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物证技术新视野

物证技术新视野

作者:张凌燕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8-01

ISBN:9787511822338

定价:¥3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物证技术新视野》由张凌燕所著,这部20多万字的法庭科学研究文集,深深感受到这位青年才俊在科研道路上的思路之清晰、思维之活跃、治学之严谨、视野之开阔、语言文字之简洁、驾驭材料的高超能力和深思熟虑,每一篇文章不像常见的科学论文那样拘泥于形式,而是每一篇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闪烁着科学与智慧的光辉,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法庭科学著作。
作者简介
  张凌燕,女,生于1971年5月,湖南长沙人,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成都理工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毕业后,于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从事生物医学研究工作,2006年博士毕业于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论文被授予2007年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称号,同年进入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从事物证技术教学科研工作。张凌燕自2006年进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任教以来,先后给本科学生主讲《物证技术》、《文书检验》、《司法鉴定概论》、《微量物证仪器分析》、《文书鉴别》、《高等代数》等多门课程。张凌燕自2003年以来,发表的二十余篇科研论文被SCI收录,其中十余篇是以第一作者在Electrochem.Commun、Anal.Chim.Acta、Biochem.Eng.J等SCI期刊杂志公开发表的。白2007年起,张凌燕已先后主持研究教育部、重庆市科委课题各一项,重庆市教委课题三项。
目录
序言
自序
第一章 计算机自动化笔迹鉴定
一、笔迹鉴定的含义
(一)笔迹的第一个层面的含义
(二)笔迹的第二个层面的含义
(三)笔迹的第三个层面的含义
二、笔迹鉴定的意义
三、书写习惯的特性
(一)书写习惯特殊性
(二)书写习惯稳定性
(三)书写习惯反映性
四、汉字笔迹特征
(一)笔迹一般状况特征
(二)书写动作局部特征
(三)文字布局特征
(四)书面语言特征
五、笔迹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一)分别检验
(二)比较检验
(三)笔迹鉴定的综合评断阶段
(四)计算机笔迹鉴定的意义
六、电子计算机辅助笔迹检验系统
七、电子计算机自动笔迹鉴定概述
(一)汉字自动识别系统
(二)笔迹鉴定系统与汉字识别系统的关系
(三)计算机自动笔迹鉴定系统的设计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四)在线手写汉字识别系统的概念
(五)离线手写汉字识别系统的概念
八、电子计算机自动笔迹鉴定系统流程
(一)图像采集
(二)图像预处理
(三)笔迹纹理特征分析
(四)笔画提取
(五)识别模块
九、结束语
第二章 指纹鉴定技术及新发展
一、指纹概述
(一)指纹定义
(二)指纹特性
二、指纹学发展史
(一)指纹起源
(二)指纹发展阶段
(三)指纹学的成熟应用
三、指印的概念
(一)触物留痕
(二)指印的形成种类
四、潜指印的显现
(一)指印的发现
(二)潜指印的常规显现法
(三)潜指印显现新技术
五、指纹鉴定的方法
(一)人工比对
(二)指纹自动识别系统
六、指纹鉴定技术面临的挑战
(一)挑战原因
(二)指纹鉴定错案原因剖析
七、走向未来
第三章 文书形成时间鉴定的现状及发展
一、文书形成时间鉴定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文书绝对形成时间鉴定
(二)文书相对形成时间鉴定
(三)当前书写时间鉴定技术存在的不足
(四)文书字迹形成时间鉴定发展方向预测
三、圆珠笔书写字迹形成时间鉴定
(一)圆珠笔概述
(二)薄层色谱法
(三)气相色谱分析法
(四)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五)傅里叶红外分析法
四、鞣酸铁墨水书写字迹形成时间鉴定
(一)蓝墨水概述
(二)鞣酸铁墨水(蓝黑墨水)字迹形成时间鉴定的技术方法
五、签字笔(中性笔)墨水书写字迹形成时间鉴定
(一)签字笔概述
(二)化学方法
(三)色谱方法
(四)其余方法
六、印章盖印形成时间研究
(一)印章色料概述
(二)普通印章盖印形成时间研究概述
(三)原子印章盖印形成时间研究概述
七、结束语
第四章 传感器侦查技术与法庭科学
一、传感器与公共安全防范
(一)生化武器与恐怖主义
(二)化学传感器在公共安全事务中的应用
(三)生物传感器在公共安全事务中的应用
(四)DNA传感器在公共安全事务中的应用
二、传感器在毒物、毒品检验中的应用
(一)生物传感器在毒品检验中的应用
(二)酶传感器在毒物检验中的应用
三、免疫传感器在血痕检验中的应用
(一)传统血痕种属实验方法
(二)免疫传感器在种属实验中的作用
四、基因芯片在同一认定中的作用
(一)基因定义
(二)基因的同一认定依据
(三)基因芯片的同一认定理论
五、新型传感器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
(一)嗅敏与其他仿生传感器
(二)电化学传感器在文书检验中的应用
六、结束语
第五章 物证检验新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研究
一、序言
二、生物传感器
(一)生物传感器概述
(二)生物传感器分类
三、基于多层组装聚邻苯二胺及纳米金的无标记电流型乙脑疫苗免疫
传感器研究
(一)实验部分
(二)结果与讨论
(三)结论
四、新型无标记电流型风疹疫苗传感器
(一)实验部分
(二)结果与讨论
(三)结论
五、高灵敏电流型风疹疫苗传感器
(一)实验部分
(二)结果与讨论
(三)结论
六、无电子媒介体乙脑疫苗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一)实验部分
(二)结果与讨论
(三)结论
七、基于辣根过氧化物酶/纳米金/辣根过氧化物酶/多壁纳米碳管修饰的过氧化氢传感器的研究
(一)实验部分
(二)结果与讨论
(三)结论
八、基于层层组装纳米金/Co(bpy)的乙脑疫苗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一)实验部分
(二)结果与讨论
(三)结论
九、基于抗体固栽于纳米金/聚邻苯二胺的电位型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一)实验部分
(二)结果与讨论
(三)结论
十、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