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江南传统灶头画姜燕萍 编《江南传统灶头画》中的作品是赵生波先生长期致力于保护与传承灶头画的突出业绩与创新成果,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艺术素养与较高的创作水准。全书通读下来颇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是由立体实物转为平面画卷鉴赏,更具艺术性;二是由单体局部转为分门别类图文集成,更显丰富性;三是创作载体和传播方式发生较大改变而灶头画艺术精髓则一以贯之,因而凸显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性。说起来惭愧,对家乡的灶头画没有专门系统的研究,只有感觉与偏爱。应海盐县非遗保护中心浦主任之邀,主要是基于本人从事非遗保护教学研究多年,感动于家乡人的真诚与厚爱,也理应为传承人的坚守坚持与匠心追求鼓鼓掌、喝喝彩。
-
苗族泥哨郭晓节 著苗族泥哨独特的造型与特色,体现了苗族民间工匠的创造力,富有艺术观赏性,对于这样一个珍贵又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更值得保护和传承。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民族复兴和工匠精神,因此我们有责任对苗族泥哨进行文化研究、多元性保护及传承人培养。同时,结合时代变迁,在新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中,吸取苗族泥哨的造型、色彩、纹样等优秀元素并大胆创新,不断充实当今时代内涵,让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使苗族泥哨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展示其现代魅力。同时,增强新生一代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促进其对苗族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视、保护和传承。
-
记住乡愁王春法 编民间手工艺术是民族活态的灵魂,涉及到普通百姓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有着浓郁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其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取向和对艺术精神的追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书收录柳编、陶瓷、印染、刺绣、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近十种,反映农耕时期我国北方地区适应天时、地利、材美、人和而诞生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认知方式,阐释齐鲁民生造物中蕴含的科技智慧和工匠精神,展现齐鲁礼仪典范与优良家风在民间器用当中绽放的人文活力与审美意蕴,揭示传统齐鲁人家的生存之道与理想愿景,助力当代乡村振兴与文化弘扬。
-
顺德马冈版画的传承与创新吴国霖暂缺简介...
-
梁平竹帘画艺术袁曼玲,柯扬,李春奕 著《梁平竹帘画艺术》一书通过民间调研、查阅相关县志古籍,以梁平竹帘画发展脉络为时间轴线,分析梁平竹帘与梁平竹帘画的关系,从造型、色彩和画面布局等方面阐述梁平竹帘画的艺术特征,进而对梁平竹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通过刺绣竹帘画艺术创作引发对梁平竹帘制作工艺、绘画技法等的相关思考。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为梁平竹帘画创作和理论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
-
桑下记忆楼婷本书是89位纺织丝绸专家学者的口述,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讲述了自己毕生从事丝绸纺织的成就、经验教训,从不同层面、各个角度,反映了我国丝绸纺织业的发展轨迹、方针政策、体制改革、生产技艺、产品开发、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困难曲折,他们的许多成就获得政府奖励、群众认可。该书既是国内茧丝绸行业的首部口述史专著,也是中国丝绸现代史人物篇的开卷,填补了行业文史领域的空白。该书的出版发行,对于充分反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行业变革的伟大历程,推动新时期我国茧丝绸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唐家路本书依据文化学、民俗学、艺术学,尤其是文化生态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对民间艺术及其文化生态进行综合、整体、系统的研究。其中,对民间艺术创造中的自然生态观念、民间造物艺术对自然生态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分析。相对全面地揭示了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基础,及其作为民间文化的内容和载体的特征。
-
东巴美术的起源与变迁苏泉 著本书旨在介绍东巴文化图文、木牌画、纸牌画、布卷画、雕塑等美术形式,探讨造型艺术的变迁历程。所以适合于以艺术人类学、少数民族美术史为研究方向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美术)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在进行中国民族民间美术史发展规律研究的借鉴参考资料。符合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在理论学习方面根据历史和现实,从古今中外少数民族艺术创作的实践中总结规律,指导实践的目的。同时,由于涉及有关东巴文化美术元素在现代社会的在传承与创新现状研究与前景展望,也适合美术学科下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以及艺术设计学科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的研究生与本科生作为中国民族美术研究的案例了解与参考。所以,可围绕高校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美术学、设计学各类及相关专业展开推广。最后,通过对东巴文化中的美术变迁历程的介绍,展现因时代的变迁、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交融等因素的影响使一个民族的美术由单一的图画象形文字衍生出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对广大非专业读者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为普及与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起到推进作用。
-
非遗视野下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曾艳暂缺简介...
-
窗棂之华范森林 著《窗棂之华》是平遥地区窗棂纹样图集,其中160多幅纹样图均乃作者手绘,精美细腻完美再现了平遥窗棂纹样的特色和精华。书中又对窗棂文化作了一些合理和阐释,认为其众多的纹样寄托了人们对美的生动的向往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