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
-
1000个美洲建筑(德)盖林多(M.Galindo) 编著,贾秀海 等译《1000个美洲建筑》选取了100例最新的显著而富有创新性的项目,这些项目有的已经竣工,有的尚在建设和完善中,它们都处于西半球,由美洲大陆享有盛名或刚刚崭露头角的建筑师及务所设计。本书中收录了不同类型的项目,吧美洲大陆按照经济,文化和历史的不同划分为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提供了大量富有创意的当代建筑界的前沿趋势,本书阐释了从种类丰富的家居规模的建筑如住宅到大都市规模的建筑,包括博物馆,宗教机构、学校、写字鉴、运功场所、机场,每个建筑都影响了该大洲的建筑气候。本书探究了当代建筑的多样性,从加拿大到智利,把建筑的发展当作一种进化的现象,建筑设计随气候条件、经济、材料、建筑规划、建筑师或事务所的设计方法和风格的不同而不同。
-
公共艺术基本理论马钦忠《公共艺术基本理论》是一本从建筑学、规划学、城市设计学、景观学、文化学及公共文化哲学和制度经济学等方面建构公共艺术基本理论框架的著作,共有四编十章。第一编序论部分论述公共艺术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方法与原则以及公共艺术的学科特征和学科构成。第二编共有三章,论述公共艺术与城市的本质、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的实现。第三编的三章主要论述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的意义实现、组成城市空间意象的作用与特点以及在公共空闻中的表现形态。第四编共有四章,主要是从公共艺术的创作性质、公共生活中的公共艺术的享用,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资本的储存与激活和公共艺术实施的制度设计与保障,论述公共艺术的社会学、文化学与经济学的意义与价值。
-
手绘教学与表现夏克梁 主编古往今来,凡大成者必让人敬仰。他们的智慧穿越时空普惠天下,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珍贵精神财富。他们的成功之道不断被后人模仿借鉴,效果斐然。究其原因:成功有道讲方法。成功讲方法!不一样的方法带来不一样的成功和辉煌。西方近现代经济上的飞速发展、科技卜的巨大成功以及现代文明的进步,得益于西方社会广泛运用其哲学家孔多塞(1743~1794)、圣西门(1760~1825)、孔德(1798~1857)、穆勒(1806~1873)、斯宾塞(1820~1903)等倡导的“实证研究”方法于实验科学、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众多领域,使西方近几百年科技新成果不断涌现,社会运行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马克思等哲学家实证研究产生出来的。实证属于哲学中的方法论与实践论范畴,是一种有效认知社会和认知自然的科学研究方法。今天的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医学等,都因坚持实证、推崇实验而不断向前发展。科学发展史足以表明,许多西方科学家取得辉煌成就,都是受西方实证主义哲学的启发与指导!然而,艺术不同于其他科学,艺术属意识范畴。艺术外表看有形有体,实则大美无形,艺术体现精神深层面的东西,艺术寻找的是一种虚与实的共鸣。科学往往是固有的、是客观的、是形而下;艺术则是非存在的、是虚幻的、是形而上。科学探索可踩巨人肩膀直达更高;而艺术借鉴他人成果有限,过犹不及,那就是莫大的失败。艺术人的灵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在虚幻的灵魂世界中游荡;科学者脚踏实地在实实在在的尘世中寻找探索。简单说来,艺术人可以闭上眼睛搞创作,可是科学者就必须睁大眼睛看清每一个细节!艺术的产生不一定具有继承性,每个艺术人的成长主要靠自己在艺术人生中修炼、感悟与表现。艺术成功的决定因素一是创新能力,另一是表现能力。表现能力虽能借鉴些他人经验,但这些经验丝毫不能带给艺术人真正的表现能力,如你仅仅看他人画水彩画、画油画,肯定难成艺术家。王羲之也没法让他儿子王献之短期成为书法家,王献之也只有老老实实勤习苦练,以至洗笔把院中池塘洗成墨池,最后才成书法大家。字无百日功,艺术表现力必须历尽若干百日苦功!每个艺术新人都得从零开始,一笔一墨地练习与积累自己的表现经验,艺术人扎实的表现功底都是在这种日积月累苦画中笔练出来的。手上有了扎实的功夫,艺术创作自如才有可能!艺术创作的结果更不同于科学创造的结果,科学的发明创造是目标行为或说是功利行为。明确的目标与人类社会发展功利需求吸引一代一代科学家去攻关破阵,步步逼近目标与真理。而艺术是一种非目标行为,艺术人事先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艺术创作目标或结果是什么。就算有目标有命题伴随创作出的意象,结果总是大相径庭的。伟大的艺术创作往往得之于神来之笔,忽然达到结果才知道目标如斯。即使是普通大众艺术也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以说艺术是时代的产物,科学则是大自然的客观实在。追求艺术上的收获与成功得讲究方法,方法不同往往结果也不同。一般方法带来一般的成果,非一般的方法带来不一般的成就与成功。庐山艺术特训大学堂就是运用特别的方法来提升艺术人至关重要的创作力与手绘表现力。在表现力方面我们很注重方法选择,并认定量变才能达质变。王献之书法学习阶段的勤奋与意志磨炼,使其终成书法大家给我们以很好启示。我们选择“大量的手绘表现”这一方法让学生大量地写生,师从天地自然及建筑人文。事实证明这种进行大量写生手绘的勤练苦攻,确实让学子们在艺术表现力方面得到真实有效的快速提升。艺术大学堂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依据艺术是形而上而设置了不少哲学思考课程,以便培养学子们哲学思维的头脑。方案冲击课独树一帜,头脑风暴式方案设计创新课是数千人做同一方案,破题攻擂,同一题创出上万个不同方案,神乎奇乎!数十上百人同一时问对类似景观进行写画交流融合,相互对比和参照总结,令师生们茅塞顿开,获益良多!大量方案设计表现能使大家短期内就能发现大量不同的错误,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共同提高。创作亦如此,每个人的创新力量常被数千同堂学友放大数百倍,艺术表现力与创作力得到极大提高,效果显著。从夏克梁老师主编的本作品集中不难发现,莘莘学子的功夫之扎实、创新之新颖,说明百日特训营对艺术力培养的成功已显然,值得借鉴、值得推进、值得参与。
-
手绘教学与表现夏克梁 主编作为一名设计师,不仅需要具备创新的设计思维和独特的设计理念,还应具备各种娴熟的表达能力。手绘表达是设计表现中极其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建筑、室内、景观的快速手绘表现图以其画面流畅轻松的钢笔线条、概括豪放的麦克笔(或彩色铅笔)笔触、合理简练的明暗虚实层次以及特有的“艺术结合技术”的表现风格,具有着电脑等其他表现手段所不可替代的艺术特性和表现魅力。因此,在学生阶段应该掌握手绘表现技法,为今后成为优秀设计师打下扎实的基础。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的教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创意能力、手绘表现能力的设计人才为专业教学的重点。在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强调严格扎实的基础训练和各种现行实用的设计表现手法的掌握和运用。其中,手绘表现是本系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本书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精挑细选了本系部分教师的教学示范作品、历届部分学生的课堂作业以及部分优秀毕业生走上T作岗位后的设计实践作品。教师作品重在反映手绘教学的导向性和示范性;学生的课堂习作虽然难免存在稚嫩的、不成熟的弱点,却反映出教学的过程性和真实性:校友作品反映的是教学所学知识后续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注重结构的严谨性、透视的准确性、构图的合理性、用笔的技巧性、色彩的协调性等特点。作品的表现形式涉及钢笔、彩色铅笔、水彩和麦克笔等多种绘画工具和表现手法,反映了实际教学既注重传统造型基础训练的严谨性和画面的艺术性,也注重现代表现技巧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尽管书中没有太多的文字来阐述教学理论,但通过师生作品能够直观而清晰地传达我们对设计手绘教学的理解和实践成果。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及本系师生的积极配合,特别是部分校友,在百忙之中提供优秀作品,为本书增添了不少亮丽的色彩。在此还要特别感谢天津大学出版社及本书责任编辑为我们搭建展示的平台,提供与同行交流的机会。本书的出版,也特别期待专家及同行的关心和指正。
-
深沉与仰望周至禹 著英国史学家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在自传中这样写道:“1764年10月15日,在罗马,当我坐在朱庇神堂遗址上默想的时候,天神庙里赤脚的修道士们正在歌唱晚祷曲,我心里开始萌发撰写这座城市衰落和败亡的念头。”一种激情是爱德华·吉本写出罗马史的动力,而我在凯撒大帝被刺倒下的地方,罗马古寺的旁边,开始了对人类信仰的一种思考。宗教是人类自我设定、自我接受的一种信仰系统。几乎在欧洲的每一个城市,都会有教堂矗立;一个城市的成长,一定曾经伴随教堂的修建和布道;一个乡村,最高处一定是教堂的钟楼和尖塔。占据着最好地势的教堂可以把钟声传到四面八方。教堂的钟声不仅准时,而且穿过黑暗响起来,让你的心灵得到慰藉。钟声是悠长的,钟声是深沉的,肯定而不含糊,是“夜半钟声到客船”,让旅途上的行者安然入睡。我曾经在欧洲一个乡村的旅舍里住过几天,乡村的宁静仿佛凝固了时间,但是在午夜的时候,乡村里唯一的教堂,总会敲起十二点的钟声,那一声一声的钟声,清晰而明亮,穿透了无边的黑暗,来到我的枕边,惊破了我的睡梦;并且,钟声是那么准时,不差分毫地开始,在该结束处结束,但是余音袅袅,让我在黑暗中清醒。教堂是综合的艺术史,涵盖了宗教史、建筑史、绘画史、雕刻史、设计史,等等,让细心的游客从中受益,而我是这种受益人之一。在教堂里还可以休息心灵。有一次逛集市,走累了,看到路边有教堂,就走了进去,教堂墙壁刷着鲜艳的乳黄色,鲜亮得不真实。进里面去看,却是深暗而空旷,和街上相比是另一个世界。不规则的室内格局、装修和彩色玻璃镶嵌,完全是现代的风格,显示着教堂的历史不会久长。一位年轻的女信徒正在侧堂的阴暗处默祷,跪着的剪影在模糊的光线里笼罩着神秘和伤感。在无声里,女信徒起身离去,汇入门外明媚的阳光下的人群里,把一份孤独与寂寞带走,留下的是一丝惆怅。我不知道她是谁,没有看到她的面孔,不了解她的生活,不知道她为什么祈祷,转瞬之间已经不见她的身影,眼前流淌着喧嚣的人流。但是,我依然能够感受到那阳光下一颗隐秘寂静的心灵的存在,像不会融化的坚冰。
-
法国当代建筑实践仇宏洲 主编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Cilles Deleuze所著的《Leibniz与巴洛克》以及《折叠的实质》深远影响了西方当代建筑学的进程,尤其成为数码建筑设计的理论支柱。对于Deleuze来说,折叠是一种手段功能,有一点现实特征。他辩明了不同程序领域里显现出来的各种类型的折叠:物质世界的无机“褶皱”是指物质的聚集、合成和发展的方式,其有机的折叠传达了形式、轮廓和组织的清晰性。认知文化的折叠是一种几何形态和组织过程,这和岩石的物质起源的模式不同,作为一个概念,折叠这个术语用以区分既合成又分离,既具实施性又具创新性的步骤,以及那些在稳定的几何组织和更流动更原始的物质过程之间摇摆的步骤。Ammar Eloueini作为研究数字建构的先锋建筑师敏锐的认识到折叠的表面在细部上有着无穷的空间层面,在连续和离散之间聚集了为之定位的方向性元素,吸收并再表达由表面的波动而产生的可感知力量。多年前在巴黎街头与服装设计大师Issey Miyake的偶然邂逅使他获得了为Miyake设计一系列欧洲旗舰店的机会,这也为他在后数码美学发展过程中奠定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他的作品中体现出一种虚拟与实际、生物与控制、增强与混合的合成体,在一个建筑性的信息循环圈里阐释各种流量的微妙变化。
-
国外后现代建筑尹国均《国外后现代建筑》从解构的角度分析了国外后现代建筑的游戏性手法、非理性、隐喻性、象征性特点,以及它在西方土壤中异化、游离、畸变并沦为一种焦灼的个体式的呐喊。由于后现代建筑与传统的错综复杂,它首要的目的就是重新阐释传统,重返空缺的中心,因而,它更多呈现为一种拒绝、一种决裂、一种废弃;在远离建筑即为诗意的栖居的同时,对后现代建筑的阅读本身带来了语法规则的重构、居住的革命。《国外后现代建筑》勾勒了一大批后现代建筑大师的美学身影,阿尔多·罗西、黑川纪章、柯布西耶、贝聿铭、矶崎新……后现代主义是信息社会出现的一种知识状态,是由一种全球性文化处境变化引起的游戏性规则的改变。20世纪初期方盒子风格逐渐占据了世界建筑设计的主流,后现代建筑由此产生。
-
中国古代建筑鉴赏语言王其钧本书关注的是中国古代建筑。本书中所举建筑实例,除了部分依据特定阶段的历史而举的例子外,多是选择建筑较成熟、完备时期的形式来介绍与分析。而且,建筑实例都尽量选择此类型中较有代表性或著名者。这是本书的一个特色。因为这是一本教材,所以文字的写作相对严肃一些。但这又是一本艺术欣赏性的选修教材,因此笔调又相对轻松,用了一些传说和故事,以增强可读性。在此真诚地希望广大学生或读者,能从本书中了解一些建筑艺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赏析建筑艺术作品的方法。
-
图说中国建筑艺术吕洪波 等编著《图说中国建筑艺术》是一部用木石和心血描绘出的历史画卷,既有设计精巧的桥梁、清秀怡人的园林;也有古朴典雅的塔寺、高大雄伟的楼宇;更有气势非凡的王陵、规模宏大的宫苑……一处处建筑,一座座城市,艺术之美尽在其中。
-
图说西方建筑艺术苏华 等编著《图说西方建筑艺术》西文建筑在世界建筑名上占有重要地位,读其建筑史就是享受史诗般的精神盛宴。《图说西方建筑艺术》将为你系统地介绍西方由古到今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神庙、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希腊、古罗马建筑,以及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古典主义建筑乃至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都将一一呈现在你眼前。你也可以从中领略各种建筑流派、建筑大师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