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马希刚 著西北少数民族经过漫长的社会历史与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它们的民族文化和民间音乐都有着各自独有的风格和特色。《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综合运用史学、民俗学、人类学以及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分析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从各民族文化、音乐体系、音乐类型、艺术特征、代表性传统音乐作品的音乐形态,以及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发展、传播、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解析论述。突出学术性、包容性与科学性,意在促进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普及与发展,推动国内地域音乐文化与民族音乐文化研究迈向纵深。
-
贡嘎向西贡嘎向西编委会2020年是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关键年份,而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正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之一。在四川省康定市贡嘎山附近,生活着一群被称为“木雅”的藏族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有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本书从地理自然和人文遗产中归纳总结,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读者介绍生活在贡嘎山下的木雅人。全书分为自然地理、文化遗产、民俗信仰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木雅的历史、与西夏的关系,木雅高雕、木雅地区明代经堂壁画、木雅民居建筑及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内容,对继承和发展当地民族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传统色郭浩,李健明 著24节气·72物候·96件手绘故宫文物·384种中国传统色 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 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 玉色有“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海天霞”“天水碧”裁作宫人衣装,有“藕丝秋半”染于唐人裙衫……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 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
博物馆里的中国宋新潮 潘守永 卢婷婷 杨莉玲 汪诗琪 崔佳 编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族文化绚丽多彩,而博物馆是我们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去处。这里的文物会“说话”,每一道纹饰、每一种工艺,都是当时社会文化的象征。通过文物,我们不仅能读出当时当地,人们有着怎样的习俗,对美有着怎样的看法,还能体会到创作艺术品的人是用一种怎样的心态,怀着怎样的好奇去探索发现。让我们走进博物馆去看一看吧,通过认识一件件国宝来了解历史,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1.打开博物馆,让国宝带你看懂中国。2.近千件文物的传奇身世,历史、自然、人文、科技……精彩故事全收录。
-
中国传统色郭浩,李健明365天,每天重拾一种中国传统色
-
四川金钱板研究钟婷婷 著巴蜀文化因其深厚的内涵和极为丰富的内容,成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探索、学习和研究巴蜀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不可穷尽的课题。四川金钱板是巴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本身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作为巴蜀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四川金钱板以其特有的方式记载和表述着蜀地的历史事件、风云人物、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金钱板是流行于四川地区的一种半说半唱、似说似唱、吟诵性极强的板诵类民间说唱艺术形式。金钱板展示出其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极具魅力的文化特性——它的唱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唱腔旋律简单质朴,表演形象生动、幽默风趣,所传唱的内容与百姓的生活非常贴近,因此成为百姓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但是目前四川金钱板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如传承人匮乏、当代人不了解,有些甚至对金钱板闻所未闻等。面对四川金钱板濒临失传的尴尬局面,作为四川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的研究工作者,笔者深感保护和传承四川金钱板是一个重要且紧迫的任务。因此,笔者选择四川金钱板作为研究的对象,希望对其所属领域、范围、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文化价值和发展状况等有所贡献。笔者从音乐学、民俗学、社会学等视角对四川金钱板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特性做出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四川金钱板研究》对四川金钱板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进行了分析、梳理和总结,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四川金钱板研究》共分八章:首章为金钱板的源流;第二章为金钱板的唱词特征;第三章为金钱板的音乐特征;第四章为金钱板的表演特征;第五章为金钱板的地域文化特征;第六章为金钱板的文化通俗性;第七章为金钱板的社会功用;第八章为金钱板的发展趋势。笔者希望通过对四川金钱板的艺术特征及文化特性的系统梳理和全面研究,可以让更多读者认识和了解四川金钱板,从而能够推动这门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为保护和发展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
艺术旅行漫步故宫博物院林深正如NASA所制的《献给所有向往星空的人》开篇的诘问“This world is never enough for was is?(这个世界对于你而言一直不足够,是么?)”,《艺术旅行漫步故宫博物院》企图面对的就是能给予此问肯定答案的人。对于物质世界不愿迷失,对于一食一寝的日常仍然怀有英雄梦想的人。企图穷尽人类文明,亦如追寻星空尽头,宇宙之极的人。或许我的讲述力度连抛砖引玉都难以达成,或许大家依然要早起打卡,挤公交上下班,但在阅读《艺术旅行漫步故宫博物院》之时我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听到心底的声音“Per Aspera Ad Astra(循此苦旅,以达天际)”。美国里根总统在1 986年关于“挑战者”号遇难时曾说:“那时他们正准备上路,挥手告别,挣脱大地粗鲁地束缚,去触摸上帝的脸颊,谢谢。”
-
海峡两岸民间服饰艺术口述史淳晓燕 著,李豫闽 编《海峡两岸民间服饰艺术口述史/海峡两岸民间工艺口述史丛书》收录了作者采访的福建畲族、福建惠安、福建蟳埔及台湾共13位民间服饰艺人的口述内容,其中畲族6位,惠安2位,蟳埔1位,台湾4位,他们均被政府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了更好地呈现客观事实和还原原始信息,作者采用了以传承人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从学艺经历、发展现状和传承创新等方面真实记录了福建畲族、福建惠安、福建蟳埔和台湾民间服饰传承人的人生经历,较为真实地呈现了民间服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群体的生存现状、困惑,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展望。
-
上海师傅周祺 著,张渊 译本画册作为对本土手作记忆的梳理,从 2006 年起开始收集各种相关资料,至今,《上海师傅》是本地目前最为详尽的一册与日常传统手工相关的城市视觉读物。本书以口述记录、插画,摄影的方式,记录 30 位分布在上海 10 余个区、镇,至今还在继续工作着的手作师傅,从竹、木、草、铁、布,纸不同材质的工艺,来呈现师傅们日常生活的样貌,以及工作经验中的智慧。全书主要呈现上海师傅的工作、生活图文,还包含了几位开设店铺的师傅,对一些渐渐退出人们生活的日常器具所表达的不舍之恋,共涉及手作日常生活用品 50 余件。
-
白茆山歌的现代传承史陈泳超 著,朝戈金 编《白茆山歌的现代传承史:以“革命”为标杆》是以田野回访为主的关于一个乡镇的民歌简史。《白茆山歌的现代传承史:以“革命”为标杆》聚焦于江南一个公认的民歌之乡,在钩沉其历史的基础上,重点通过专题调查,展现新中国成立后该乡镇民歌如何在一系列重大政治思潮中发挥作用、同时自身不断被改造的过程,用以思考民间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辨析民歌自身的体用逻辑,希望对“大跃进民歌运动”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当代文学框架中如何对待民间文学等方面,提供一个完整的案例和别样的视角。民间文学素来“无史”,一些名为“中国民间文学史”的著作,其实主要是民间文学被动的“记录史”“使用史”和“改造史”,而非主体实践的“生命史”。该书努力为一个民歌乡发掘其并不遥远的现代进程,在呈现历史过程的脉络之余,更希望展示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不同声音,从而尝试书写一部以民众自己言说为主的小区域“民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