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绣苑撷英陈红英 著全书围绕苏绣艺术为主题,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全书梳理了从史前至近代以来刺绣的基本发展脉络,通过一些苏绣名家及其作品,讲解苏绣中常用的一些专业术语;分析了苏绣的制作工艺,介绍了苏绣的工具与材料、常用针法等内容;分析了苏绣的构成要素,如题材、造型、色彩;归纳了苏绣的艺术特色,包括形式美、技艺美、意蕴美;剖析了各类不同题材的苏绣作品的构图、针法、色彩、意境等构成要素。从而让读者对苏绣艺术形成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
唐嘎雅罗斯拉夫·莱贝丁斯基 著,王策 译《唐嘎》是雅罗斯拉夫·莱贝丁斯基教授众多作品中的一部,该书2001年由法国巴黎漫步出版社出版。“唐嘎(tamga)”是欧洲学术界从阿尔泰语借来的词汇,用以指称一种非具象性的标志(emblème)。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族主要把它用作所有权的标记和“纹章(armoires)”,在他们的影响下,某些邻近的定居民族也受到了熏染。显然,纪元之初唐嘎即已出现,它们在蒙古地区一直沿用至今;而稍早之前,部分中亚的突厥语民族也还在使用。使用唐嘎这一标志系统的历史极其漫长,并且在今天也还有延续;这让我们得以开展有益的历时性比较。由此,古代操伊朗语的游牧民族[萨尔马泰(Sarmates)、阿兰(Alains)、塞人(Saces)等]的唐嘎,就极有可能是后来操阿尔泰语(突厥语和蒙古语)游牧民族所用的唐嘎的原型,并为后者的起源提供了说明。反之,我们也可以根据近现代中亚、蒙古和北高加索地区使用唐嘎的情形,对古代的文化做一定程度上的推理,在做这样的推理时,要有种种的约束,并且也理应保持适当的审慎。
-
手艺深描荣树云 著人类学是以田野调查与文化整体观为研究范式的学科,只有将传统手工艺放置在鲜明的语境中,才能看清社会转型与手工艺变迁之间的关系。当空间维度中的“田野”与历史维度中的“田野”进行叠加的时候,人类学家如何利用“器物”“文献”“口述史料”等介入“历史事件”对其“深描”并进行民族志书写,对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范式来说将是一种新的挑战。本书旨在通过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以社会转型对杨家埠木版年画生命样态产生的影响为思考线索,从国家、市场、文化、技术四个维度,就迈向现代性本土化的民间艺术、从遗产到资源理论的社会实践、国家在场与理性小农的互惠与博弈、知识分子对民间艺术的介入与影响四个方面,探讨社会转型与传统手工艺变迁的关系。
-
独弦琴—京岛海韵黄羽 著《独弦琴 : 京岛海韵》是一部多媒体图书,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扶持项目、广西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点文化建设项目 “非遗广西”丛书中的一册。作品以独弦琴为写作对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读者普及独弦琴的历史发展脉络、结构、曲目、非遗传承人故事等,生动形象地传播京族独弦琴艺术文化、京族文化,旨在保护、传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图书配套使用多媒体技术,将独弦琴的音频、视频导入,读者扫码即可领略独弦琴的独特艺术魅力。
-
陶瓷艺术欣赏与绘画研究陈羿州 著本书对中国陶瓷艺术欣赏与绘行了详细的研究,书中分六章。章是中国陶瓷的绪论,其括对中国陶瓷的概括以及审美价值的阐述;第二章是对中国陶瓷发展的讲述,阐述了由陶到瓷的演变;第三章是讲述历来中国陶瓷艺术作品欣赏,其含了宋代前、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乃至民国时期的陶瓷艺品;第四章是中国陶瓷绘画的解读概况,感受不同的文化与陶瓷工艺相融合;第五章是针对中国陶瓷绘画装饰做了讲述;第六章是讲述中国陶瓷与外国文化艺术的交流影响。
-
秀山花灯余继平,杨正斌 编一本采用人类学主位视角的民间艺术理论方法,由研究学者与花灯艺人共同书写的民族民间艺术志书。从灯的本质“火”出发,对秀山花灯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梳理,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的角度,为今后秀山花灯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
蒙古族传统美术刺绣乌力吉 主编暂缺简介...
-
硖石灯彩传统纹样王维莎 编硖石灯彩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海宁大地发生、发展、演进,并大放异彩,自有其内因与规律可寻。更重要的是,与当地众多文化工作者怀揣满腔热情,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有直接的关系。《硖石灯彩传统纹样》一书的编撰出版,就是他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执着深耕、潜心钻研、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成果体现。本书聚焦于硖石灯彩的历史梳理、内涵挖掘、艺术表现、特征凝练、经典赏析诸方面,体现了完整的专题研究架构、学术研究水准以及作者良好的专业素养、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
-
清末手工艺近代化研究陈聪 著清末,一个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技术巨变的阶段,手工艺也在历史的行进中发生、发展,并进入了一个拓展与转变的新阶段,对此阶段的手工艺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有助于厘清历史,认清进程,并最终指向当下。本书围绕“手工艺近代化”这一主要概念,以清末时期手工艺文化、手工艺体系、手工艺人以及手工艺品的变化发展为切入点展开。清末中国的社会变动与政治变动之深广,带动了生活在这种激荡旋涡中的管理者与手艺人,而他们是如何认识到社会环境的变化?又如何寄期望手工艺在社会变化中起到何许作用?并将这些融入自觉或不自觉的意识当中,进而改变手工艺发展方向?本书基于以上问题予以归因并深入进行剖析,将清末手工艺放置于大历史观之下进行横向与纵向发展比对,在其与社会文化、国家策略、教育模式以及组织形式的相互关系中探寻其在近代化过程中反映出的一系列现象与特征,探寻手工艺近代化这一由“传统”到“近代”的转换过程。
-
手艺图典王洪洲 著《手艺图典》摄影图文集系统记录了2009-2019年间皖北乡村当下近百位坚守传统技艺手艺人的生存状况,书中主人公的身份都是农民。这是摄影家王洪洲先生多年来倾心尽力、念兹在兹的“当代皖北乡村社会生活史系列丛书”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