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费尔巴哈文集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在这本书里梳理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末的西欧哲学史,分别论述了培根、霍布斯、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等人的哲学思想,并且,主要从各哲学家思想上的联系来阐述各位哲学家的思想。因此,研读此书,既有助于了解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来源,又可以在一个学术史的链条上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此外,本书作为哲学史,对于了解哲学史中一些问题的发展演变,尤其是内在思想上的相互关联,颇有帮助。
-
唯物论者何以言规范徐英瑾 著本书总体的主旨是阐发现代唯物论意义上的跨学科研究应当如何做。书稿首先从分析形而上学的角度阐明什么是唯物论,然后分别从具体的科学——生物学与信息技术科学来探讨物质世界的运作方式与规范性之间的问题,最后将讨论结果用于政治哲学领域。本书以问题为导向,模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政治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分析哲学、以及国内尚属于边缘的当代日本哲学之间的二级学科壁垒,为“唯物论”提供更丰富的经验养料与更精准的表达方式;为在前信息技术时代形成的历史唯物论思想提供合适的理论通路,以便帮助马恩的思想能够圆融地切入信息技术时代所提出的新问题。
-
哲学问题罗素《哲学问题》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之作,自1912年出版以来就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包括拉姆齐、摩尔、卡尔纳普及艾耶尔等罗素同时代的杰出哲学家在内的好几代西方学者发表了大量相关论述。美加两国曾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于1999年12月将该书列为二十世纪27部哲学经典之一。为纪念该书出版100周年,美国密西西比大学还曾于2012年11月专门举办了以“罗素的《哲学问题》:世纪讨论”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由于兼具思想性及通俗性,该著百年来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畅销读物,其影响已遍及全球哲学圈内外的无数读者。该书是罗素早期哲学的总结性著作,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作者所提出的感觉材料论、物理实在论、亲知的知识与描述的知识的划分说、共相存在论、判断的多重关系说、真理符合论及反形而上学思想。虽然本书的出版已逾百年,但这些重要创见都已产生并仍在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比如,罗素关于亲知的知识与描述的知识的划分的学说,已成为当前心灵哲学与语言哲学中许多重要问题的来源;罗素在物理学问题上的结构实在论为当前科学哲学的研究提供了诸多启发;罗素在形而上学方面提出的共相理论当前仍备受西方学者的关注,而在认识论方面,本书首次陈述了后来曾产生重要影响并被称为“盖梯尔例证”(Gettier Cases)的例子。今天,人们在讨论实在的结构时仍然可以从罗素反对唯心论的论证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近年来,东西方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和更好地理解分析哲学的起源以及分析哲学与英国唯心论、美国实在论、美国实用主义、甚至是现象学的关系,而《哲学问题》的学术价值也由此得到了更突出的体现。
-
费尔巴哈文集费尔巴哈本卷收录10篇文章,分别为:1. 说明我的哲学思想发展过程的片段,2.论“哲学的开端”,3.改革哲学的必要性,4.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 5.黑格尔哲学批判,6.谢林先生,7.反对身体和灵魂、肉体和精神的二元论,8.对《哲学原理》的批评意见 ,9.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而论《基督教的本质》,10.法和国家。其中九篇表达了费尔巴哈的基本哲学观,其中既有费尔巴哈对别的其他哲学家的述评,也有费尔巴哈对自己哲学思想的直接表达。在这些内容中,费尔巴哈阐述了其基本的哲学观,设想了新的哲学,并提出了明确的改造哲学的方案。另有一篇阐释了费尔巴哈的法哲学观点。
-
康德的实践哲学{德}H.F.克勒梅本书围绕着康德哲学中的“约束性”(Verbindlichkeit)概念,针对“道德的约束性何以可能”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其内容涉及康德的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理论哲学和人类学。作者以道德约束性问题在哲学史中的演化为线索,考察了康德“自律原则”的历史背景和语境,突出了康德讨论道德约束性时的问题意识以及独创性。同时,作者基于对康德哲学的概念和方法论上的澄清,回应了当代学界对于康德伦理学的一些误读与批评,在一定程度上为康德对道德约束性的证成提供了基于文本的辩护。
-
费尔巴哈文集费尔巴哈《论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是费尔巴哈晚年对唯物主义和唯灵主义的总结之作,在《论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中,费尔巴哈改变之前的唯物主义立场,重新阐述一种新的唯物主义观点,即赋予唯物主义概念以感性唯物主义的含义,阐释了其感性唯物主义的立场。具体而言,费尔巴哈表达了这样的唯物主义: 肯定现实的、感性的人,亦即肯定人的现实的、感性的方面,在感性唯物主义立场上理解和规定唯物主义概念的含义,这种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观上,体现为历史唯心主义。
-
费尔巴哈文集费尔巴哈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近代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在这部分,费尔巴哈认为近代哲学始于新教,完成于黑格尔,近代哲学是一个将上帝实化和人化的过程,黑格尔将上帝(绝对精神)设想为一个活动过程,就是对近代哲学的一个复写。第二部分阐述了新的哲学,即人本学唯物主义。在这部分,费尔巴哈认为,人是有理性的、能思维的感性实体,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以人为基础的,此外,人的本质只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因此,要建立一种爱人的哲学,或者爱人的宗教,就是建立一种新的哲学,这种新哲学必须从人出发,必须以人本学为基础。
-
沙发上的哲学家[意] 里克·杜菲尔 著,刘芷怡 译本书借助《黑客帝国》《盗梦空间》《黑镜》《复仇者联盟》《指环王》《怪奇物语》《权力的游戏》等多部著名影视作品,讨论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尼采等著名哲学家的思想,分享有趣又有料的哲学知识,还讲明了形而上学、二元论、认知偏差、实用主义思想、绝对精神等常见哲学概念。 从我们身边的人、事、物开始理解哲学吧。也许有人会说电影和电视剧很浪费时间,你可以叉着腰信心满满地反驳:那是因为你并没有好好动脑。 也许有人会说哲学无用,但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哲学,尤其是当人们懂得审视自己、审视世界时,就已经踏上了哲学之旅。
-
人类知识的默会维度郁振华 著本书从应对“认识论的危机”这样的问题意识出发,切入默会知识论的研究。相对于认识论的终结这样的消极结论,作者更倾向从改造认识论的角度落实和深化一种更为积极的应对“认识论的危机”的进路,而重视默会知识论的研究则是一种有效的切入途径。因为默会知识论既无意贬低语言对于人类知识的重要性,又不囿于仅从语言的层面来理解人类知识。因此以默会知识概念为核心的认识论的实践转向,有助于我们看清:在人类知识的结构中,存在着默会知识,明述知识以默会知识为基础,明述的东西和默会的东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
幸福的底层逻辑刘小播 著哲学领域头部自媒体主理人刘小播激情开讲,有深度、无压力的人生7堂哲学课,解读自由、爱与精神,年轻人的不“丧”指南。如何才能获得幸福? 幸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人为什么要去追问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本质又是什么? 生死、自由、道德、权力、成功、财富,6大主题厘清幸福感缺失的底层逻辑。我们如何思考?如何选择?如何判断?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是直觉的还是经验的?引领你去分析自己观念系统的结构,然后自行剔除掉其中的一些错误连接和理解上偏差。把人类历史上代表性哲学家的思考成果,代入到当下社会与当代人精神困境的讨论中,进而理解一个人的行为背后的底层逻辑,在形形色色的观念世界中找到幸福感缺失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