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陶瓷工艺与漆工艺传承研究支林 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高度,深挖该区域的陶瓷工艺与漆工艺,凸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文化特色和艺术氛围,符合国家绿色环保、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陶瓷工艺与漆工艺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赣鄱先民在不同历史阶段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成就的见证,对其进行科学妥善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大的意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陶瓷工艺与漆工艺传承研究》系统研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传统陶瓷工艺与漆工艺的地域特色及技艺特征,论述了区域人才、历史文化、地缘经济对其技艺形成及传承的影响。
-
冰块里的钟雷平阳,陈流冰块里的钟
-
老手艺人郑伟文 编在清远的旧街窄巷里,有这样一群手艺人,他们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地传承着祖辈留下的这些古老的手艺,在清远这座城市绵延了百年,构成了丰厚的底蕴。《老手艺人(2018-2020)》是由清远市委宣传部、清远日报社联合出品的一本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画册。清远日报社采编团队从2018年开始,走村串巷,拍摄、采写传统的手艺人,对清远各地老手艺的传承历史、制作工艺、市场行情以及行业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图文并茂地做详尽报道。每种老手艺都附有视频,二维码也印上画册。为地方的传统老手艺,保留下珍贵的影像和文字档案。
-
玉米皮草编教程暂缺作者作者从实践中选择不同种类的玉米皮草编,采用图文结合的传授形式详细讲解。全书共分9部分,涉及玉米皮的介绍、染色、运用、造型、创意等,通过分类分课讲解,帮助草编初学者入门,尽快掌握方法和技能。所提供的作品,可以引导和增强爱好者的想象力,激发创造力。本书介绍的玉米皮草编方法简单易学,读者能全面、系统地了解制作要领。作为玉米皮草编的学习教材,具有很高实用价值。
-
手编金丝绣蒋文起 著本书借助作者传承与发展的民间缬绣艺术,以手编金丝绣工艺品的制作工具、制作创新过程,以及多种工艺艺术成品为主线,目的在于激发广大民众对中华民族传统工艺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拓展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创新思路,有效地将这一民间非物质文化艺术瑰宝永久地传承下去。同时,作者还指导学生如何将现代文化元素与民族特征元素相结合,融入手编金丝绣作品之中,使得民族民间艺术具有创新和时代感,更加有利于振兴农村经济和文化传承。
-
三重阶杭间,吴光荣 编今天“手工艺”的鉴赏和收藏,表面上看来是市场的结果,但实际上源于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行为,“材美工巧”缘何让人喜欢,手的劳动为什么让人倍加珍惜,都可以从上面的叙述中得到印证。这一部分,选择的都是目前活跃和成功的手工艺术家们,虽然他们所在的领域不一,但在艺术道路上的深度和广度却有极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已经逐渐打破实用艺术与纯艺术的界限,而走向精神的表现,或成为纯粹的造型艺术,或成为时尚的单件作品。春秋管仲说:“夫玉所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彻远,纯而不杀,辞也。”玉的这种品性,就是回到纯艺术的“工艺”。
-
江花烂漫胡中华 著,胡中华 编本书以近十年创作的作品为主。一方面体现了合川区文化馆群文工作者创作的作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他们对群文事业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全书以剧本、歌曲、美术、书法、诗歌、论文六个小辑,汇聚了群众文化服务、宣传、演艺、展示、体验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坚持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川剧小品《文化站长》,文化人写文化演文化,曾进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决赛,荣获本届艺术节“群星奖”优秀展演奖;歌曲《石榴叶子吹》,取材于传统民间习俗,蕴含新时代气息,参加第十七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荣获铜奖。全书收录的戏剧、曲艺、音乐、美术、书法和诗歌等原创作品,绝大部分曾获得重庆市级以上奖励,或是入选入展,或是公开发表。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合川区文化馆群文工作者的艺术风采和艺术灵魂。
-
四川民间佛教美术遗存研究肖卫东,邓喜军,郑轶 等 著《四川民间佛教美术遗存研究》立足于研究团队十余年的田野调研考查,呈现了四川省内包括摩崖造像、可移动佛教造像、壁画、佛教碑刻、摩崖铭文等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及作者对其的整理研究成果。作者从民俗学、文献学、文字学、宗教学、艺术学等角度,运用多重研究方法,为广大读者奉献了古代四川地区社会、历史、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及教育学等领域的众多宝贵材料。尤其书中对佛教美术的分类研究,有助于巴蜀区域美术史研究的充实与完善,这些成果对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历史文化有着重要价值。书中收录了200余幅精美佛教造像田野照片,其中的部分原造像因各种原因已不复存在,故尤为珍贵。此外,《四川民间佛教美术遗存研究》运用了AR等数字技术,对古代作品进行3D还原,使得该书内容更具直观性和趣味性,从贤达学者到中小学生,都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了解该书内容,身临其境地感知这些佛教美术作品的魅力。
-
湘西通道侗锦艺术及创新传承陈晓玲,彭小琴,肖乐香 著2008年6月,湘西通道侗锦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侗锦的传播与传承主要是靠口口相传,受到了时间、空间及地域限制,精美的侗锦停留在静态藏品的展示状态。如何通过研究现有资料,开展保护性传承、创新性应用,从而激发侗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活状态,是必须进行研究的课题。本著作通过田野调研、走访传承人及资料考证,运用大量当地实拍侗锦图片资料进行分类对比,来研究湘西通道侗锦的艺术特点及织造技艺。首先,分析概括通道的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艺术土壤等,认识和理解侗锦产生与传承的背景;其次,整理民间侗锦,分析湘西通道侗锦产品种类及其图案、色彩、哲学思想、美学寓意等总体特征及其与现代文化的关联,将图案纹样归纳为动物类、植物类、人文类、景观类、生产生活类,从形式美与内涵美方面解读湘西通道侗锦的艺术特征;再次,从侗锦织造技艺角度,整理侗锦织造原材料与工具,梳理侗锦织造工艺流程,分析基本图案结构及其组织意匠图;最后,根据田野调查研究湘西通道侗锦的销售经营模式、从业人员现状、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侗锦创新性发展、保护性传承的策略,从设计原则、设计思路方面就如何应用侗锦艺术、设计侗锦创意产品进行侗锦的创新,并结合案例分析,将侗锦带入现代化生活,融入当今社会大背景下产生新的价值,提升侗锦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一方面为湘西通道侗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研究参考成果;另一方面为湘西通道侗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传承提出新思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
-
民间艺术与设计陈丽伶 著本书着重于研究如何将民间艺术应用于现代设计,更好地实现对其传承与创新。从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民间艺术的创作特点、民间艺术的现代设计方法、民间艺术的设计策略、民间艺术的设计本土化、民间艺术的案例分析、民间艺术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研究民间艺术与设计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探究设计发展存在的内在规律,明确民间艺术的传承对设计实践起到的积极推动与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