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城市感性家具褚军刚,许月兰,赵晓路 著本书针对城市感性家具的研究是个全新的命题。 力国围绕城市感性家具的面流,发展脉络、设计方法、技术与材料等展开表述,形成一个设计研究的理论框架。书中较多笔墨落在对整个体系的思考上,没有放在很具体的设计方法和营法技法的研究上.这部分的内容将随着对城市感性家具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未来不断加以完善。
-
京剧服饰制作技艺研究李薇 著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京剧服饰也是我国众多戏曲服饰中的经典样式,它囊括了不同历史时代的服饰特征,也融合了各种经典的传统手工技艺,如服装中不同类型的经典刺绣、盔帽中的传统点翠技艺、靴鞋中的鞋翘制作技艺等,是我国戏曲服饰中的集大成者。本书主要从京剧服装的结构、裁剪与制作工艺,以及每一款型所搭配的传统纹样等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剧装所搭配的盔帽与靴鞋的制作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步介绍,以此期望能够把这些传承千年的宝贵手工艺记录下来,更希望能够给予植根于新时代土壤的这些传统手工技艺更大的发展空间。
-
吉祥剪纸 百牛纳福袁升科 著该书为2021年农历牛年量身定做,以教授读者学剪十二生肖中的“牛”类剪纸作品为主。十二生肖与中华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书的出版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同时,该书也是“吉祥剪纸”系列图书的补充,其受众群以青年为主,是一套入门教程类剪纸书籍。书中的内容分为教程和作品赏析,这些剪纸作品多用寓意、谐音和象征的手法来进行创作,形象生动逼真、推陈出新,将民俗吉祥语句和现代美学意识相融合。寄语人们吉祥寓意,美化人们的生活。
-
中国弦乐史研究七十年张晓娟 著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弦乐史研究”,其主要以文献的形式呈现出来。本书以1949—2019年间中国正式出版的论著、音乐学术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中有关中国弦乐史研究的成果,以及国内外学者发表的与中国弦乐史研究相关的观点、学说、理论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它们的整理、分析,研究中国弦乐的演变、发展及其规律,揭示在不同时期弦乐史文献观点的变化,以及历史事实与理论探索的关系
-
美术民间工艺作品集陈旭 编《美术民间工艺作品集》一书收录李林伯等54人美术作品82幅,赵慧玲等15人民间艺术作品32幅,均为盐池县籍人物的代表作品,跨度前后达60年,95%的作品是反映改革开放新时代作品。这些作品用色彩和线条从不同角度讴歌了盐池老区风土人情、地方特色、文化生态,是盐池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美术工艺作品专辑。代表了盐池县较高的艺术水准。许多作品在笔墨技巧、意境开掘诸方面有很多尝试与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
-
匠心传承王春法 编漳州木偶头雕刻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极富特色的艺术瑰宝,2006年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氏家族木偶头雕刻是漳州木偶头雕刻的典型代表,徐竹初被认定为此项技艺的全国代表性传承人,徐强为福建省代表性传承人。漳州木偶雕刻及制作的流传是以师徒相继的形式,尤其以家族传承为主,其中徐氏木偶作品以福建“北派”布袋木偶为主,兼及提线木偶、铁枝木偶,表情丰富细腻,衣饰精致严谨,在二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得闽南人的喜爱。徐竹初、徐强先生在秉承祖辈传统技法的基础之上,融入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体察与思考,兼顾舞台表演与审美欣赏的双重需求,在木偶造型和神态的表现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与改良,塑造出大量超过前代的木偶艺术精品。国家博物馆举办“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本身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本次展览分为“雕偶世家——徐氏木偶雕刻的传承”“以形写神——徐氏木偶形象”两个单元,共展出作品300余件,全面展示徐氏木偶雕刻的技艺传承、艺术表现和艺术风格,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大力弘扬潜心手艺、甘于清苦、传承文化的大国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坚定文化自信,努力营造人人保护文化遗产的生动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新贡献。
-
苗族泥哨郭晓节 著苗族泥哨独特的造型与特色,体现了苗族民间工匠的创造力,富有艺术观赏性,对于这样一个珍贵又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更值得保护和传承。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民族复兴和工匠精神,因此我们有责任对苗族泥哨进行文化研究、多元性保护及传承人培养。同时,结合时代变迁,在新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中,吸取苗族泥哨的造型、色彩、纹样等优秀元素并大胆创新,不断充实当今时代内涵,让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使苗族泥哨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展示其现代魅力。同时,增强新生一代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促进其对苗族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视、保护和传承。
-
记住乡愁王春法 编民间手工艺术是民族活态的灵魂,涉及到普通百姓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有着浓郁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其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取向和对艺术精神的追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书收录柳编、陶瓷、印染、刺绣、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近十种,反映农耕时期我国北方地区适应天时、地利、材美、人和而诞生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认知方式,阐释齐鲁民生造物中蕴含的科技智慧和工匠精神,展现齐鲁礼仪典范与优良家风在民间器用当中绽放的人文活力与审美意蕴,揭示传统齐鲁人家的生存之道与理想愿景,助力当代乡村振兴与文化弘扬。
-
土家族民间美术罗彬,辛艺华 著首次全面综合地介绍土家族民间美术,从中探寻土家族民间美术中的审美形态,功能结构,符号象征意义及其文化精神,论述土家族民间美术不同样式的风格特征和表现形式。以具体翔实的图像资料向我们展示出土家族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充分体现了土家文化的精神。本次增订,一方面对初版不足及疏漏处加以改正,同时在田野考察部分增加一个印张,使鄂西傩面研究有进一步突破。
-
海峡两岸民间服饰艺术口述史淳晓燕 著,李豫闽 编《海峡两岸民间服饰艺术口述史/海峡两岸民间工艺口述史丛书》收录了作者采访的福建畲族、福建惠安、福建蟳埔及台湾共13位民间服饰艺人的口述内容,其中畲族6位,惠安2位,蟳埔1位,台湾4位,他们均被政府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了更好地呈现客观事实和还原原始信息,作者采用了以传承人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从学艺经历、发展现状和传承创新等方面真实记录了福建畲族、福建惠安、福建蟳埔和台湾民间服饰传承人的人生经历,较为真实地呈现了民间服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群体的生存现状、困惑,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