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理解与方法牛文君 著诠释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为西方哲学的一门显学,汉语学界的译介和研究已有40年之久,近年来呈现出中西诠释传统的比较、会通与创新的局面。诠释学发展至今,众多的方案和主张形成彼此融合互补的趋势,但也不乏诠释理念上的抵牾冲突,诠释学的发展还面临着新的问题与困境,故而本书“走在理解的途中”,以“理解”和“方法”的关系为主要问题意识,力求在更加全面的视野之下审视诠释学的方法论及本体论转向问题,把这一问题放到诠释学与整个现代科学方法论之间的亲和、张力乃至冲突中重新思考和定位。本书追溯检视从维柯、德国浪漫派经由狄尔泰直到伽达默尔等人的诠释学发展路径,探讨当代西方诠释学关于理解与方法的争鸣交锋,并简要勾勒了华人学者对中国诠释传统的反思与建构,在历史考察与现今交叉视角的纵横维度上,探索真理与诠释、理解与实践、诠释与方法的关系,尝试提出一种更加恰当的诠释理念,思考未来诠释学发展的合理走向。
-
哲学评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本书是学术连续出版物《哲学评论》的第29辑,该刊倡导对哲学问题和哲学史问题的原创性和文献性研究,尤其重视刊发对当代哲学问题和中国语境下的比较哲学问题进行深入阐发的论文。范围涵盖包括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哲学、美学、伦理学、科学哲学、逻辑学等在内的哲学学科。本辑分素朴实在论研究、霍布斯哲学研究、康德哲学研究、中国哲学研究、博士论坛、书评6个栏目,17篇文章,展现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
蜗居的生活艺术[法] 多米尼克·洛罗 著,张之简 译《蜗居的生活艺术》提出“蜗居”这一生活方式和社会痛点,以极简生活的理念解答人们对居住空间的困惑。作者从东方禅学中汲取灵感,引用古今哲人隽语,讲述东西方蜗居故事,剖析了住在小房子,也就是“蜗居”里的好处,从多重角度证明在一个小空间里也能收获稳稳的幸福;勇敢地挑战了“越大越好、越贵越好”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毫不客气地批判了物质主义,以敏锐的哲思和利落的文字为当代人提供“经济适用”的人生建议。此外,该书还将蜗居理念落到实处,分享了“把居室打造成舒适、亲切而快乐的小巧珍宝”的实用方法和生活美学。
-
纯粹理性批判 Critique of Pure Reason伊曼努尔·康德 著《纯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与《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共同构成了康德思想体系的核心。《纯粹理性批判》简单说就是一本关于形而上学的著作,全书在前言之后分为长短不一的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占全书六分之五篇幅的“先验要素论”,讨论人类知识的源头,即人类认识能力中的先天要素;第二部分是仅占六分之一篇幅的“先验方法论”,关注的是使用纯粹理性及其先验观点的方法。不论是“先验要素论”还是“先验方法论”,两者都是在分析知识源头时以及在探讨所有可能经验时被假定存在的,因而都是先验或超验的。它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全面论证了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真理性,同时又改变了哲学的研究方法,遵循了数学那样的严格性,使哲学本身以科学为榜样而得到彻底改造。
-
历史哲学[德] 黑格尔 著,王造时 译本书汇辑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多次演讲记录,由其高足爱德华德?干斯教授整理而成。自问世以来,学术界公认为进入和研究黑格尔哲学系统的入门书籍;又因原为对应一般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而表述,故体例格式不必谨严深奥的高头讲章,照搬《哲学的传记史》作者鲁维斯所言,此书乃其“生平所读这类著作中最愉快的一部”,而占据全书篇幅甚多的例证解释,对于研究哲学不深的读者也是很熟悉的。其另一个重要价值,就是用一个截然新颖的观点来论列“历史”上各种主要事实,从而使人可能比较顺利地把握住黑格尔哲学的主导概念,再由此带动对该系统各个方面的深入认知。王造时先生的译述,复以平实雅正、忠实本义而著闻。名著名译,洵为一切从事哲学和哲学史研究者的必备经典。
-
德勒兹的哲学剧场李科林德勒兹曾说,哲学就是概念的创造,戏剧就是真实的运动,因此他以剧场的方式赋予理论以人格化的属性,让每位哲学家都成为思想类型的表演者,让他们在对话和独白中显现出思想的核心。但剧场的最终的主角是德勒兹本人,《德勒兹的哲学剧场》一书以德勒兹的哲学思想为讨论对象,通过德勒兹和不同的哲学理论的对话,展示其对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批判。在本书中,笛卡尔的“我思”、康德的“先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海德格尔的“去蔽”成了“以自我奠定世界的哲人”“立法者”“在辩证对立中不能停歇的思考者”与“通向林中澄明之境的独行者”,他们与德勒兹的思想肖像同台演绎,展示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思想。作者以主体、时间与欲望为三大主题,逐步接近德勒兹的思想核心,将他的思想作为一幕幕戏剧呈现给读者。
-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张祥龙本书借鉴现象学与解释学的方法,来讨论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古代天道观的关系,并通过这种讨论去揭示一条领会终极问题的古老而又新鲜的思路。全书主体包括三个部分:海德格尔其人及其道缘、印度与中国古代思想、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观的比较。这种中西思想对话迫使我们放弃一切概念型的和现成式的比较研究,而寻求一种更根本的、具有语境和史境构成力的探讨方式;而这恰恰与海德格尔及中国天道观的基本思想相通,也是任何关于终极问题的对话之所以能有意义的关键所在。
-
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王兴国 著《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牟宗三哲学论集)》是作者二十余年以来所写的研究牟宗三的大部分文章的结集,几乎涉及牟宗三哲学从早期到晚期的各个方而以及其人生经历、师友关系、学术境遇,内容庞杂,似乎只是散论,然而并非没有中心主旨。其中心主旨即在本于牟宗三先生一生为“反省中国之文化生命,以重开中国哲学之途径”的精神而“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并显现出牟宗三在不同时期从不同方而对于“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的思考与探索。牟宗三先生一代的新儒大哲,已经为“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尽到了他们的责任,并树立了不倒的哲学丰碑,但是“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的工作,仍然需要继往开来,不断创进,尤其对今天的中国哲学界来说,这是十分迫切与要紧的头等大事,自当有望于来者,但首先是吾侪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天职。
-
莱布尼茨文集莱布尼茨《莱布尼茨文集(第3卷):自然哲学文集》共收录了20篇莱布尼茨的论文和书信:从1671年的《对物理学与物体本性的研究》到1715年的《斐拉莱特与阿里斯特的对话》。基于对莱布尼茨自然哲学学术背景的考察,本文集的主题内容涵盖了八个方面。其中,前四个方面旨在从莱布尼茨自然哲学生成的角度依序考察莱布尼茨对笛卡尔、笛卡尔派、自然主义及野蛮哲学(即泛活力论)和牛顿的批判;后四个方面则从逻辑层面考察莱布尼茨自然哲学的宏观结构、动力学思想、物质观与有形实体学说及其历史影响和理论得失等。
-
快乐的科学[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著,孙周兴 译《快乐的科学》是尼采中期的代表作,科利版编者甚至认为它在尼采哲学中具有“中心地位”,主要是因为它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该书主体部分由五部箴言/格言组成,共有383节;开头部分是德语韵律短诗,标题取自诗人歌德的同名小歌剧《戏谑、诡计与复仇》;结尾部分(附录)则是尼采作于西西里岛的一组诗,立题为“自由鸟王子之歌”。从这本书开始,尼采作为哲学家越来越走向孤独,越来越偏离严格学术的方法理想。尼采此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箴言体哲学写作风格,它超越科学和艺术,又将两者合一,构成一种“快乐的科学”。《快乐的科学》被视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先声,也是尼采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尼采的一生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它也是尼采采用哲学的叙述方式最成功的尝试。身为哲学家的尼采与科学对立,又以哲学家的身份抗拒艺术,同时也抗拒哲学家的语言。尼采处在艺术和科学的彼岸,为这个主题倾注了持续不断的热情,这部作品正是这种热情的成果。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类精神中关于科学和艺术问题的解决办法,尼采并不是要压抑和抑制科学和艺术,而是将二者置于一个美化的领域使之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