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当代大学生哲学思维方式养成研究吴延芝 著《当代大学生哲学思维方式养成研究》以阐述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派别的哲学思维方式为主线,在内容设计上既有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又侧重于对大学生哲学思维方式的养成;既有关于哲学思维方式理论的系统阐述,又有针对大学生正确哲学思维方式养成的具体指导方法,目的是激发大学生理性思考的动力、灵性与快乐,养成正确的哲学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哲学思维方式养成研究》主要内容有哲学思维方式与当代大学生、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思维方式、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哲学思维方式、18世纪启蒙时期的哲学思维方式、儒家思想的哲学思维方式,以及道家、法家思想的哲学思维方式等内容。《当代大学生哲学思维方式养成研究》可作为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哲学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哲学爱好者的阅读书。
-
论人的理智能力及其教育[法] 爱尔维修 著《论人的理智能力及其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在不同的人中,教育必然是不同的,这或许是知性不平等的原因,而这种不平等至今仍被归诸人类器官完善程度的不平等;拥有寻常机体组织的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知性能力;论知性不平等的一般原因;拥有寻常机体组织的人容易受到同等程度激情的影响;由于偶然性把他们置于其中的情境有所不同,从而产生了能力上的不平等,等等。
-
纯粹理性批判[德] 康德 著,[英] 诺曼·坎普·史密斯,蓝公武 译《纯粹理性批判》(德语: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被公认为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流传最为广泛,Z具影响力的著作,同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初版于1781年,并于1787年再版的该书,常被称做康德的“第一批判”,并与其后的《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三大批判”。在这部西方哲学奠基式的著作中康德尝试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接合起来,并以此反对大卫??休谟彻底的经验主义。本书采用通行的英国诺曼??坎普??史密斯翻译的英文版,做一个英汉对照本。
-
庄子无的美学思想研究朱松苗 著本书从字源学出发,仔细梳理了“无”自身的内在结构,并严格基于《庄子》文本,对其中的“无”进行了细致地分类和深入地分析,揭示出《庄子》之“无”既不是空无,也不是虚无,而是蕴含了三大类共六层含义:一是“有”之中或之外的“无”,即与“有”共在的“无”(如“乐出虚”的虚);二是“有”之“无”,即“有”的隐藏或“有”的缺失(如“中道夭”的夭折);三是作为否定的“无”,即对人为之“有”的否定;四是作为“忘”的“无”,即对自然之“有”的超越;前四种“无”因为都与“有”相关,所以拙著统称之为形而下的“物”之“无”,那么第五种“无”则是形而上的“道”之“无”,因为“物”之“无”之所以可能,就在于“道”之“无”,即“道”是以“虚”“静”“恬”“淡”“寂”等虚无性形态存在的;第六种“无”是“无无”,即绝对之“无”,它要否定任何将“无”变成“有”的企图,正是在不断的否定和自我否定中,“有”不断地生成和完成,世界得以生生不息。
-
生态,社区与生活方式Arne Naess 著作者从“深生态”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对当代的环境事务进行了具有革命性与挑战性的思考,成为当代西方环境运动起先导作用的环境价值理念。自1976年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并已被翻译为十多种语言。
-
莱茵哲影张汝伦 著康德的问题还是我们今天的问题吗?黑格尔是专制主义的辩护士吗?海德格尔和纳粹究竟是什么关系?阿伦特为何难以被理解?海德格尔和阿伦特的爱情意味着什么?哈贝马斯对霸权主义到底持什么态度?要回答这些问题,需深入哲学家的历史世界和生命经历,从他们与时代和世界的互动关系中来观察他们的思想。 张汝伦教授这部经典文集,标识出莱茵河畔的哲学之旅。通过打破德国哲学艰深晦涩、玄妙高深的刻板印象,还原了哲学家的最初关怀,从人和历史的视角打开哲学之门,以丰满的、极有人格魅力的德国哲学家形象,串起一部知人论世的德国哲学史。
-
权衡[加] 莎伦·白琳,马克·巴特斯比 著本书以一种引人入胜、通俗易懂的方式,通过聚焦于批判性探究的实践,对批判性思维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本书通过在一组角色人物之间不断进行的对话,展现出推理和论辩在批判性思维中的作用。通过关注探究的实践,而不仅仅只是单个的论证及其评价,书中所展现的途径也使得读者得以磨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本书特色包括:1.独特的方式:在一组角色人物之间不断进行的对话,为探究过程树立了模型,也凸显了批判性思维的辩证维度。2.跨学科:有专门的章节致力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艺术领域的探究,从而展现出批判性思维与哲学系之外的课程的关系。这一新鲜而独到的批判性思维途径教给学生做出一个有充分理由支持的判断的能力,并且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探究的实践。中国版《权衡》拟在原书基础上进行修订:保留原书核心理论及论述,删减部分章节,使之更适合基础教育读者群,并邀请业内专家提供中国案例,替换原书中欧美背景的案例,并针对这些新案例做出分析。
-
非理性方杲 著本书主要是以非理性及其在人类认识中的作用为主题,围绕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即西方哲学中表现出来的非理性和对非理性的认识,非理性的本质、特征和产生机制以及非理性在人类认识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人类精神就其完整的意义来说,是由理性和非理性两部分构成的,现实和完整的人都是理性和非理性、灵魂和肉体、理智和情感的统一。正是这两部分的相互依赖、相互补充,才使得人类精神得到全面发展。从人类精神的发展历程来看,既可以说它是一部理性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非理性的发展史。但是,人类精神的理性和非理性相统一的思想是一回事,人们对这种统一思想的认识又是一回事。
-
黑格尔著作集 哲学科学百科全书Ⅱ 自然哲学黑格尔 著,刘哲 译黑格尔把整个自然界的发展看作是绝对精神自我异化和自身复归的过程。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导论,把自然界规定为一个由绝对理念产生的、辩证发展的体系。第一篇“数学”考察的是空间和时间;第二篇“物理学”分为“力学”和“无机物理学”,前者考察的是排斥和吸引的统一,物质和运动的统一以及天体运动,后者考察的是光、颇色、磁、电和化学过程;第三篇“有机物理学”考察的是地质过程、植物自然界和动物自然界。自然界的整个发展过程都被黑格尔解释为“自然理念扬弃自身,变为精神的过程”。力学、物理学和有机物理学三篇,分别代表了绝对精神由于自身内部矛盾而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三个阶段,并揭示了自然界内部的联系和转化。作为黑格尔《哲学全书》的第二部分,《自然哲学》构成了他用唯心辩证法对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所作出的百科全书式的概述。
-
德意志研究沙藤、谭渊 主编《德意志研究》(2020)华中科技大学德语研究中心和德语优秀教师长期教育教学和研究成果的经验和总结。全书共有六个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包括学者访谈、德语文学研究、德语语言研究、翻译研究、中德文学文化交流等德语国家研究的原创性学术论文和研究综述。同时,本书全面阐述了德语与文化,德语与文学,德语与翻译,德语语言文学理论、德语翻译与批评赏析等方面的演变、发展与研究,以及中国传统经典作品在德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情况等。书中有大量的实例系统回顾了百年来德国文学、诗歌、艺术等在中国的译介和推广,为学界同仁从事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