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信息认知视角的存在解析穆向阳从《信息的演化》到《信息与存在》,再到《信息与理想》,实际上一个来自于新视野的理论框架就在这些作品中慢慢地浮现了出来。它可能是不够清晰的,不丰满的,甚至是未完成的,但是它的基本结构已经呈现于眼前了。它本质上并非属于一种特殊的价值或观念体系,如果说非要把价值跟它扯上关系的话,那么它所指向的也是一种底层的、基础的、不参杂个人情感的、价值中性的体系。因而,即使作者本人倾向于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但是作品本身所真正要去探寻的却是一种普遍的一般的结构,或者说努力呈现一种新的视野。(信息认知视角的存在解析-从吉尔伽美什开始的旅行)这部作品中,作者将这一新视野的聚光灯投射到了历史上与“存在”渊源颇深的杰出人物的身上,这里也包括了吉尔伽美什这种传说中的人物。这部作品所能提供的仅仅是一种新的视角,尝试用已形成的理论去解析文中出现的人物。作品要提供的并非事实性知识,而是一种启发,而启发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对自身展开思考,为自身的存在提供借鉴与反思。
-
符号唯心主义批判李军学本书通过对西方符号学及其结构的研究,提出了符号唯心化理论及其特质,深度分析了符号唯心化的哲理基础。从符号与物的关系入手,探讨了符号如何嵌入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从物的功能性向物的非功能性符码化的动力机制、生成原因、运行逻辑、现实效应及其社会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现象学符号学理论,提出了不同于意识符号系统的身体符号系统,作为克服符号唯心化的解决之途。本书对于理解消费社会的符号消费现象及其我国当代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启示意义。
-
哲学的年轮胡发贵本书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后改为哲学与文化研究所)60年来新老学者的代表作汇集。包括曾在本所工作过的著名学者孙叔平、虞友谦、卞敏、陈刚等,以及曾任江苏省社科院领导萧焜焘、樊和平、王月清等哲学家的力作。反映了江苏省社科院半个多世纪来在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伦理、西方哲学和文化哲学等领域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折射了江苏省社会科学界呼应社会发展脉搏、体现时代精神,仰观俯察、闻道求知的学术追求,以及心系天下、爱党爱国的强烈情怀。
-
龙江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柴文华“龙江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属于“在龙江的文化”。“龙江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它存在着双重维度:一是“龙江的文化”;二是“在龙江的文化”。“龙江的文化”指龙江的本土文化,即在龙江大地孕育产生的文化,不少已经成为世界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的特点是特殊性大于普遍性。“在龙江的文化”指在龙江大地存在的文化,包括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其普遍性大于特殊性。本书正是基于对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对“在龙江的文化”中进行的深入总结,对于推进龙江文化以及中国伦理思想史学史的展开和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
哲学评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本书是学术连续出版物《哲学评论》的第29辑,该刊倡导对哲学问题和哲学史问题的原创性和文献性研究,尤其重视刊发对当代哲学问题和中国语境下的比较哲学问题进行深入阐发的论文。范围涵盖包括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哲学、美学、伦理学、科学哲学、逻辑学等在内的哲学学科。本辑分素朴实在论研究、霍布斯哲学研究、康德哲学研究、中国哲学研究、博士论坛、书评6个栏目,17篇文章,展现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
感觉影像的知识本质辩护关超自笛卡尔的“沉思”以来,追求真理的近现代哲学家们就在一直努力把感觉剔除出理性的本质内涵和运行过程,语言哲学的转向后这种倾向愈加主流,殊不知这样却有割裂知识与实在、心灵与世界的危险,更根本性地引发了许多延绵至今、悬而未决的传统哲学问题。因此,本书以人类视觉感觉的发生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概念分析为起点,考察和辩护人类感觉中蕴含的逻辑能力及其运作方式,论证非确定性的、动态累进的知识本质,阐述相关的知识论和科学哲学问题。概念的、逻辑的感觉本质的被证明,对我们思考相关哲学问题具有框架性的基础意义。
-
孟德斯鸠著作导读艾克文 著本书是对孟德斯鸠三部著作《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的导读汇编,重点是对《论法的精神》的导读。作者在书中指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存在着结构混乱问题,这种混乱与孟德斯鸠所要论述的“法的精神”这一主题存在内在缺陷密切相关,也与孟德斯鸠在写作上的宏观驾驭能力不足有关。这个问题还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形成过程和写作方式有关,需要我们到孟德斯鸠的生平、时代及其早期著作《波斯人信札》和《罗马盛衰原因论》中去寻找答案。作者努力将专业性和普及性融合在书中,通过对孟德斯鸠著作的研读,为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提供一部了解、研究孟德斯鸠思想的参考书。
-
基于认知的自然语言自动形式化研究徐超著人类使用自然语言进行日常的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而机器使用形式语言进行推理和计算,因此,要实现人机互动,需要让机器能够将自然语言自动地翻译为形式语言,即实现自然语言的自动形式化。本书从人类认知出发,通过让机器模拟人类形式化的思维过程来实现自动形式化。本书涉及逻辑、语言、认知与计算多个学科的知识,从跨学科的视角为自动形式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基于认知的研究进路。
-
生态批判与生态唯物史观何山青斯特的生态唯物主义和奥康纳的资本主义的双重矛盾理论分别在生态和历史的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进行了解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对于我们思考和解决全球化时代的生态问题的重要意义。福斯特和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分别代表了目前西方理论界的和水平,尤其是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本专著针对福斯特和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福斯特代表的是第二阶段的生态学社会主义,奥康纳代表的是阶段的生态学社会主义。二者的本质区别有理论出发点不同、理论发展进路不同、对生态危机根源的判断不同等。
-
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流派和科学方法新探郭苏建 主编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当下,学术界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科学主义、生态主义、全球主义、种族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新左派、新儒学、本土化思潮等思想流派,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自然实验等研究方法,对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诸多社会学科的学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提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的学术理论问题、开拓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反映了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新进展。一方面,本书部分作者批判性地、反思性地探讨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新流派和理论趋势。另一方面,本书有些作者还考察和探讨了社会科学中一些新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应用所产生的影响及科技应用手段的创新,比如: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自然实验等,反映了年轻一代社会科学研究者在这些领域所进行的有益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课题,为本主题研究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