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人类共同价值体系构建研究潘从义著本书对人类共同价值思想进行梳理,阐明构建人类共同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从人类共同价值体系的终极价值目标、核心价值理念、基本价值原则三个层次进行理论架构,对人类共同价值体系现实构建的路径提出设想。
-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张祥龙 著此套《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的主要内容跨越两千年,从春秋的孔子到明代的王阳明和罗近溪,涉入的哲学家不是特别多,但重要的发展脉络,尤其是各家的独特思想风格和哲理意趣,都得到了大不同于以往的层层揭示。读者用心读过《儒家哲学史讲演录》,或许会强烈感到,儒家的哲学生命还远远未到可盖棺论定的时候。
-
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樊浩著本书从历史与逻辑两个维度展开。历史维度是从改革开放30年到40年持续推进的国情调查所呈现的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轨迹;逻辑维度是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历史与逻辑的结合点是社会大众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状况、文化轨迹、共识差异、中国问题和文化战略。它以“精神哲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三个历史节点和五个逻辑维度的交错互释中揭示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轨迹和精神哲学规律。书名中的“现代中国”,特指改革开放40年;“伦理道德”并列,隐喻伦理与道德是相互区分和辩证互动的精神体系;“精神哲学”的要义是将伦理道德回归于“精神”的家园,在个体精神、社会精神、民族精神发展的辩证过程和有机体系中,考察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哲学规律。“精神哲学”是精神发展的哲学理论和哲学形态,“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是以伦理道德为两大基本因子建构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哲学规律,也是伦理道德与精神世界、生活世界辩证互动的规律。本书展开为五编十七章,外加一个绪论和结语。五编是逻辑维度,是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五个重大精神哲学问题;五编之内是历史的维度,以改革开放30年到40年的历史发展以及我们调查研究的推进为线索,呈现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轨迹和规律。
-
启蒙与信仰李育书著政教关系问题既集中体现了启蒙与信仰的内在张力,也与当代政治的诸多困境息息相关。在西方近代政治哲学中,政教关系可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主张以政治统摄宗教,教权归于政权,以马基雅维里、霍布斯、斯宾诺莎为代表。第二种模式主张政治与宗教分离,政治与宗教属于不同领域,进而批判宗教的迷信,主张对宗教的理性化改造,以洛克、休谟、康德为代表。第三种模式主张政治与宗教再结合,政治与宗教在精神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以孟德斯鸠、卢梭、黑格尔为代表。上述三种模式虽有差别,但依然处于启蒙阵营之中,共同塑造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立场。迈斯特、托克维尔、施米特等反对政治的去宗教化,站在宗教神学立场上对现代政治的合法性发起挑战。对此,既要站在启蒙立场上回应挑战,重申现代政治的基本立场;也要深刻认识现代政治自身所包含的精神性困境。最终,要在启蒙的立场上应对宗教挑战,并把宗教作为文化因素纳入政治的精神之中;同时,通过启蒙原则的自我建构,确立理性主体的道德原则和政治制度的价值立场,丰富现代政治的精神内涵,建立现代精神文化共同体。
-
海德格尔传张祥龙这本《海德格尔传》首版(1998年初)出版以来,“海德格尔在中国”的势态不断加强,不少新的译作和研究论文、著作出版。我欣慰地看到,由这本传记及其作者的另一《海德格尔传(张祥龙文集第2卷)》《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1996年)创立的或推动的一些研究方向,在中文学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严肃关注。比如,对于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特别是自1919年他的哲理独特性形成时开始的、孕育《存在与时间》阶段的学说的重视,已经表现在了一些博士论文和学术刊物的论文中。海德格尔与道家之间严格意义上的思想联系,也在逐渐得到它应有的重视。正是在这个方面,《海德格尔传(张祥龙文集第2卷)》的这一版有了新的进展。它介绍并研究了《海德格尔全集》第75卷所提供的重要材料,体现在新增加的第十七章里边。此外,关于第十二章末提到的海德格尔引用《老子》的事实,这一版又提供了《海德格尔全集》编撰者之一比梅尔(W.Biemel)教授当年给我寄来的一个重要材料的影印本,即海德格尔《论真理的本性》(1930年)初稿的一页彩色复印件以及相关的信件。
-
精神病学的权力[法] 米歇尔·福柯 著,苏昉 译本书探讨的是西方精神病出现和发展的历史,绘制出精神病学的谱系,以及它所构成的“权力—知识”的具体形式。作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可能从对精神病学的医学知识出发,因为这种知识在实践中是无法操作的。我们只能从皮内尔、夏尔科这些精神病学家所组织起来的精神病治疗的权力配置和技术中,来说明精神病学的真相。福柯认为,精神病学的诞生并不是因为关于精神病的知识有了新的进展,而是因为强加给精神病的制度被组织起来的结果。
-
面向未来之思秦博尧著本书是对费尔巴哈未来哲学的研究,它在总体上是一种哲学史的批判性考察。这一研究以宗教、自然和人之间关系的演变为轴线,钩沉未来哲学改造近代哲学的蓝图。宗教批判是未来哲学的逻辑起点,费尔巴哈基于思辨神学批判对思辨哲学的颠覆,揭示了唯心主义与基督教的共同本质。改造旧哲学是未来哲学的现实任务,这要求它在开端上放弃对无限性的追求,转而从现实的、具体的对象出发,确立感性-对象性的新起点。现实的人是未来哲学的落脚点,它颠覆了旧哲学的否定性方法,以感性直观肯定人的感性存在。新哲学许人以血肉之躯,使人兼具个别性、具体性、一般性和普遍性,因此现实的人是思维与存在相统一的人。然而,未来哲学从具体存在和类存在两个维度论述现实的人,它们彼此相异而非现实地统一,这正是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二重性直观”的由来。本书基于马克思再论费尔巴哈的限度,立足现代重新审视未来哲学的价值,在人类学、存在主义和当代神学等领域辨明未来哲学的启示,这对人们在新时代思考人的本质及其关联问题或有借鉴意义。
-
费尔巴哈文集费尔巴哈在本书中,费尔巴哈以人本主义为其出发点,系统地建立了以幸福和人追求幸福为中心的伦理学体系。具体而言,费尔巴哈认为,利己、自爱、追求幸福是人的自然本性,并把利己和追求个人幸福看作是道德的基础和前提,道德上的善恶和幸福与否和怎样追求幸福是分不开的。另外,费尔巴哈还在书中批判康德把道德与幸福割裂的伦理学,主张建立以自爱自爱和世俗的幸福为基础的道德。他把爱看成是伦理学的最高原则,把幸福分为低级幸福和高级幸福、暂时幸福和长远幸福,主张人应追求更大幸福。
-
古代纪历文献丛刊.2 象吉通书魏明远撰《象吉通书》共二十九卷,主要为择吉、选日之用。其主要内容有:时宪历法,前朝历法,二十八宿度数,太阳过宫。十一曜临山,恩难生克理论,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局,内注吉凶遁格。集前贤诸家贵课,斗首吉格,附选择造葬验课。集六十年二十四山修方造葬年家紧要吉凶神煞定局。集修方造葬六十年二十四山修方造葬月家紧要吉凶神煞定局。集二十四山修方造葬年月日时吉凶神煞定局。集修方造葬二十四山罗经秘旨,天地人盘分金,开门放水吉凶定局。集出入、行藏、上官、赴学、纳聘、嫁娶及凡百等项,各条分类注解注明。《象吉通书》实用性强,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
-
德意志思想评论孙周兴《德意志思想评论》与《文艺复兴思想评论》《法国理论》同属“欧洲文化丛书”系列,该丛书代表了国内欧洲文化思想研究的最前沿成果。 在德国兴起的“新现象学”和“新美学”如何理解“气氛”概念?实用主义美学怎样阐发经验的可言说性和难以言说的特性?什么是德国“新美学”对于审美现象的模糊性诠释?东方的“幽玄”审美品性是否超出西方的审美界域?照片与舞台剧如何体现“模糊性”这一美学特征?本卷所选文章不仅对抽象美学理论进行了阐发,更结合了具体画作、照片甚至茶室的空间布置来向读者解说“氛围”与“模糊”这些美学概念。本卷对于美学或是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都将是引人入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