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黄河之跷唐冠珍 著山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老的黄河文化铸就了动人心魄的民间艺术——山西社火高跷。山西境内各地的高跷种类繁多,从地区研究范围来看,自晋北的忻州市,经太原市、晋中市向晋南临汾市、运城市,再延展至晋东南晋城、长治市方向,遍布黄河流域山西省整个地域。通过对山西地域11种重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类别中高跷项目的实地调研和提炼,可以看到山西社火高跷原生性传承的艺术内容,以及在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有效保护的文旅、文教、文博融合模式的初步探索。因此,本书对把握黄河流域山西地域社火高跷的整体性、独特性提供了参考,并对深化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舞台创作实践性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
文水鈲子武晓辉文水鈲子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源于祭祀祈雨文化,在演奏乐器、鼓谱、表演形式以及服饰、道具等多个方面都显示出华夏农耕文化的特色。文水呱子是我国历史文化瑰宝,是山西锣鼓艺术珍品,号称山西锣鼓三绝,这一具有浓郁黄土风情的民间文化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继承、发展和创新,赋予古老艺术新的时代元素。随着对民间艺术的不断拓展,其生存空间也日益丰富。
-
左权小花戏刘红庆 弓宇杰小花戏产生于太行山巅的左权县(原名辽县),是流布于左权县及其附近的榆社、和顺部分地区的一种汉族歌舞小戏。它以歌抒情,以舞传神,以扇表意。每逢节会喜庆祭奠之时,他们走街串巷,或到庙中,或在广场活动。小花戏是在闹“社火”中,由民歌小调到扭唱,进而发展成了歌舞小戏,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左权小花戏的历史、形成、特征和类别属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如何将小花戏弘扬并传承的。
-
祁太秧歌刘红庆 弓宇杰《祁太秧歌》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太秧歌,作者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把祁太秧歌的发展历史、存续现状,主要传承人的当下状况等内容一一呈现给读者,全书内容丰富翔实,叙述详略得当,具有知识性、科普性、艺术性,充分展示了山西的民间文化。
-
陕西民间美术概论徐伟内容简介: 在华夏大地上,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早在原始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声息繁衍。而陕西地区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是全国的中心和文化艺术最发达的地区。 陕西民间美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它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审美体系,被历代劳动者承袭而积累下来。陕西民间美术其自然性和自发性,是它发生和发展的主要特征。民间艺术家们以这些艺术作品来表现陕西地区人民的生活民俗。凭借他们的直觉、印象、记忆和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去把握对象,使艺术品所塑造出的形象大大区别于自然原型。这些艺术造型在气质上直率、自然,不拘泥、不做作,生动、亲切,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曲折离奇地寄寓于形象之中。寓理于情、寓情于形,朴中见巧,粗中有细,朴拙幽默是陕西民间美术的特点,充分体现出陕西地区劳动人民的智慧与高尚情操。
-
左权开花调毛瑞环 树难栽襄垣炕围画涵盖传统重彩炕围画的全部结构和要素,2008年凭借其典型的全套型特征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襄垣炕围画》从襄垣一地的文化生态入手,钩沉历史遗痕,讲述其独特的色彩、构架及制作工序,展现炕围画艺术的传承,以期解读影响襄垣一地乡村社会文化的密钥,进一步探索现代乡村建设背景下炕围画的未来发展之路。
-
莲花落田家宾莲花落是中国曲艺最古老的形式之一,源于隋末唐初,本书追根溯源,讲了莲花落在山西中部的发展源头和晋中莲花落的历史发展脉络,较为完整地阐述了晋中莲花落的艺术特色,真实还原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曹强先生整理、挖掘、保护晋中莲花落,并创立、发展太原莲花落的过程,以及太原莲花落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
平遥纱阁戏人杨婕纱阁戏人是流行于山西平遥的一种纸扎艺术,集彩绘、剪纸、雕刻、戏曲等多种艺术综合于一体。它将泥塑纸扎后的戏剧人物放置在木阁制作的戏台内,内部还装有屏风、隔断、砌末,与三到四个戏剧人物组成一出出精彩的戏剧场面,犹如浓缩版的戏剧舞台,供人欣赏。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既是地方戏曲与商业经济发展变迁的见证者,也是地方民俗文化与民间美术的表达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本书以纱阁戏人的生成、演变与传承为脉络,探讨纱阁戏人与地方社会和民众在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的互动关系,关注并反思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试图为纱阁戏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之道。
-
绛州鼓乐毛瑮 毛上虎绛州鼓乐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据传绛州鼓乐源于先秦,盛于明清。绛州鼓乐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演奏起来宏厚博大,气势磅礴恢宏,声韵铿锵,粗犷豪放而有力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地方文化的喜爱也愈加深厚,绛州鼓乐逐步发展成为名城新绛的名片。本书用五章全面完善地诠释了绛州鼓乐,其中包括绛州鼓乐的历史地理属性、民间文学考证、艺术特点、绛州鼓乐的传承、社会影响等。
-
岚县面塑卫才华岚县独特的历史文化空间,孕育了活态文化遗产的县域样本——岚县面塑及岚城供会。《岚县面塑》以“岚县面塑”为研究对象,融入社会史、文化史、经济史等学科研究范式,聚焦“岚县面塑”的艺术形态,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保护,通过梳理岚县面塑的演变轨迹,解读岚县面塑的文化密码,从而挖掘其鲜活生动的文化内核,以期进一步探索“岚县面塑”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