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心力衰竭
作者:张健 等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6-01
ISBN:9787117140096
定价:¥12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健教授和陈兰英教授主编的《心力衰竭》一书,从多个方面对心力衰竭的基础和临床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论述,是将心力衰竭的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不可多得的专著。本书作者均为在这一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书中详尽介绍了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和病理改变;深入阐明了心力衰竭基础研究的进展,从心力衰竭的神经体液机制、细胞和分子机制、代谢机制到基因组学等多个层面介绍了相关研究的成果;对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讲解新颖独特,既结合循证医学指南,又有自己独到的观察和思考。本书还介绍了其他类似书籍较少涉猎的内容,如心力衰竭的康复运动、心理问题、护理和疾病管理等。全书内容深入浅出,层次分明,图文并茂,可读性强,适于作为心力衰竭诊治的案头丛书及相关学科医生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张健,男,1962年9月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医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重症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急重症中心常务副主任,心力衰竭监护病房主任。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心力衰竭学组组员、学组秘书。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卫生学会临床学组副主任委员。任《中国循环杂志》常务编委、《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委、《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编委。重视临床实践,多年来主要致力于心血管病急危重症和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强调临床科研,曾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国家公益性基金等多项科研工作。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如JACC、《中华医学杂志》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著20多篇,主编著作1部。陈兰英,研究员。1962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先后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和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长期从事心血管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1982年、1989年和1998年分别赴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研究生物膜和酶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促酰化蛋白与脂代谢关系共3年。近十几年主要围绕高血压心肌肥厚细胞分子机制进行相关基因分离、克隆与功能,信号传导途径与调控,细胞凋亡以及转基因动物等研究。曾先后主持了国家七五、八五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973参加课题等20个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参加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4部;作为项目负责人曾获部二级奖4项,国外获奖1项。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同年享受国家政府津贴),已培养毕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名。曾任国际心脏病学协会(ISFC)细胞及分子心脏病学委员会委员,第4~6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国际心脏研究学会(ISHR)中国分会理事和第8届北京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现任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国循环杂志》特邀顾问。
目录
第一篇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第二篇 心力衰竭的病理学基础
第三篇 心力衰竭的神经体液机制
第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与心力衰竭
第二章 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系统与心力衰竭
第三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心力衰竭
第四篇 心力衰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第一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心力衰竭
第二章 炎症与心力衰竭
第三章 细胞外基质与心力衰竭
第四章 细胞死亡与心力衰竭
第五章 microRNA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第五篇 心力衰竭的代谢机制
第六篇 基因表达组学与心力衰竭
第七篇 慢性心力衰竭的基因转导治疗
第八篇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临床评价
第一章 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综合征
第二章 心力衰竭的诊断程序和评价方法
第三章 右心衰竭
第四章 舒张性心力衰竭
第五章 老年心力衰竭
第六章 心力衰竭时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
第九篇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第一章 利尿剂
第二章 洋地黄类药物
第三章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第四章 B受体阻滞剂
第五章 正性肌力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六章 血管活性药物
第七章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第八章 心力衰竭时心律失常的处理
第九章 心力衰竭的病因和个体化治疗
第十篇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第一章 心脏再同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二章 机械辅助循环
第三章 心脏移植
第四章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
第十一篇 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心理、护理和疾病管理
第一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运动
第二章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问题
第三章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第四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外疾病管理
第二篇 心力衰竭的病理学基础
第三篇 心力衰竭的神经体液机制
第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与心力衰竭
第二章 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系统与心力衰竭
第三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心力衰竭
第四篇 心力衰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第一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心力衰竭
第二章 炎症与心力衰竭
第三章 细胞外基质与心力衰竭
第四章 细胞死亡与心力衰竭
第五章 microRNA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第五篇 心力衰竭的代谢机制
第六篇 基因表达组学与心力衰竭
第七篇 慢性心力衰竭的基因转导治疗
第八篇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临床评价
第一章 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综合征
第二章 心力衰竭的诊断程序和评价方法
第三章 右心衰竭
第四章 舒张性心力衰竭
第五章 老年心力衰竭
第六章 心力衰竭时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
第九篇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第一章 利尿剂
第二章 洋地黄类药物
第三章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第四章 B受体阻滞剂
第五章 正性肌力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六章 血管活性药物
第七章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第八章 心力衰竭时心律失常的处理
第九章 心力衰竭的病因和个体化治疗
第十篇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第一章 心脏再同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二章 机械辅助循环
第三章 心脏移植
第四章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
第十一篇 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心理、护理和疾病管理
第一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运动
第二章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问题
第三章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第四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外疾病管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