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陆游评传邱鸣皋著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和伟大的爱国诗人。恢复中原、统一祖国是其一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诗歌的中心内容。本书梳理并重新考订了陆游的生平事迹;对其鲜明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其他诸方面思想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对其文学思想与文学成就也作了简明评介。本书注重背景的勾勒,意在截取一个特定历史时代的画面,从中展现与评价陆游的思想风貌,并透析其悲剧性命运。
-
有限意识批判崔平著本书介绍了意识存在论;意识活动论;意识效能论;意识历史论等。
-
留美哲学博士文选牟博编这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辑集改革开放初期八十年代留美学生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博士论文十篇,第二部分为特为本书写的“主要哲学领域研究进展概述”。 本书的哲学背景和视野基本是美国分析学派的,而这个学派的哲学旨趣常常跟我们的社会思潮和学界兴趣不很相同,非专门学习不大容易进入它们的世界。然而,我本人一直感到,我们中国的哲学界,要多多注意研究分析哲学的问题,我们欠缺这方面的训练,要大大的补课。只是就自己的工作来说,老是提不到日程上来,那些愿望和许诺,都成了空话,非常惭愧。牟博编的这本书,使我有了一个较好的切入点,在一个生疏的领域,有了指引。 书中作者多数如今已经是美国一些大学哲学系的教授,再将自己的博士论文亲自译成中文,希望中国的学界能更多了解他们,并通过他们,了解美国近期的哲学趋向,其志可嘉。本书的第二部分,分“形而上学”、“认识论”、“语言与心智哲学”等六个部分,概括介绍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我饶有兴趣地看到,有些论文中涉及问题,就我们做哲学史的来说,也有可以沟通的地方,我愿意跟大家一起认真阅读这本书。
-
萨特论艺术(法)萨特著;(美)韦德·巴斯金编;欧阳友权,冯黎明译编辑推荐:他注定是用烈火重新塑造世界的骑士,他的喋喋不休,他的狂躁不安,甚至他的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热切呼唤,都是一种艺术,是属于他自己的艺术。本书是雅典娜·小小经典之萨特论艺术。本书讨论了四位艺术家——两位画家、一位画家兼雕塑家和一位雕塑家兼画家。因为每一位艺术家身上体现出许多矛盾和不可思议的情况,所以他们向萨特提出了挑战并给他提供机会阐明他的艺术理论。丁托列托是阶级矛盾的产物,他必须通过欺诈手段才能得以自我证明。贾科梅蒂迷恋于他在这万事万物中的孤独境遇,因而要去发现如何描绘这虚无世界。让-保尔·萨特(1905-1980)无疑是二十世纪法国思想文化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作为哲学家、思想家,他是战后风靡整个西方世界的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享有“世纪伟人”、“世纪的良心”之盛誉。他的学说对法国及整个欧美的思想文化界曾产生深刻影响,至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文学家,他针对“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提出了“介入文学”理论,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介入了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社会活动家,他勇敢地站在受奴役、受压迫的人民一边,不倦不怠地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歧视及专制暴政。他是战后法国知识界的一面旗帜,以整整一代甚至数代青年都产生过深刻影响。
-
文天祥评传修晓波著这是一部系统评述文开祥生平思想的专著。《文天祥评传》把文开祥置于宋末元初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中予以审视,着重考察文天祥德祐元年勤王前后两个时期的思想及诗歌作品的变化,揭示了德祐以前作为普通封建官吏的文天祥,其诗歌作品只是一般封建士子的吟唱;德祐以后文天祥转而成为誓死不屈的抗元战士,他的诗歌也成为仁人志士的泣血篇。试图说明文天祥精神的实质是理想人格支撑下的气节,而气节的背后则是深层次的道德问题。《文天祥评传》采取人物传记的写法,把文天祥的生平与思想糅为一体,夹述夹议,评传结合,以保持传主形象的完整性。摒弃公式化、概念化,追求真实性、可信性。
-
意义的本体论章启群著本书从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介入,在充分展示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对古典诠释学的本体论转换的基础上,以《真理与方法》为中心,重点讨论了加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基本问题,即理解与存在、历史、语言的内在关系,阐发了加达默尔诠释学的本真内涵及根本观念,揭示了这
-
方法(法)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著;秦海鹰译著者在书中首先从文化和社会的观点来审视思想,随后又从对思想世界的自治、附属的角度和对思想组织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思想纵横《人民日报》理论部 编2001年,是新世纪的开端之年。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夺取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国运昌,文运兴。这一年,《思想纵横》取得丰收,在风格上坚持多样并存,在队伍上争取有所扩大,特别是在内容上增强了配合意识。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的宣传中,连续发表《开天辟地铸辉煌》等十篇文章,发挥了思想评论的特殊优势;在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宣传中,先后发表《与时俱进的道理所在》等近二十篇文章,围绕讲话的有关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阐发,针对人们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解释惑;在贯彻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的宣传中,组织发表《作风·形象·战斗力》等多篇文章,深刻阐述《决定》特别是“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丰富内容和重要意义。应当说,《思想纵横》历经多年的探索和发展进入了稳步成长的阶段。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思想纵横》还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加以改进。
-
哲学何中华著谁要是想让哲学家出丑,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问他“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了。的确,这大概是哲学上的一个最难回答的问题。 当然,人们可以很容易地从哲学词典或哲学教科书上找出有关“哲学”的定义和界说,但当你对哲学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和领悟之后,就会感到在这个问题上最好是保持沉默。因为你一旦进入哲学,就会发现它原本是无法谈论的,正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维特根斯坦也说过:“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然而,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仍然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大谈何为哲学,这是不是缺乏智慧的表现呢?是不是徒劳无益的呢?当然不是。因为哲学的全部尴尬集中到一点,就是必须“说”“不可说”。倘若考虑到这一点,我似乎就有了—种“谈论”“哲学”的勇气。它足以使我在进入哲学话题的时候,能够获得某种自我辩护,从而变得心安理得。 严格地说,哲学不是一种知识,,尽管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指出若干“哲学知识”,如哲学家们所说的那些东西,以及历史上哲学思想的积累等等。但从根本上说,哲学是不能够被当作一种“知识’’来“看待”和“学习”的。因为在一定意义上,哲学不过是一种运思方式而已。据说康德当年就曾告诫他的听众:学生应该学的只是去进行哲学式的思考。就此而言,哲学是“做”而非“说”。因此,哲学是既不能“教”也无法“学”的,它只能参与,亦即在参与“思”的历程中领悟“思”的方式本身。雅斯贝尔斯说得好:“哲学是不能教的,只能靠自身的悟性去参悟人生与世界。”这实际上意味着哲学不能或不应被设置成一个对象性的规定,然后以—种知识论的态度去对其进行把握和揭示。因此,我的这本谈论“哲学”的书,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以免对于哲学采取—种纯粹“旁观者”的姿态。
-
抱朴子内篇校释王明内容简介:抱朴子内篇做为道教史和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资料,无疑是重要的。前人和近人先后做了不少校勘工作,这次把它们汇合起来,加上我个人一些校语和订正,算是首次的集校。至于注释,向来没有一个注本传世。据纪载,梁朝陶弘景的侄子陶翊在华阳隐居本起录里曾经提到陶弘景所著道书的名目中有抱朴子注二十卷(见宋张君房编云笈七籤卷一百七、宋贾嵩陶隐居内传中)。陶弘景抱朴子注二十卷,当係内篇的注解,但是这个注本早已亡佚,连影子都不见了。现在我将它粗作注释,聊供读者之一助。因为抱朴子内篇不是通俗读物,校释本既有校订文字,又有注释,内容已感繁重,故除个别地方,乘行文之便,聊寓批判之意外(如微旨篇谬称郭巨埋儿得金),对于一般宗教迷信以及封建伦理的说教,率不另加批语。抱朴子内篇原来单独成书,不与外篇相併。葛洪抱朴子内篇序云:“余所著子书之数,而别为此一部,名曰内篇,凡二十卷,与外篇各起次第也”。葛洪先撰外篇,后著内篇(见黄白)。抱朴子外篇自叙称:“凡著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则内篇为二十卷,应无可疑。唯隋书经籍志道家著录内篇二十一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内篇十卷为異。现在流传的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卷各一篇;则新唐志十卷本,可能是合两篇为一卷。我相信抱朴子内篇原来就是二十卷,可是卷各一篇,就不一定是原来的样子。因为晉书葛洪传说内篇和外篇凡一百一十六篇。现行本内篇二十篇,外篇五十二篇,内外篇合计仅有七十二篇,距一百一十六篇尚差四十四篇之谱。这四十四篇显然亡佚了。所以严可均铁桥漫稿六代继莲龛为抱朴子叙云:“今本仅内篇之十五六,外篇之十三四耳”。最后,这里需要声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