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夏甄陶文集·第三卷:中国认识论思想史稿(上卷 共6卷)
作者:夏甄陶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6-01
ISBN:9787300136561
定价:¥8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1998年与下卷一起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夏甄陶文集(第3卷):中国认识论思想史稿(上卷)》阐述了中国自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的主要哲学流派或哲学家的认识论思想。作者夏甄陶一方面根据充分的资料,力图阐明这些哲学流派或哲学家的认识论思想的本来意义;另一方面又注意结合现代认识论发展的特点,注意从这些哲学流派或哲学家的认识论思想中,探索对现代认识论研究具有启迪意义的征兆、胚胎、萌芽。
作者简介
夏甄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1931年4月1日生于湖南安化。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马列主义研究部,分配到北京地质学院从事教学工作。1975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室副主任,研究生院哲学系主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984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5年调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秘书长、副会长及认识论分会会长,中国入学学会副会长。1988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认识论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人学。
目录
引言
第一篇 春秋战国时期的认识论思想
第一章 孔子论知、学、思、行的认识论思想
第二章 孙子“知彼知己”的军事认识论思想
第三章 墨子“以众之耳目之实”为基础的经验主义认识论
第四章 《老子》“同于道”的直觉主义认识论
第五章 孟子“不假外求”、“反求诸己”的内省认识论
第六章 庄子学派“知之能登假于道”的神秘主义“真知”论
第七章 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的认识论观点和方法论原则
一、惠施“历物十事”中整体性的认识论观点和方法论原则
二、公孙龙“正名实”思想中分析性的认识论观点和方法论原则
第八章 后期墨家“以其知遇物而能貌之”的认识论思想
第九章 稷下道家学派“修之此”以“知彼”的认识论意义
第十章 苟子以“解蔽”为任务的认识论体系
第十一章 韩非“缘道理以从事”的认识论学说
第十二章 《易传》关于《易》的起源、意义和作用的认识论解释
第二篇 秦汉之际至隋唐时期的认识论思想
第一章 《黄老帛书》“执道循理”的认识论观点
第二章 《淮南子》“求是”即“求道理”的认识论学说
第三章 董仲舒“观物”、“察身”以“求天意”的神秘主义认识论
第四章 扬雄“多闻见而识乎正道”和“强学而力行”的认识论观点
第五章 王充“实知”、“知实”的认识论
第六章 何晏、王弼玄学体系中的认识论观点
一、何晏“道不可体,故志之而已”的信仰主义认识论观点
二、王弼“忘言”、“忘象”以“得意”的神秘主义认识论思想
第七章 郭象“以不知为宗”的蒙昧主义认识论思想
第八章 嵇康“求之自然之理”以“推类辨物”的认识论观点
第九章 杨泉对于扩大认识论研究的对象性基础的贡献
第十章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认识论思想
一、道安“明本无义”的性空学说
二、慧远“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的法性论
三、僧肇“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的般若无知论
四、竺道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和“顿悟成佛”的理论
第十一章 范缜“形质神用”理论的认识论意义
第十二章 隋唐时期的佛教认识论思想
一、智〈岂页〉天台宗的“了了见于佛性”的止观学说
二、玄奘、窥基法相宗识体自我对置、自我结合的唯识学说
三、法藏华严宗关于离妄觉真即是“如来境界”的“妄尽还源观”
四、慧能派禅宗“以无念为宗”、“证本心佛”的顿悟成佛论
第十三章 韩愈、李翱道学思想中的认识论观点
一、韩愈“学所以为道”的认识论观点
二、李翱复性成圣的直觉主义认识论
第十四章 柳宗元、刘禹锡天人相分思想中的认识论观点
一、柳宗元“力足者取乎人”、“足乎道”的认识论观点
二、刘禹锡关于“人之能胜天之实”的认识论分析
后记
第一篇 春秋战国时期的认识论思想
第一章 孔子论知、学、思、行的认识论思想
第二章 孙子“知彼知己”的军事认识论思想
第三章 墨子“以众之耳目之实”为基础的经验主义认识论
第四章 《老子》“同于道”的直觉主义认识论
第五章 孟子“不假外求”、“反求诸己”的内省认识论
第六章 庄子学派“知之能登假于道”的神秘主义“真知”论
第七章 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的认识论观点和方法论原则
一、惠施“历物十事”中整体性的认识论观点和方法论原则
二、公孙龙“正名实”思想中分析性的认识论观点和方法论原则
第八章 后期墨家“以其知遇物而能貌之”的认识论思想
第九章 稷下道家学派“修之此”以“知彼”的认识论意义
第十章 苟子以“解蔽”为任务的认识论体系
第十一章 韩非“缘道理以从事”的认识论学说
第十二章 《易传》关于《易》的起源、意义和作用的认识论解释
第二篇 秦汉之际至隋唐时期的认识论思想
第一章 《黄老帛书》“执道循理”的认识论观点
第二章 《淮南子》“求是”即“求道理”的认识论学说
第三章 董仲舒“观物”、“察身”以“求天意”的神秘主义认识论
第四章 扬雄“多闻见而识乎正道”和“强学而力行”的认识论观点
第五章 王充“实知”、“知实”的认识论
第六章 何晏、王弼玄学体系中的认识论观点
一、何晏“道不可体,故志之而已”的信仰主义认识论观点
二、王弼“忘言”、“忘象”以“得意”的神秘主义认识论思想
第七章 郭象“以不知为宗”的蒙昧主义认识论思想
第八章 嵇康“求之自然之理”以“推类辨物”的认识论观点
第九章 杨泉对于扩大认识论研究的对象性基础的贡献
第十章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认识论思想
一、道安“明本无义”的性空学说
二、慧远“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的法性论
三、僧肇“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的般若无知论
四、竺道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和“顿悟成佛”的理论
第十一章 范缜“形质神用”理论的认识论意义
第十二章 隋唐时期的佛教认识论思想
一、智〈岂页〉天台宗的“了了见于佛性”的止观学说
二、玄奘、窥基法相宗识体自我对置、自我结合的唯识学说
三、法藏华严宗关于离妄觉真即是“如来境界”的“妄尽还源观”
四、慧能派禅宗“以无念为宗”、“证本心佛”的顿悟成佛论
第十三章 韩愈、李翱道学思想中的认识论观点
一、韩愈“学所以为道”的认识论观点
二、李翱复性成圣的直觉主义认识论
第十四章 柳宗元、刘禹锡天人相分思想中的认识论观点
一、柳宗元“力足者取乎人”、“足乎道”的认识论观点
二、刘禹锡关于“人之能胜天之实”的认识论分析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