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老子导读及译注陈鼓应 著,蒋丽梅、苗玥 整理本书是著名道家文化学者陈鼓应先生于耄耋之年编写的《老子》普及读本。全书除前言和《老子》导读之外,依《老子》篇章分为八十一章,每一章包括导读、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与点评五个部分,简明扼要、明白晓畅地对中华文化重要典籍《老子》进行注译和解读。陈鼓应先生自20世纪60年代起研究《老子》,本书汇聚了作者六十余年研究心得,在大量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参考了新出土的简帛文献材料和世界前沿研究动态,考订精审,博约得当,视野开阔,见解独到,文字优美,是一部既适合大众阅读,又可作为研究者参考指南的古代典籍优秀普及读物。
-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柳丽 著本书立足于俄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以列宁一系列经典著述为基础,全面阐述了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彰显革命导师的深邃思想。通过论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渊源和历史阶段,从科学无神论思想、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理论三个方面,有效阐明了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容。归纳了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性、阶级性、批判性和实践性特征,阐述了有效的思想领导功能、全面的社会整合功能和多元的利益协调功能。把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置于东西方视域下进行比较,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解释和误读,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进而展现了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全貌,对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以及不断创新和发展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
生态文明与生态哲学卢风,王远哲 著最早提出“生态文明”概念的是德国学者伊林·费切尔。此一概念的提出,为反思现代工业文明的危机提供了**综合性的思想框架。工业文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暴露了它的深重危机。如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大量使用矿物能源的工业文明是不可持续的,人类必须走向生态文明才可能谋求可持续发展。指导工业文明建设的意识形态是现代性。现代性有其合理之处,也包含严重错误。在现代性的视野中,终极实在消失了,人挺立为唯一具有内在价值、尊严和权利的主体,非人的一切不是可供人类开发的资源,就是可供人类使用的工具,文明的发展被归结为经济增长和征服自然力量的增强,人生的意义被归结为创造、占有和消费物质财富。量子物理学、复杂性科学(蕴含生态学)和生态哲学正在凝练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时代精神。根据这种新精神,人类应该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人类文明必须与自然和谐共生。
-
消失的真实金观涛 著近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世界越发动荡,区域冲突加剧,经济萎靡不振,迷茫与失序感充斥于公众情绪中。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急需寻找出口,以致许多人似乎忘记了战争的教训,心态倒退回19世纪,变为民族主义和反全球化的拥趸。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也许我们应该意识到,现实层面的危机与思想层面的困顿是一对孪生兄弟,其背后是现代社会价值基础的混乱和人文精神的衰落。何为人文精神的衰落?繁荣的物质文明,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使大量的知识、数据、信息涌动于普通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我们沉醉于虚拟体验,寄希望于科技发展带来秩序的革新和社会的持续繁荣,却无法规避后真相时代的人心浮躁、意义丧失、真假不分。我们缺乏对现代科学的宏观理解,虚浮于技术带来的狂欢,放弃了思考,因此陷入无可避免的现代性危机。为了回应这一问题,本书提出了“真实性哲学”的概念,详细剖解了20世纪的三场革命——全球化的兴起、科学革命、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尝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如何陷入了今天的困境,探索现代社会中科学和人文分离的本质。我们需要唤醒哲学思考,通过明确什么是科学,确立科学的边界,关照作为现代人真实的价值和意义,重塑 “真实心灵”,在此基础上,明晰对理想现代社会的追求。
-
中西哲学十五章张汝伦 著张汝伦教授早年即以德哲学研究闻名学界,而后又转头回到中国传统文化,力图从中国古典中寻绎中国哲学新生的力量。自此比较哲学研究成为他的主要方向。本书即是在他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的力作,是他以学术切入现实的重要体现。在书中他对诸多现代哲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比如重写中国哲学史、现代中国的理性主义、海德格尔哲学的起源问题、黑格尔和他的《历史哲学》、我国的人文精神等等。从中国哲学的自主和自觉到西方哲学对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影响,从孔子的《论语》到朱熹的释义学,他以其作为一个哲人特有的敏锐和深厚的学养,不仅为我们细致梳理了哲学与政治、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的关系,也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
柯布与中国樊美筠,刘璐,高凯歌 著柯布博士是世界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过程哲学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者。他40余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对西式现代化的种种弊端进行深刻反思,致力于探索一条整合传统与现代优秀资源的生态文明之路,他高度肯定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的新进步。 本书意在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视野特别是围绕着柯布博士的思考介绍这种后现代的生态文明观。具体而言,本书首先对柯布的生平及学术思想进了回顾,然后分别从后现代生态文明观、后现代生态文明经济观、后现代生态文明农业观、后现代生态文明教育观、后现代生态文明哲学观五个方面,对柯布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总结及反思。本书认为这种具有整合性和建设性的生态文明观,对于人们站在一个新的视角反思工业文明,展望和擘画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
柏拉图对话二十讲梁中和 编《柏拉图对话二十讲》精选柏拉图对话中的十七篇进行深入解读,由国内多位柏拉图哲学研究领域的青年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学科和视角出发,介绍他们眼中柏拉图对话的独特魅力,展示中文研究者的学术视野。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国际柏拉图研究专家吕克??布里松对柏拉图主义的解读文章,有助于读者对柏拉图思想做全景式了解。本书是国内首部主要由国内青年学者群体撰写的柏拉图对话导论,作者们对柏拉图对话的分析与解读明白晓畅,生动鲜明,是进入柏拉图哲学乃至古希腊思想世界的*佳导览手册。
-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第七卷第二期 2021年冬季卷蒋运鹏 著本书一部是高质量的西方哲学研究论文集,本卷为2021年冬季卷。本书按照研究内容分为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和新书研讨专栏。本书为国内目前研究西方哲学的比较高端的学术著作,所阐释的内容均具有相当的深度和理论价值,为读者展现了当代国内外西方哲学学者的前沿研究思想。
-
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中国吴晓明 著文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哲学基础上论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质,此种性质植根于马克思在哲学存在论上对现代形而上学的决定性超越。由之而来的哲学革命将存在论的原理奠立在实践(“感性活动”或“对象性活动”)的基础之上,从而揭示马克思哲学在根基上的当代意义。第二部分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出发,指证马克思的整个学说以社会:历史的现实为主导定向。就此而言,黑格尔的先行贡献是在对“主观思想”的持续批判中思辨地开展出社会:历史的广大区域,并将“现实”把握为实存中的本质、展开过程中的必然性。马克思批判地清除了黑格尔现实概念的神秘性,使之成为“历史科学”的真正立脚点和生命线。第三部分试图从马克思的现实立场出发,积极地面对并思考处于当代世界进程中的中国道路及其重大问题,包括中国社会的性质与变迁,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学术转向,等等,以便要求将真正现实的观点注入学术的整体意识中,并通过这一要求来提示哲学社会科学的改弦更张。
-
陈唯实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赵文丹 著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陈唯实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理想,锲而不舍地实践着“哲学到大众去”的志愿,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独特而不可替代的贡献。本书以陈唯实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践活动为线索,将他各个历史时期遗留的文本作为原始材料进行深入解读与分析,力图全面阐述、公正评介他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