道统论、古今之道、治道等及“一代规模”的思考,体现了浙东学派“经世致用”的特质。本书即全面论述了万斯同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质及其存在的不足,是对万斯同学术思想研究拓宽与延伸的一次有益尝试。
-
哲学与文学论纲[法]亚历山大·维尼特 著这部论著分哲学和文学两大板块,其中哲学有纯粹哲学、应用哲学两大部分,文学有文学总论、诗歌、雄辩三大部分。本书独辟蹊径,将涉及心理学、逻辑学的形而上学与涉及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等深奥的论题以清新、具象而凝练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一改几乎所有文学评论均以小说为主角的陈旧思路,把对文学的总体观审及对文学语言与文学规则等方面的思考,乃至把诗歌与属于口头诗学范畴的论辩口才置于观审之位,思考其方法、规则、媒介和手段,这种哲学论述奠基、文论蹊径独辟的跨界搭桥的批评思维与成果,确能令人耳目一新。
-
圣俗之间邵铁峰本书为宗教社会学著作,重点围绕涂尔干、西美尔及卢梭、康德自然哲学等著述,论述了从韦伯到福柯以来宗教社会学涉及的宗教与知识论、宗教与货币、宗教与法律等诸多论题。章《以涂尔干与西美尔为中心》,重点论述了涂尔干与西美尔的宗教社会学中的“上帝”以及宗教是如何可能的等问题;第二章《宗教与知识论》,论述了涂尔干的知识论中的宗教与概念以及原始分类与科学的同源性等;第三章《宗教与货币》,论述了宗教与货币的形式相似性等问题;第四章《宗教与法律》,论述了中世纪欧洲教会法中的主教问题、查理曼到封建时代的政教关系等;第五章《宗教与秩序》,论述了约伯问题、自由与幸福、弑父之路、人神的悲剧等;第六章《宗教与权力》,讨论了宗教社会学中的权力、福柯权力理论中的基督教、权力技术与自我技术以及对宗教经济学的思考等问题。第七章为全书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