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中国民间艺术的奇妙之旅邱璟、王昕霞、彭迪云、李民 主编本书从我国民间艺术的认知和内涵讲起,对剪纸、印染、风筝、竹编、脸谱、皮影、年画、曲艺、民间元素的现代表达、民间音乐、民间舞蹈、赣剧等典型的民间艺术形式,从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展现到制作技艺的分析、表演和传承,立体地展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传统和现状。本书不仅体现出我国民间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也对民间艺术原始资料收集与整理有一定指导意义。本书适合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相关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对民间艺术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参考。
-
东方守艺人艾江涛 葛维樱 等著青花瓷的烧制、手工皮影的刻制、传统漆器的打磨、古建筑的修复……作者带我们亲临守艺人的工作现场,以丰富的图文诠释工艺流程,细腻地呈现守艺人面对传统如何坚守手艺之道、不忘本心,传承东方艺术之美。这本书不仅是一份珍贵的记录,更是一次见证,见证在时间之外,坚守与传承的一代人是怎样用一生守护一门技艺。
-
西北皮影戏剧本语言文化研究刘琨 著《西北皮影戏剧本语言文化研究》主要选取西北地区有代表性的皮影戏曲:华阴老腔、华县碗碗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等,研究其剧本语言的用韵、词汇、语法、修辞、用字等状况,分析不同版本语言的异同,进而从语言研究角度发掘皮影戏剧本所蕴含的地域民俗文化特点及其文化功能。
-
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人口述史高舒《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人口述史》是一部口述史文集,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泉州提线木偶戏的现状、发展和未来。泉州市木偶剧团及实验剧团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曾登上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2012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并稳居中国木偶行业领军地位。全书围绕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前辈、管理、表演、编导、演奏、制作、教学七方面,以田野调查、口述记录和收集整理等研究方法,择取泉州提线木偶戏在管理保护、编剧导演、木偶表演、偶形制作、音乐舞美、教育传承等方面老中青三代突出人物的口述历史,结集成书。此书也是《漳州布袋木偶戏传承人口述史》的姐妹篇。
-
民族装饰资料集1石硕《民族装饰资料集》系列书籍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装饰纹样的多姿多彩,本册为第1册,包括布依族、侗族、哈尼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黎族、傈僳族、羌族、水族、土族、土家族、瑶族、彝族、壮族,从各民族的“典型装饰”展开介绍,以“文字 图例 纹样”形式呈现,从“装饰溯源”“装饰载体”“形式特征”“组合搭配”四个方面进行描述,配合简洁清晰的“图例”辅助说明主体“纹样”,将纷繁复杂的民族装饰以最直观的方式“讲清楚、说明白”,让民族装饰不再神秘莫测、晦涩难懂。 书籍配附纹样索引和附录色卡。所有装饰纹样均为矢量绘制,对不同载体装饰在数字表达上进行类型化梳理,并拆分单独纹样,还原图案规律与经验,使原图像材料清晰化、标准化。色卡提取了纹样搭配色值,方便读者有针对性地查阅、理解和使用。
-
东巴象形文字新茶百戏字典李瑜东巴象形文字是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本书用茶百戏中乳花别物、别以花草、注水勾画、镂纸贴盏、糁纸贴盏、糁茶去纸、下汤运匕、注汤作字、注汤幻茶、焕如积雪、叠沫成画、云脚渐开、动盏幻画、画动幻灭、光影成画、投影成画、汤面作画、汤面写字等技艺形式来演绎和呈现东巴象形文字,推动东巴象形文字的发展,让后人在建盏所盛的乳白色的高雅的茶汤中来欣赏和领略东巴象形文字的历史风采。
-
针藏刘桂芳 著所谓针箍子,其实就是俗称的针线包,也就是针的固定物。一般的针线包只是将针装入其中,或者随手插在那里,但是山西忻州一带却别出心裁地将针箍子做成了工艺品。《针藏——金漆针箍子》收集了200余件山西忻州地区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间针箍子精品,通过分类整理,以器物造型和制作工艺为主要展示要素为读者整体呈现。每件藏品后加以民间工艺制作的研究性概述和物品收藏历史小记,并绘制了线描图,丰富了藏品“背后的故事”。本书通过收藏历程的记述和对藏品特征的解读,全面阐释了“金漆针箍子”这一已经失传的民间器物的独特文化价值;对民间纹样和器物造型的独特解读和实物呈现,也为山西地方民俗研究提供了又一种真实范本。
-
新乡土彭肜, 支宇“新乡土”与“中国当代美术乡村叙事的生态转向”是中国当代架上绘画发展史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潮与现象。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土、乡村、民间、民族与生态题材的美术创作有了更大的发展。本专著着力于分析中国当代乡土美术的“生态转向”及其图像生成机制,对于我们领悟意识形态与视觉文化、文化生产与美术创作复杂关系和多重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内容包括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并附当代艺术批评家的评论文章多篇。
-
大山追魂何文豪巴山艺社创始人,全国优秀教师、画家何文豪先生,退休后居蓉城,面壁十八年,画“胡杨风骨”大型组画两百余幅,首创“螺旋皴”,尽写大漠雄浑、苍凉、粗犷的原始生态美。2018年6月在上海市政协书画院成功举办《守望人间三千年——何文豪胡杨魂绘画专题展》,讴歌了“三千年不朽”的胡杨精神(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年不朽),借以表现兵团人“最能吃苦”“最能奉献”的革命英雄主义。倍受周韶华、刘国松、杜哲森、黄宗贤、杨振国、王文甫等海内外专家学者称赞:何文豪是一位新时期“写实性画家”,有“大家气派”,其画风“既大气,又文气”,极具正能量,秉具审美特征和市场潜在价值。2018年10月,何文豪先生率巴山艺社成员重走巴山路,收集素材,历经四年的实践,克服了多次疫情封闭带来的不便,沉浸于巴人故里的人文风貌,感悟着巴人精神的坚强勇敢。眼下师生创作一百多幅巴山风情画,既是胡杨风骨的变奏曲,也是献给巴山、献给达州的一份心意。
-
北花南开田星 著本书集中展现了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田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田星在剪纸艺术上的学习、成长之路及其不同时期的剪纸作品。田星是陕西人,自幼跟随母亲学习剪纸,掌握了陕西剪纸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1991年,田星定居深圳,在陕西剪纸的基础上,融南方文化艺术于其中,创作了大量融合南北文化艺术的优秀剪纸作品。这些作品寓意吉祥、题材多样、构图饱满、形式不一,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本书共有“来自黄土高坡”“到深圳”“立志非遗”三部分内容,展现了田星学习、创作剪纸的艺术历程及其相应的剪纸作品,图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