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唐耿良说演本唐力行 著唐耿良为苏州评话《三国》的主要传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已成为蜚声书坛的“七煞档”“四响档”之一,在江浙沪被誉为“唐三国”。他的苏州评话《三国》一百回极大地发展了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内容,既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又多有个人数十年积累的创新之处,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其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广受听众欢迎。本书遵循越是地方的越具有国际性的原则,忠实于评话的苏州话表达,即用原汁原味的苏州话,对唐耿良先生的《三国》一百回评话录音加以整理,并附有张进先生对每一回书目的点评,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书情与人物以及艺术家的表现手法。
-
以墨记史 以画传承杨力民 著本画册是杨力民先生继《中国古代瓦当艺术》、《中国画树艺术参考》、《杨力民书画》、《一画一世界》后的又一力作。他通过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读和理解,从中挑选出从商周到清朝的200位对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进行作画,意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目前所知,中国书画史上还没有人做同样的工作,本画册的出现可以说填补了一项空白,很有学习和收藏价值。
-
新品时样徐铮 著本书是“国丝研究丛书”之一。本书选取最能代表二十世纪上半叶丝绸生产发展特点的一个特殊片段——机器梭织丝织物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丝织物实物和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个时期机器丝织物由品种结构类型、定名体系、图案分类等各个角度全面进行梳理和研究,特别是将图案研究与织物结构设计相结合,深入丝织技术层面探讨丝织技术和组织结构设计对于图案题材和表现手法发展和创新的影响,从艺术史和技术史两个角度对当时中国,特别是环太湖流域机器丝织物品种和图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综合性研究。
-
陀螺郝广才暂缺简介...
-
剪纸张志春 著陕西这一方热土对中国剪纸来说是很好重要的。中国剪纸发展史的不同节点都与陕西息息相关。周成王剪桐封弟,是剪纸诞生期绕不开的标志性事件;当代陕西剪纸开拓了中国剪纸的新思维与新境界;新世纪伊始,陕西剪纸界同仁代表中国剪纸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说明了陕西这方文化高地,支持着中国剪纸走向世界。本书从非物质遗产的角度出发,对陕西剪纸进行巡礼。《剪纸/原创文明中的陕西民间世界》文字兼具生动优美与思想深刻,全书穿插百余幅陕西剪纸的代表性作品,令本书兼具可读性与观赏性,为陕西剪纸人文叙述撑起了一个全新的空间。
-
桂北红喜谣辞研究莫山昀 著桂北红喜歌谣是桂北农村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传承载体,有着自身特殊的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体现了当地农民对婚姻、对生活、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是当地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结晶和可贵的精神财富,对规范农村社会秩序和稳定农村社会心理,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和当代乡村社会治理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活习惯的改变,红喜歌谣生存的社会土壤正慢慢消失,优秀的文化因子正逐渐蜕变或消失。通过《桂北红喜谣辞研究》的阐述,或可引起学界和民众对桂北红喜歌谣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视,也期望对族际文化认同和民间移风易俗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通过对传统红喜歌谣的辩证对待,去其糟粕,扬其精华,为建设和谐社会,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
《丝路物语》书系 第三辑 秦岭山麓的一脉乡愁王长启 著,李炳武 编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坐落在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地带和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东接翠华山,南拥五台山,西邻草堂寺,北瞰长安城。本书精选几十件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珍贵藏品,从不同层面介绍关中地区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劳动、居住、习俗、风情等民俗历史风貌。“丝路物语”书系,聚焦古丝绸之路的博物馆,力求立体全面地展示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遗存、人文故事和风土人情。这是一本丝绸之路旅游观光的文化指南,从中可观赏到古代关中一带的宝贵遗产,记录着社会的沧桑巨变,这也是一部启封丝路文明的记忆之书。 本书由著名文史专家李炳武主编,他是“长安学派”创始人、“长安雅集”和“当代雁塔题名”等现代著名文化盛事倡议人。曾任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
-
顾绣研究朱恒夫 编顾绣这一刺绣艺术源起于明代上海的松江,因将传统的针法与国画笔法相结合,以针代笔,以线代墨,绣画一体,物象生动,形成了有别于苏、粤、湘、蜀等地绣艺的风格,而盛行于明清两代,甚至外国人也以得到顾绣的绣品为幸。这本《顾绣研究》的论文集是“学术顾绣”工作阶段性的成果之一。本论文集除汇编了由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顾绣)传承基地举办的“2020顾绣学术研讨会”宣读的论文外,还收集了公开发表的对顾绣研究深入、材料稀见、观点具有启发性的优秀论文。
-
家在黄山白岳之间安徽博物院 著该书收录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广东艺术博物馆、安徽博物院等国内十家博物馆所藏的渐江绘画精品47件/套。书中画作占渐江存世作品的1/3以上,包括立轴、手卷、册页、扇面等不同绘画形式,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渐江在绘画上的独特艺术魅力。书中对每一幅作品的尺寸、年代、作品特色、背景均做了介绍,并对画作上的题跋、款识做了解读和分析。对于渐江书画艺术及新安画家群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中国传统色郭浩 著每种中国传统色,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中国传统色,是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记录下的风雅,也是融于生活的诗意。本书以散文小讲的形式,将中国历史上100种色彩的源流典故娓娓道来,重现古人的心灵意象。“瓷秘”“霁红”“胭脂水”是晚唐、明、清所烧瓷器色,这是从器物传承中窥见的色彩;染蓝的蓝靛由菘蓝叶发酵而来,菘蓝既是色名,也蕴藏了古代染色工艺的巧思;“花是深红叶麴尘”“揉蓝衫子杏黄裙”,色彩是诗人眼中的风物……由中国传统色,见文化广博、人文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