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
-
都市圈绿地生态网络构建与实践栾春凤本书在梳理生态网络理论研究进展、总结国内外生态网络规划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都市圈绿地生态网络的组成与结构、都市圈绿地生态网络的构建方法、都市圈生态网络的优化策略,*后以郑州都市圈为例,进行了生态网络构建与规划的探索,为国内其他都市圈的生态网络建设、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控制红线划定、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的确定提供决策参考。
-
小庭院的设计与布置+庭院造景施工指南楼嘉斌,筑美设计 著《庭院造景施工指南》本书内容分为八章,分别介绍了庭院风格要素和设计基础、庭院施工材料、庭院基础构造施工、庭院砌筑构造施工、庭院大型构造施工、庭院小型构造施工、庭院山石水景施工和庭院绿化植栽施工。本书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将阳台、露台、庭院设计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深入解析,手把手教读者打造梦想中的庭院花园。本书使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作为普通业主改造庭院花园的参考书,也是施工管理人员的学习用书,还可以作为庭院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相关行业的指导用书。《超实用!小庭院的设计与布置》这是一本教你如何打造自己花园的的花园设计工具书。本书分三个章节,第yi章 小庭院设计之初的思考。从分析庭院开始,帮助读者了解庭院风格,规划庭院分区、视线、动线。第er章,小庭院的设计方法。从植物学角度出发,梳理不同植物观赏特点、习性以及搭建庭院的设计方法。第三章,第三章 小庭院案例评析。提供了6个受大众喜爱的庭院风格案例,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空间、风格、功能的庭院设计方法。本书适用于刚开始接触庭院设计的设计师,也适用于拥有庭院想做设计的业主、园艺爱好者,书中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设计思考的内容和过程,有助于扩展大家对庭院设计的认知。
-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杨钺(青木Axe)本书囊括了作者八年以来在中式古典建筑设计和施工一线的实践经验和资料整理的成果。和学术专著不同,这本书并没有明确的时代界限,因为在古典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历史中,实际的做法、风格和术语早已互相融合,模糊了时代和地域的边界。本书采用图解形式,将三百余张精美的手绘插图与通俗易懂的文字解析相结合,向读者系统地讲解了每一个古典建筑构件的加工和安装过程,剖析了一些常见的民间中式古典建筑营造工艺和结构。其中还加入了大量附着于古典建筑上的雕刻、纹样,以及有趣的典故和民间传说。本书适合传统文化爱好者、艺术从业者、历史文化研究者、建筑设计师和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使用。
-
居室亦园林金秋野《居室亦园林》作为一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著作,探讨两方面的问题:一、空间的“园林性”是什么?二、如何在当代中国集合公寓中,使普通居民的居室空间获得“园林性”。本书关注历史也关注现实,希望立足于现代建筑的通用空间模型,寻找传统园林的抽象形式,并将之引入现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本书亦寻求通过城市、建筑、家具到器物的多尺度分析,建立空间园林性的一般理论,并以十几个住宅设计案例和一个展览来呼应。书稿包含十几个精彩的住宅室内设计案例,文字精妙,图片精美。
-
乡村景观改造图解许哲瑶,杨小军 著新时期的乡村景观被寄予多重厚望,如何才能还原乡村本真,让乡村营建保留乡村记忆和地域认同?这需要我们将传统乡村所蕴含的生态智慧梳理总结,并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输出应用,实现乡村渐进式的保护、更新和发展。“源于乡村,回到乡村”,本书梳理了我国典型的乡村景观原型,从创造式历史保存、乡愁景观的保存与恢复、公共艺术介入、多功能设施联结情感和乡土植物选用的角度,按街巷、埠头、檐廊、桥、驳岸、公共活动场院、宅院、书院、祠堂、过渡空间和田园景观等类别进行详细的图解分析,归纳出具有共性的模块,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设计策略和建设模式,方便广大读者参考借鉴。
-
美术馆指南唐克扬 编著从城市语境、艺术承载、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四个层面,本书详尽讨论了当代美术馆设计相关的方方面面,以期将“世界的”和“中国的”美术馆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前有中国美术馆原馆长范迪安、原副馆长谢小凡作序,后有附录和索引。2011年中国美术馆原馆长范迪安主持筹建新馆,新馆国际竞赛的招标文件——中国美术馆新馆设计任务书,广泛征求了世界著名建筑师的意见并屡获好评。本书是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的结果。全书结构清晰,条目详实,中英对照,图文并茂,设计考究,制作精良。为更好地体现视觉效果,本书采用5色印刷。对于那些想要在中国策划、建造和运营使用美术馆的人来说,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基础读物,也可称得上是一本的参考书。兼具思想性、资料性和工具性,本书要言不烦,独创了一种针对“文化建筑”设计的简明指南体例。在背景部分,中国城市的现代化为美术馆设计提供了基本的语境,中国展览空间与世界美术馆的扼要对比,构成了一部美术馆小史,涵盖从朴茂的古典展示空间到现当代艺术催生的创新型美术馆等诸多案例。从“什么是美术馆”的大问题,本书逐渐过渡到美术馆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展开对美术馆建筑形象的具体讨论,其中既有“看”的议题,又兼顾到如何“行动”,并涉及美术馆诸如使用和管理等实际问题。从理论到实践,本书的后半部分以美术馆建设为主题,试图提供如何从无到有地创生出一座美术馆的行动指南,并在一般性规则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在中国营造美术馆的特别之处,即事关当代中国“此时、此地”的话题,涵盖了传统与当代、本土化与他者参照等问题,这是西方艺术理论和通用设计模板所无法概括的。国内外著名建筑师、文化学者和美术馆人,为本书所持的观点做了生动的阐释和有益的补充。
-
致力于九项机制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国建筑文化中心 著本书根据近几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及试点城市的推行成果,整理了有关老旧小区改造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本书分为四部分,绪论部分阐述本书的成书原因及成书意义;政策机制部分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改造项目生成机制、资金来源机制、社会力量以市场化方式参与机制、金融机构以可持续方式支持机制、动员群众共建机制、改造项目生成机制、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机制、校区长效管理机制这九项机制进行了分项整理和论述;实践经验部分介绍了十个试点城市的推行成果及经验总结,以及其他城市的案例和经验;专家观点部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老旧小区改造进行访谈,阐述专家观点看法。
-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著梁思成,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的学者; 《中国建筑史》,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撰写的公正权威的建筑历史。 2022年是梁思成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三联将陆续出版梁思成作品的新版,其中,《中国建筑史》是最重要的一部,将会首先推出。 与图书市场上其他版本不同,此次三联书店重版《中国建筑史》(通校本),将原本的简体中文版本与梁思成先生的手稿以及1955年出版的油印本互相参校,修正错漏,核对文献,并精心筛选和制作近四百幅图片。 梁思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他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对中国古建筑进行了长时间的、科学的调查,他和营造学社的同仁一起,在那个社会动荡、物质资料匮乏、交通极其不便的条件下,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对全国近两百个县城的两千余个古建筑项目进行了考察和详细的测绘,为中国古建筑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翔实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并撰写了详尽的科学研究报告。功莫大焉! 梁思成总结了中国古建筑的关键特征,指出古建筑的“文法”,提出了“结构技术+环境思想”的研究体系,这一开创性的工作,为中国建筑史研究提供了支撑,填补了中国古建筑研究的空白。梁思成的对中国建筑思想的探究,将中国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联的思路打开,从中我们可以思考如何继承传统,如何在传统中生发创造的力量。 《中国建筑史》按时叙将中国古代建筑分为几个时期,分别介绍文献、梗概、实物、特征并分析,为一通史类著作。全文以文言写成,对呈现古建筑的精神和风貌而言,其语言和内容十分协调统一,且梁先生的文字晓畅明白,非常好读。
-
常用景观园林植物快速选择手册赵立新 编著无
-
中国建筑保罗·达克 著,徐锦华 编本书是波兰博物学家卜弥格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他生前唯一出版过的著作,1656年在维也纳出版。书中详细介绍了二十几种中国或亚洲的动植物,如菠萝、桂皮、松鼠、麋鹿等,并配有若干与之相应的彩色版图,画面十分生动。每幅版画标有中文和拉丁文的名称对照。此书是来华传教士所写的第一本关于中国动植物的书籍,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全书包括23幅手工上色图版,其中一幅为折叠插页,另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彩色摹本,羊皮面。此次出版,采用原大原色原装仿真影印,从内容与形式上“复刻”这件珍稀藏品的精彩面貌。