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叔本华论性别和性格[德] 叔本华 著,韦启昌 译主要内容包括:性爱的形而上学、种属的生命、论本能和遗传、素质的遗传、论女人、论面相、论精神失常、心里散论、论命运。
-
脑的历史安得烈·P·威肯斯《脑的历史》这本书讲述了脑从古代到当前神经科学的完整故事。从史前时代开始,直到20世纪随着现代神经科学的飞跃发展,它描绘了我们是如何探索脑的生物学本质的。本书首次以叙事方式书写脑的历史,着重强调了随着解剖学、药理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神经外科等学科的发展,我们对脑和神经系统的理解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对脑的看法;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对脑的研究;十九世纪的脑科学;当前最重要的进展和神经科学的未来。
-
日本近代思想史[日] 鹿野政直 著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前半期是日本经历剧烈动荡的时期。在不足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处于亚洲一隅的日本被卷入世界市场,从建设近代国家到追求成为“世界的日本”,再到最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日本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不同思想激烈交锋的过程。面对国家建设,日本的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国家构想,包括日本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以翻译出“哲学”一词而名闻天下的西周、被称为“东洋卢梭”的中江兆民、创办民友社的德富苏峰、民艺运动的推动者柳宗悦、社会主义理论家幸德秋水、日本的女性主义者平冢雷鸟等。围绕这些思想家及其代表作,结合时代背景并尽量引用原著,本书以文库本的体量,依次介绍了启蒙思想、自由民权思想、国粹主义、人权思想、民本主义、教养主义、民俗思想、科学思想、女性主义等,以此带我们了解日本近代的思想发展历程,并看见我们的历史与未来。
-
京师文化评论2022沈湘平 著暂缺简介...
-
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赵汀阳本书是一本科技哲学的文集,多数是关于人工智能问题的,但不限于人工智能,也涉及基因编辑,还有一篇讨论“宇宙社会学”——刘慈欣设想的一个存在于科幻中的理论,虽然不是被承认的学科,但其中包含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论文有:《一个反存在的存在论问题》,《近忧远虑:人工智能的伦理学和存在论分析》,《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何以可能?》,《人工智能会是一个要命的问题吗?》,《是人的问题还是人工智能的问题?——回应博古睿研究院(Berggruen Institute)关于人工智能的问题》,《完美是最好的吗?》,《人类可能会死于好事而不是坏事》,《最坏可能世界与“安全声明”——来自的问题》,《未来的合法限度》,《要命的不是人工智能统治世界, 而是人可能先亡于它创造的一切好事》等。书稿较为集中探讨了现代人工智能的区分、本质、危险、可能的解决办法等问题,具有前沿学术价值。
-
当代科学事实的争论研究张帆 著当代科学争论频发,相较以往,争论已从围绕科学方法、科学机制直逼科学事实本身,这在探测引力波实验中体现得尤为突出。2017年,美国探测引力波实验团队LIGO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在探测引力波方面的决定性贡献。然而,在人们为这场科学盛宴欢呼的同时,对探测引力波实验的质疑也不绝于耳——该实验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判定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不确定性。 当代科学实验是如何进行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当代科学争论,是本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书研究沿两大线索展开:其一,关注科学事实层面,侧重于讨论探测引力波实验中所涉及的科学争论类型、产生原因及争论解决过程和机制;其二,关注科学价值层面,侧重于讨论探测引力波实验所涉及的科学争论给当代认识论带来的挑战。
-
道德与幸福同一性的精神哲学形态任春强著本书以对“一”“精神”“全体”等概念展开形而上学诠释,生成“精神哲学”的视域、方法和体系为基础,力图建构“道德与幸福同一性的精神哲学形态”。“德福同一”是人类社会的终极追求之一,“如何促成德福一致”是古今中外道德哲学领域的尖端难题。本书融会、打通道德哲学史上经典的“德福观”——道德论、幸福论、至善论、正义论、宗教审判、善恶报应等,提炼德福同一的要素、路径、结构和基本范式;结合“精神哲学”系统,从逻辑角度建构出“德福同一性的经验样态”“德福同一性的超验样态”和“德福同一性的先验样态”;三种样态结合起来,生成“德福同一性的精神哲学形态”。这一形态试图概念性地解决道德与幸福之间的同一性难题,并推进二者的现实同一性。
-
解体概要E.M.Cioran,萧沆 著齐奥朗是一位奇特的作者,数十年来,全世界好几个代的文艺青年,在自己最私密的神圣空间里,藉由他的眼睛,重新看待身处的这个世界,究竟有什么意义,或是为什么没有意义。《解体概要》是齐奥朗第一部法文作品,于一九四九年发表,随即获颁Rivarol奖(针对以法文写作的非法裔作家)。不久就由他的朋友,诗人策兰翻译成德语。从此之后,齐奥朗拒领各种奖项。 本书是法文世界里首次正面提出“解构”一词,并以其为核心多侧面展开清醒的分析。齐奥朗表现的清醒,源自于他长达七年的失眠。由于失眠者面临的,是对存在、对自我的虚构的质疑。
-
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张祥龙 著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部分通过审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不同特质的现象学以及其他几位现代西方思想者的学说,去揭示西方哲学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所经历的方法上的转机。第二、三部分谈到现代西方哲学的转机的确给中国古代学术思想提供了新视野。对儒家、道家等学术流派的再解释,对于“时间”“语言”“象”等在中国古学中的体现方式的展示等问题上不同路径及新的理解可能的探讨等等。本书除了现象学还涉及到另外一些现代西方思想,例如:维特根斯坦、克尔凯郭尔和塔斯基,除了儒学外还谈到了道家,内容丰富,是一本极有学术价值的图书。
-
品味中国文化独特性吴巳英 著“孔子研究院翻译中国”系列之一。安乐哲是当代研究中国哲学重要的人物之一,本书原为向安乐哲的学术成就致敬的庆贺文集。安靖如、贝淡宁、李晨阳、罗思文、梅勒、南乐山、倪培民等比较哲学家围绕安乐哲的研究方法、儒学论题和儒家角色等方面分别与安乐哲进行学术对话。读者可从他们真挚诚恳的对话中感受哲学的智慧,品味独特的中国文化。此外,文集中多位撰稿人是安乐哲亲密的朋友与合作伙伴,从他们对往事的追忆中,读者能看到安乐哲精彩非凡的学术生涯。更重要的是,这些比较哲学家关于中国文化的论述能让读者对中国文化形成更全面的认识,看到中国文化对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意义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