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重点科技领域前沿态势报告2020刘琦岩 等 著人类知识的前沿是产生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场所,一个民族与科技前沿的关 系也喻示着她与未来的关系。关注科技前沿,识别创新动向,甄别变革性机会,是 科技情报工作的基本功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 不断加快,对科技情报服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作为我国的国家公益性科技 信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于2006年组织落实《国 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成立了“重点科技领域课题组”, 启动了国家重点科技领域的前沿跟踪、专题深度分析与研究工作,密切关注国际重 要前沿领域部署与进展,支撑科学决策。15年来,重点科技领域课题组在实践中逐 渐形成了“事实型数据+专用方法工具+专家智慧”的科技情报研究方法和框架体系, 在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在实践中,以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为宗旨,紧跟 全球科技创新服务趋势和潮流,逐渐确立了以“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生物 医药、信息技术”等为重点的研究方向,建立了对战略部署、政策措施、技术进展 及发展趋势、产业动向等前沿动态进行重点跟踪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小核心、大 网络”的研究群,完成高质量的深度分析研究报告、战略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百余份, 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撑。当前,立足新科技革命浪潮潮头,各领域涌现出众多前沿技术和新兴技术。创 新驱动发展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科技交叉前沿领域成为带动科学重大 发现和突破的前沿阵地,将引领未来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与此同时,按照创新 的内在逻辑,不断探索开发与建设科学技术的新知识体系和新研究方法,成为科技 情报服务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众所周知,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 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 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巧,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 物质装备。科学体系由命题性知识融合而成,基本上是围绕宇宙演变、物质结构、 生命起源、意识本质这4个世界本源性的“根问题”展开探索的;技术体系是指令 性知识的汇集,相关新知识围绕着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生物技术、信息技 术这五大“前沿线”加速展开。今天,这4个科学“根问题”和五大技术“前沿线” 仍将是酝酿原创突破和颠覆性技术最为可能的创新空间。如何通过实时的科技情报监测、预测与响应体系建设,支撑未来前瞻性部署研 究可能产业化的颠覆性技术,成为当前我国科技情报事业的主要挑战之一。为此, 围绕中信所国家国际创新战略智库、国家科技资源大数据中心、国家科技信息资 源综合利用与服务中心(简称“一库两中心”)的建设目标,面向未来大数据驱动 的科技情报服务,中信所重点科技领域课题组以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 向的六大前沿技术——软体机器人、神经形态芯片、脑机接口、类石墨烯二维材料、 基因编辑、钙钛矿太阳电池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度分析。研究以专利、论文、 科技项目、投融资、学术会议、科技论坛等科技数据和信息为基础,从发展历程、 观点与碰撞、竞争与合作、未来展望4个维度深入分析了技术的内涵与外延、发展 脉络、政府支持、专家观点、市场情况、区域竞争与合作、创新主体、人才等, 展望了前沿技术的发展前景,提炼出未来技术发展尚需解决的问题和方向,探讨了 全球背景下开放合作对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我国发展上述前沿技术领域的 建议。
-
闲情偶寄图说[清] 李渔 著,王连海 注《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包含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内容论及戏曲理论、演艺实践、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物古玩、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是中国古代人民丰富生活的写照,也是文人生活的提炼总结。 这部《闲情偶寄图说》以芥子园本为底本,校以翼圣堂本,对人名、地名、典故、工艺、术语等进行了注释,是方便阅读的可靠读本。书中还插入了大量图片,以期用图说的方式对《闲情偶寄》进行解读。书中所选图片或来自出土、传世文物,或源自古代版刻、民间实物,或是民俗活动、手艺过程的记录,图片下的详细解说能以细微、多元的视角对原书内容进行阐释,是一部图文并茂、图文互补的经典。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书系 蒋智南水彩蒋智南 著水彩它起源于欧洲,19世纪末传入中国。水彩绘画方式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极为相似,因此中国画家们对于水彩画的创作,对水的掌控能力更为突出,与水墨画的融合也更好。百年间水彩画在中国被赋予了新的色彩,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人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蒋智南教授可谓是中国水彩画的一颗新星。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的水彩绘画系统教学方式。书中详细介绍了水彩的绘画过程,以及作者多年创作的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书中包含了作者大量的创作作品,可供读者直观地了解水彩艺术创作的表现方式。
-
黑陶文化的艺术符号破译尹杰 著艺术中的符号往往是以不确定、不规则的普通符号组合而成的,每一次组合都有不同的意义,所以它没有确定、普遍性的意义表现,来呈现我们所感知和未知的事物中那些隐蔽的、我们认为存在或不存在的事物。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符号作为传递意识的载体,对它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但是,符号化的思维、符号化的行为,仍被认为是人类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形式,人类对文化现象的研究也使人类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符号活动。在文化意识的范畴里,艺术是用形象来表示观念的符号。因此,人类的文化世界也可以认为是人所构成的符号世界。艺术把形象放入意念世界中,在人们共识的、约定的符号形态中,从一种表现中产生另一种表现,在一种理念中构建另一种理念,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复杂的事物。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则、模式组成不同的符号,以表达完全不同的意念,使传递意念的形式呈现多样化。我们将符号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运用到艺术活动中,其作用是从更深层面上探究艺术这一符号所代表的内在意义,揭示艺术与人、艺术与自然的联系,把握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构成关系,来表达无形或有形的设计概念,从而获得人的审美经验和情感以艺术符号形式的输出。 本书基于黑陶文化的艺术符号破译,通过研究黑陶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解析及案例分析,诠释黑陶文化中艺术符号所体现的艺术价值及存在意义,同时探索黑陶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
一豆灯火朱艳君 著,朱艳君 编本书是一部关于环县道情皮影艺术传承人的采访实录。环县道情皮影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作者采用口述史的理论和方法,对11位环县道情皮影传承人进行了采访,在将每一位口述实录整理成文本的同时,又撰写了相关的采访手记。本书细致地记录了道情皮影背后的艺术技艺、文化内涵与传承人的实践,呈现了道情皮影的独特魅力;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翔实,为试图了解和研究环县道情皮影艺术的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
改造与断裂袁守云 著本书围绕鲁庄手工造纸这个乡村手工艺研究样本,梳理其六十年来的兴衰沉浮。我们在感叹以现代工业化、合作化生产为发展方向的改造带给这群乡村手艺人的个人命运波折的同时,也反思市场环境与政策权力的双重机制下传统手工技艺的现代之路,拓展了对中国本土造物经验向现代设计转型的研究视角。
-
非遗之美王传东 著非遗之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赏析(2)是非遗之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赏析(1)同系列图书。本套图书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收录了山东200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齐鲁大地的这些宝贵财富完好的记录下来。本套图书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收录了山东200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齐鲁大地的这些宝贵财富完好的记录下来。本套图书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收录了山东200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齐鲁大地的这些宝贵财富完好的记录下来。
-
做宣纸曹光华 著《做宣纸》是我国首本以图说的形式介绍宣纸技艺的图书,从做宣纸的每一道工序展开探讨了我国传统制纸工艺的独特面貌。作者从传承与实践的角度出发客观细致地描述了宣纸技艺作为非物质遗产的魅力。全书图文并茂,共八个工序完整呈现宣纸制作的过程,力求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我国这一独有的手工造纸的“活化石”,自觉地发起对于我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
手编金丝绣蒋文起 著本书借助作者传承与发展的民间缬绣艺术,以手编金丝绣工艺品的制作工具、制作创新过程,以及多种工艺艺术成品为主线,目的在于激发广大民众对中华民族传统工艺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拓展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创新思路,有效地将这一民间非物质文化艺术瑰宝永久地传承下去。同时,作者还指导学生如何将现代文化元素与民族特征元素相结合,融入手编金丝绣作品之中,使得民族民间艺术具有创新和时代感,更加有利于振兴农村经济和文化传承。
-
三重阶杭间,吴光荣 编今天“手工艺”的鉴赏和收藏,表面上看来是市场的结果,但实际上源于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行为,“材美工巧”缘何让人喜欢,手的劳动为什么让人倍加珍惜,都可以从上面的叙述中得到印证。这一部分,选择的都是目前活跃和成功的手工艺术家们,虽然他们所在的领域不一,但在艺术道路上的深度和广度却有极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已经逐渐打破实用艺术与纯艺术的界限,而走向精神的表现,或成为纯粹的造型艺术,或成为时尚的单件作品。春秋管仲说:“夫玉所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彻远,纯而不杀,辞也。”玉的这种品性,就是回到纯艺术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